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绛到雨果,寻索灵魂家园

201608-《从杨绛到雨果》图

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历来充满此岸的追逐和逍遥的精神,较为忽视对彼岸灵魂的追寻。但如果没有对永恒信仰的渴盼,再璀璨的人生也如昙花一现。

 

文/诺虹

 

2016年5月26日,我坐在瑜文的自行车后座上,两颗崇尚自由的心灵在一望无垠、郁郁葱葱的北欧原野上驰骋……

 

求索心灵家园

 

恰逢5月,原野上怒放的夏花,早已将灰蒙褐色的地面朗润了。天空中鸟雀嘤嘤,湖畔的天鹅则搧展白翅,曼妙婷婷;野地上,一群顶着又粗又弯的牛角、悠闲自得的耗牛或卧着休息、或低头吃草,无不心满意足地享受着这美妙的青青世界……

这一切,犹如一幅幅灵感留香的画卷,延伸着、铺展着、宣告着创造之主赋予大自然的生机是激情踊跃的芳菲之诗,是美好资源的丰盛宝藏!

我请瑜文停下车,走到路旁,摘下两束黄色和绛紫色的小花。

“是为庆贺你自己今天的生日?”瑜文问。

“是的。”我回答说,“但首先,这绛紫色的小花是向杨绛先生致意!她走了。”瑜文接过那束花,若有所思地说:“在花朵盛开的季节,她如静美的秋叶回归到了纯净的土地中;而你仍然是夏花一朵,正在尽情地开着……”

我淡淡笑语说:“年轮已过华韶时,岁月依旧爱春风。”

车轮非常流畅地在原野的小径上滚动着,昨天和今天对于我来讲,的确有些起落升降的感慨。杨绛先生离开了世界,她历经人生的磨难,而我在今天拥有着旺年的时光,人与人交错着不同的“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参《约伯记》1:21)的真实!掰下紫色的花瓣向上挥洒,为杨绛先生走完105岁的人生路感恩!她朴实、不俗的文学风范展示了她在人情冷暖、世态沧桑中的高雅情怀。她的文字让我感动,我钦佩她是一位在心灵家园、精神世界里上下求索的典范!

杨绛先生曾说: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

不知这淡泊与直白的语言表述,能否震动一下那些僵硬的、只知崇尚功利主义者的心灵?

杨绛、钱钟书夫妇,在交织着大起大落的人生旅程中,经历了几多苦难风尘的洗炼、经历了功成名就的璀璨、经历了亲人离世的悲怆……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解释了何谓荣辱、繁华尽落之后的真淳,那点点滴滴都散发在《围城》《干校六记》《洗澡》《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这些脍炙人口的精品当中!

尤其是杨绛老人在爱女与丈夫都先她而去之后,虽有忧郁与伤感,但她的生命线依旧顽强地延续到105岁,她虽已走到了人生的边上,却执着于唯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的情怀,按照和丈夫、女儿身前之约,她拿出他们一家所有积蓄、出版收入以“好读书”为名设立奖学金。如今,这项基金已累积超过2,000万元,惠及千名清华学子。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杨绛先生非常喜欢的名言。她已然实践了她的信念。

 

追寻灵魂家园

 

瑜文依然载着我,我们深深陶醉在这田园风光中……

当我们穿过一些零星且别致的庭院时,我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论出门在外有多远、有多久,回归这样的家园,一定是最得安慰和最享受的吧?

不过在杨绛先生的作品《我们仨》中,对家园的精神内涵的诠释,更能带给人心灵的温暖和甜美……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担,……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这就是杨绛先生对快乐之“家”的理解:原来环绕她家的“绿色森林”,就是家人彼此相爱、紧紧偎依的心;最美的家园莫过于家人携手相助、风雨同舟的一世情!

而当她所挚爱的亲人相继离世之后,杨绛就把这间他们仨住了几十年的陈旧寓所称为“人生的客栈”。在“人生的客栈”寄居的时日里,她那旺盛的生命力胜过了所有的愁苦和孤单。2007年,这位时年已96岁的古稀老人写出《走到人生边上》一书。

经历了近百年的人生历练,她的灵性良心如清水般洁净、通透,就如同飞越在晴空之上的洁白海鸥,脱离了人性灰色的羁绊,在洒脱高飞之时高声吟唱着这首生命之歌: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这是她翻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的一首诗。但她要干净地走向灵魂的家园,所以才发出这样的心声:“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可灵魂的家园在何处呢?她却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想到这里,我的心中不禁涌上一阵惋惜的伤感。

 

归回天家之路

 

灵动的思绪很快让我又想到了法国文豪雨果,他也是在芳菲的5月天,1885年5月22日过世的,享年83岁。

他身后的遗愿是,留下4万法郎捐给贫苦的人们;而留给母亲的只有1万多法郎。这位基督徒大文豪在80岁后曾精辟地表达他的信仰:

“我发现自己已享受到永生。我像一片树林,经过多次砍伐,而新长出来的枝条,不但比旧有的更有活力,而且高耸入云。艳阳给我热力,土地供应我丰富的浆汁,天堂给我亮光,让我预知未来的世界。你说灵魂毫无价值,它完全受到身体的辖制;那为何我的体力日益衰退,灵命反倒更加光明,这又当作何解释呢?我满头白发,显示我进入冬天;然而心灵却充满温暖,正值永恒的春天。就在此刻,我闻到郁金香、紫罗兰和玫瑰的香味,这种感受和20岁时没有两样。我越接近生命的尾声,却听得更清楚,就是四周世界那永恒的交响乐,正向我提出邀请,它是那么美妙且是如此单纯。”

“上帝、灵魂、责任这三个概念对一个人足够了,对我来说也足够了,基督教的本质就在其中。我抱着这个信念生活过,我也要抱着这个信念去死”“我的肉眼很快要闭上了,但我精神的明眸将一如既往地灿若朝霞。”“人间的萧条叫人凄凉,听力在减弱,视力在昏暗,主啊,请迎接我的灵魂吧。”

读罢,我的心中涌出一阵感慨。

是的,杨绛和雨果,他们的内心都在寻索灵魂归宿的家园,却留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答案!雨果是带着充满盼望和喜乐之心踏上归回天家之路的,正如他所说,那是一个不朽的世界!

这时,5月的原野飘过一阵风,静静地聆听这低吟的奏鸣,它们的声响是那么温柔、和谐却充满力量,仿佛吹响了那不朽世界之主——耶稣基督的声音:“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参《约翰福音》14:2-3)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