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的科幻画家——波希

五百年前的科幻画家——波希     / 临风

透过波希的画笔,我们看到人类的心灵需要拯救,500年来,没有改变。

1160396565d76b39e0l如果我们想用绘画来表达愚蠢,那该怎么去描绘?我想,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在今天的西方,也许,讽刺画家会画一个人把脚放在自己嘴里,就是所谓的“Put his foot in the mouth”。

那么,5百年前的画家会怎么做呢?

画风前无古人

15-16世纪出现过两位杰出的画家,他们能够很生动也很有创意地描述人世间各种愚蠢的行径。第一位是“歌德时期”荷兰画家耶罗尼米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 1450 – 1516),第二位是模仿波希的法兰德斯(Flemish)画家老彼得·布鲁盖尔(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1525 – 1569)。他们的讽刺画,即使今天看,仍然趣味无穷。

波希是一位非凡的画家,他的画风前无古人。对他的一生,我们知道得很少,自然也多了一些神秘感。我们只知道他属于一个极端保守的“圣母弟兄会”,这或许与他选择道德议题有关。

他的画让我想起中国小说《封神榜》和西方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他似乎对人类行为百态有着高度的敏感,喜欢用描述人类罪恶沉沦的主题来警告世人,是图画版的“劝世良言”。他采用各种恶魔、怪兽,甚至新奇的机械来表达道德思考。

他的画构图非常复杂,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他使用许多符号来表现他的思想,具有非凡的原创性和想象力。这些稀奇古怪的物体有些是中世纪人所熟悉的,比如恶魔,但有很多是他凭空想像出来的,看起来好像是今天科幻电影的产物,很不容易解读。但这正是他最大的特色。

他的想像空间超越现实,超越传统,而且画得栩栩如生,好像真有其物一样。有人认为,他是启迪20世纪“超现实主义”(Surrealist)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画影响了许多效仿者。

死亡与守财奴

波希喜欢用3连画(triptych)的方式作画。所谓3连画就是绘在3片连结起来的木质屏风上的画作,每片自成一景,3片配合可以加强主题。例如这幅《死亡与守财奴》(Death and the Miser),就是一幅3连画的右侧。这幅画表现出15世纪法兰德斯人的宗教情操,也是对聚敛无度的上层人士(权贵)的讥讽。

画中描绘一个贪得无厌的主人公,他占据画面中央的显要位置,而且在画面上出现两次。画的底部有一只盔甲,显然主人公年轻时是位骑士。画面正中间最显眼的位置有一个聚宝箱,它代表贪婪、物欲、暴食这些中世纪教会最常批评的恶行。可以看到,带病的主人公还在往里面投钱。

聚宝箱里面和底下隐藏着从地狱来的一些邪恶、生蛆的活物。主人公虽然手上挂着背诵天主教玫瑰经的串珠,但这些宗教规则却救不了他,也改变不了他。这显然是种讽刺。

躺在床上的主人公已经濒临死亡,死神在门口向他招手。一个可厌的小鬼还拿着一袋金币引诱他的灵魂,床顶上还有一个恶魔虎视眈眈地俯视着。但我们同时也能看见,他的守护天使一直在他的身后祈求,期望他能抬头仰望十字架上射下的光辉,但这似乎并没能引起他的注意。

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守财奴最后的选择,但从画面看来,结局似乎并不乐观。显然,波希画的是《马可福音》8章36节的经训:“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甚么益处呢?”此语用绘画来传达,就显得更加真实了。

请注意,门槛上还摊着一堆守财奴遗弃的丝绸。丝绸上俯着一个小鬼,面向左边。它看起来瘦弱、无力。有人说,这是波希用以自嘲的自画像,表达自己爱莫能助。

愚人船与寓言

3连画中间那片已经失传。左边那片事实上分为两半,上面一片是《愚人船》(The Ship of Fools),下面一片是《暴食与物欲的寓言》(Allegory of Gluttony and Lust)。

