基督徒怎麽看世界——天涯博客主编李国盛访谈彭强

文/彭强、李国盛

“唯实”地看待世界

李国盛∶我对基督教了解不多,以下访谈中如有不妥之处,请见谅。您作为很虔诚的基督徒,怎麽看待这个世界?

彭强∶基督教给我们解释生命是什麽,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後,会到哪里去。通常,人不是用唯物主义就是用唯心主义来看世界,但基督徒看待这个世界,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而是唯实的。基督教的信仰是唯实的,也就是这个世界有客观的、物质的一面,是可以考察和研究的,也有灵魂和精神的一面,是需要体验和经历的。

李国盛∶我们很多人从小接受无神论的教育,您如何看待无神论者?

彭强∶老实说,在这个世界上,铁杆的无神论者没有几个。大多的无神论者,是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真正从学理上思考了这一问题的人,是非常少见的。

许多人其实是道德上的无神论者。归根到底,有神无神的问题,是道德的问题,也就是人的生命是否要对“终极”有一个交代的问题。很多人是对人生不愿负责,或者没有意识到人生要交帐。自称无神论者,其实就是不愿意对任何的终极负责。

李国盛∶基督教徒信仰上帝,把自己交给上帝。佛教强调自我修炼,甚至人人皆可成佛。这两种完全不一样的逻辑,您怎麽看?

彭强∶佛教很大程度上,是在遵循某一种道路,信徒要在这个道路上,自己不断开悟和领悟一些什麽。但是对於基督教来说,最重要的,是信徒跟上帝的关系。这个上帝,是有“位格”的。

李国盛∶“位格”是什麽含义?

彭强∶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小孩子,当他的意识还不是太清晰的时候,他没有建立起“位格”的概念。他从幼稚园回来说,爸爸,小明是我最好的朋友,因为小明给我了一颗糖果。过两天,他可能说,小军是我的朋友,因为他怎麽怎麽样。你会发现,小孩子对於什麽是朋友,是不确定的。

人慢慢长大後,思想中会形成一套价值观,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对待人和世界的方式,朋友之间对彼此会有一个把握。比如说,即使你的朋友突然勃然大怒,但你仍然知道,他最多会生气到什麽程度。因为你知道他的限度。在这个基础上,人就建立了“位格”性的交往。

我们和上帝之间,也是因为了解,而建立位格性的关系。这种关系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在什麽位分,当行什麽。

人和终极的四类关系

李国盛∶除了佛教和基督教有很多不同之外,其他宗教在信仰上也有很多区别。您觉得,世界上纷纭复杂的信仰如何划分?

彭强∶依据人和终极的关系,可以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无神论者,根本不承认神的存在,只承认自我,把“我”看得最重,本质上是没有位格交往的。

第二种是宿命论者。很多无神论者,很容易一滑就滑到这里。宿命论者认为,这个世界是无可救药的,或者被决定的,所以我们活在世界上就像一个木偶一样,再怎麽折腾还是那个样子。宿命论者是绝望的,是悲观主义者。

第三种,宿命论者再往下滑,很可能滑向运气论者。运气论者会想办法,把自己的“宿命”改变。所以算命是一种,风水是一种,包括不少人修祖坟,祥林嫂捐门槛,都是想通过某种方式,把自己的命运改变。

“命运”这个词,在西方是一个充满动感的词,是表示上帝对你的人生有一个剧本,顺著这样的剧本,你要演出来。演得很精彩还是很糟糕,这要看你努力了多少。但是“命运”这个词在我们这里,却变成一种固定的宿命。

李国盛∶你说“按照上帝给出的剧本,努力去演好”,那我们看风水、修祖坟、算卦等等,也算是一种努力吧?都是想把自己人生过得更好。难道“努力”还有高低贵贱之分吗?

彭强∶这是不同的。等我接下来把第四种讲完,你就清楚了。

在位格性的关系中,我们说到了无神论者、宿命论者、运气论者,而第四种是基督徒。基督徒相信有一位神,可以被人认识、了解。人不是绝望的、被动的,而是可以跟神建立起爱的关系,被神引导,从而活出有意义的一生。

英美戏剧里常有个词destiny,很多人翻译成“宿命”。“宿命”是很绝望的,不得不的。而destiny不是的,它是说,这就是上帝给我的份,我相信他把我带到这个处境里面,有生命的美意在里面,所以我要迎著他的指引走过去。

人与上帝可以建立起充满爱的关系,而且建立在彼此认识的基础上。就像谈恋爱一样,认识他、爱他、从而建立起一个关系。这个爱的关系,是充满活泼感的,是被他引导的关系──既不是全然被动的,也不是全然自主的;既不是绝望的,也不是盲目乐观的。

李国盛∶有互动在里面?

彭强∶对。

这是另外一种腐败

李国盛∶有极少数的人,很自信地认为,自己和神无异。

彭强∶老实话,中国还是有这样的土壤。不然为什麽,过去30年中,一会儿这个“大师”起来,一会儿那个“大师”出来?其实他们在消费我们民众的热情,消费我们的金钱,消费我们的崇拜。我们整个民族的信仰根基和价值基础没有建立起来,不该受敬拜的在受敬拜。这是另一种信仰里面的腐败。

李国盛∶你说的土壤是指什麽?

彭强∶就是个人崇拜,就是造神的土壤。中国的造神土壤是非常深厚的。

李国盛∶这个土壤存在,是什麽原因?

彭强∶上帝创造人时,就把宗教的意识放在人里面。当人追寻不到真神的时候,就会找各种各样的替代品。当人把神赶得远远的,自然就很可能出现个人崇拜。

现在的中国社会一直说求真求善,然而在求真方面,充满了人各种各样的弄虚作假;而在求善方面,则找不到道德的根基。所有的东西都缺失了一个层面,就是求圣,所以必然带来价值的缺失。

求真求善必须跟求圣联系在一起。为什麽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欧洲年轻人,沉迷於印度的禅宗,搞什麽内在能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过启蒙运动之後,欧洲人把对上帝的信仰放在了一边,导致最後在求真求善的路上,发现越来越没有根基。於是,不得不把根基建立在别的东西上,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等等。这对整个文化而言,是穷途末路的。

李国盛∶您认为转捩点是启蒙?

彭强∶如果从思想结构上来说,康德思想应当作为一个转捩点。大家都非常熟悉他的“仰望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其实康德在哲学上,把认识世界做了一个二分法。怎麽个分法?就是,对於认识这个世界,需要的是客观实证;而对於道德、信仰、上帝等方面的问题,则另有法则。

这个二分法的後果是什麽?就是两个领域分离,上帝在求真求善的领域没有了合法性。

过去200年来,求真求善跟求圣完全分开了。这个分离的後果非常严重,使得求真和求善没有了基础,没有了超越性的基础。所以最後尼采大喊∶你们把上帝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