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外校园》一同成长/熊璩

与《海外校园》一同成长 (文/熊璩)

看著《海外校园》即将出版第100期,心中油然产生了一些感想∶

1. 遥记当年,苏文峰牧师创办《海外校园》之前,和我有过一些沟通。我对《海外校园》的编辑方向,极其赞赏。当时大多数基督教杂,都只是较适合基督教教会内的人看的,太多的术语和教条,又或者仅仅是见证,很少对信仰在思想性、文化性方面,进行足够的讨论。

基督教历史学家马克诺尔(Mark Noll)写了一本书,叫做《福音派心智的丑闻》。他书中最突出的一句话就是∶福音派心智的丑闻就是没有什麽心智(头脑)。而《海外校园》杂的出发点就是“有情、有理、有灵”,三种特色兼备。不要小看了这三个要点,它反映了对人高度的同情,而不只是批评挞伐。它也反映了用论理代替说教,以及针对心灵而不只是大脑的方针。

2. 我从小对文字工作很感兴趣,对华人基督教文字工作的前辈苏恩佩姐妹,极其钦佩,也受到她许多的鼓励,这奠定了我对文字工作的爱好。《海外校园》创办後,我即应邀投稿,因此,我既是《海外校园》的读者,也是作者。

我一向喜欢思想性的东西,但驾驭中文的能力不足,所以文章常常用词生硬。加上个性严谨,所以,在为《海外校园》写稿初期,和编辑蔡越有很多“拉锯战”,即使她改我一个字,我也要弄清楚是为什麽。一篇文章,甚至可以和她来回讨论十馀次。

渐渐地我开始改变,从起初不了解编辑为什麽这麽改,到发现她这样修改後文章确实清楚了很多,我开始了学习和修正,慢慢改变了写作风格。近年来,我的文章得到了编辑蔡的大力肯定∶“在信仰层面和思想方面都有相当的深度,也有很高的可读性┅┅” 我想这是她对我的鼓励,也是我和《海外校园》一同成长的结果。

3. 和《海外校园》编辑苏文峰牧师夫妇的交往,让我看到神的恩典,而不仅仅是冷酷的律法。他们夫妇能够接纳我这有残缺的人,常常给我鼓励。他们看问题的时候,不仅是从批评论断的角度,更会从上帝的恩典的角度。这种恩典的原则,是基督教信仰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行出所说的, 他们这种把爱和恩典落实到生活中的风格,也自然反映在《海外校园》中。

我相信,不仅当年《海外校园》的创刊,正好契合当时海外学子的心灵需要,在这100期的时候,以及在未来的日子,《海外校园》仍然会尽到对时代的责任。

作者为本刊特约编辑。

原载于OC10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