《愚人船》画着全人类都在一条小船上航行。可悲的是,船上每个人都是愚人,我们吃喝、玩乐、调情、欺骗、玩些愚蠢的游戏,或是追求一些达不到的目标。这条船毫无目标地漂流,永远无法到岸。

船上的人并非没有宗教信仰,因为其中就有修士和修女。但在波希的眼里,所有人都在愚蠢地活着,浪费生命。波希画的是一幅讽刺画,但他嘲笑的不是他人,而是我们自己。

这幅画里面充满了象征符号。根据《维基百科》记载:树上的猫头鹰和旗杆上面的穆斯林新月符号代表异端思想;琵琶和盆子里的樱桃代表色情;水里的人代表贪食和物欲的罪恶;杆上烤熟的鸟代表贪食;切食的刀子或许代表愤怒。把修士和修女放在一起,显然有违天主教修行的戒律。

此外,画中还有很多其他符号,它们代表的意义可能只有波希的当代人才能领会了。

下方那片《暴食与物欲的寓言》的画也不太好懂,但大约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好酒、贪食、放纵色欲的象征意义。这3幅画合起来,就比较明显地表达了波希的信息。

波希的作品虽然很多,但因为他不标定作画的日期,所以很难考证真伪。有几幅画他又破格地签了名,但签名也可能有假。现今被大家公认为真品的大约只有25幅,以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Prado Museum)收集得最多。

圣安东尼的诱惑

从科幻角度看,我认为最有创意的是《圣安东尼的诱惑》3连画。

圣安东尼(251 – 356)是著名的沙漠教父。关于他在沙漠中经历的许多超自然的试探,天主教内部有许多传说。画面中央,跪在地上的是圣安东尼,他半面向着观众,手指着耶稣基督的像。他正受着许多恶魔的试探,包括一个女魔头,一个蓟形脑袋的活物和半船半鱼的怪兽;天空更是飞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机械和活物。让人不得不佩服波希的想像力。

通常,画家所画的,都是他看到过的东西,波希却画出幻想中的事物。例如飞翔的鱼,而且画得栩栩如生,细部清晰,好像真有其物一样。似乎,他希望借着这些怪物表达一种真实——当一个人企图亲近上帝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妖魔鬼怪来干扰他。

与20世纪“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Salvador Dali)的《圣安东尼的试探》相比,达利虽然用的是自己熟悉的象征性符号,可是显然有模仿波希的痕迹。

背负十架的基督

波希也画过一些接近现实的绘画,它们多半也包含寓教于画的目的。例如《背负十字架的基督》。波希似乎放弃了惯用的妖魔,而是以真实的丑态来表现罪恶。他的表达方式非常特别:耶稣的脸部在画面中央,处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上,是整幅画的中心。一条对角线由十字架形成,另一条由耶稣的脸和左下角(由修女拿着的)裹尸布上耶稣的印记所形成的直线构成。围绕在耶稣脸部周围的,是那些刽子手的嘴脸,有丑陋的侧面、有嘲笑的表情,以及邪恶的鬼脸。

在这里,耶稣脸上展现的是善和平静,围绕着善的不是恶魔和精灵,而是人,就是那些什么残暴、卑劣的事情都能做得出来的人。他们凶相毕露,高声喊叫得连嘴都变了形,他们的眼神充满着仇恨。

这幅画显然有强烈的象征性,却是借由讽刺性的人物刻画出来。

通过波希的视野,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梦幻的超现实世界。他的画虽然有高度的娱乐性,但他的目的却不是娱乐,而是在唤醒世人面对自身的丑恶,警戒人不要为了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灵魂。他的信息可能并不愉快,但他的心情却很迫切,他所描绘的罪恶也很真实。

透过波希的画笔,我们看到人类的心灵需要拯救,500年来,没有改变。

注:本文整理自《绘画大师的心灵世界》作者为本刊特约编辑。(图片来自网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