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眼镜/艾克

隐形眼镜  文/艾克

隐形眼镜的发明原理,可追溯到1508年达芬奇的研究实验。他发现光线透过剖半的玻璃球面时,会产生曲折的影像,因而提出把人造镜片直接放在眼球表面以矫正视力的腹想。

1887年,德国眼科医生费克(A. E.Fick),以尸体的眼球制作石膏模型,制造出世界上首批隐形眼镜。不过一直等到20世纪30年代时,隐形眼镜才普遍应用。

“戴博士伦,舒服极了!”博士伦隐形眼镜的这句广告,很多人都听过。不过,对于许多戴隐形眼镜的人来说,太舒服也会造成尴尬事∶睡觉前忘记把眼镜取下来。为什么?因为太舒服而忘记了它的存在。

不知你是否意识到,我们人生中也有一副副的隐形眼镜——无论处理大事、小事,我们都不知觉地运用了脑海中的世界观、价值观——这就是我们的隐形眼镜。它决定了我们如何处理问题,如何看待现实和自己的身分,如何面对道德难题,等等。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每天都遇到费解、无序的现象,还怎么过得下去?比如说,从早上起床开始,挤牙膏挤出来的都是黑黑的鞋油;走出家门,看见街上的人都在互相厮打,抢夺对方的钱包┅┅你一定会以为自己的脑子出问题了,因为这些现象挑战你的常识,颠覆了你认为的世界本应有的样式(世界观)。世界观对每个人而言,都是根本且必须的,因之赋予人意义感和归属感。

虽然,我们总是透过来世界观来观察和理解世界,可是大部分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灵性操练真谛》的作者DallasWillard指出∶“真正有力量的观点,是那些不需要再为自己辩护的观点。”也就是说,那些前设性的公理,是腹建人生的基石。

比如说,如果有人大老远飞来找你,要和你讨论最近在上海市区出现恐龙一事,你肯定会觉得无趣。这并不是因为你详细考证过近期所有的报道,或是去上海做过实地调查,而是在你的认知里,恐龙早在6500丌年前就灭绝了。因此你觉得,花时间进行这种辩论,是不必要、不值得的。

同样的,当面对“人从哪里来?有没有神?死后还有没有生命?有没有天堂地狱?”这些问题时,很多人也会觉得,这类问题是抽象且无意义的。因为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对这些问题早有了答案。也就是说,他们透过自己的“隐形眼镜”,得到了答案。

可见,在传福音时,“隐形眼镜”是个不可忽略的问题。重视世界观的影响力,可以使我们在充满怀疑习惯的听众面前,做更加有效的见证。就如G.K. Chesterton所言,我们要帮助他们,在他们很快说出“不信”什么之先,明白自己“信”什么。

C. S.Lewis(1898-1963)被称为是“差给怀疑论者的使徒”。这位英国文学的巨擘,深谙每个人都带着副信仰的隐形眼镜,所以借着奇幻文学(如∶《纳尼亚传奇》系列小说),“重建那些我们已经熟知的事实,把它真正丰富的意义,从‘习以为常’的幕后拉出来。”

我在这几年传福音的经历中发现∶1)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信仰,以及相应的世界观。2)不同的信仰和世界观,会带出截然不同的生活理解。3)通过现实,来对比、检验不同的信仰,可以让人从新的角度,审视自己现在所信的是什厶?要做什么改变?4)基督教不鼓励人糊里糊涂地信,也劝人决不要糊里糊涂地不信。

当我和慕道友一起诚实地面对各样问题时,圣经的教导照射出旧有价值观的破洞,捣毁了原先虚假的满足,催促他们越过冷漠,开始关心和探求,转变成“寻道者”。

这正如《歌罗西书》1∶28-29,“我们传扬他,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

愿使徒保罗的劝勉,为我们的生活与服事增添力量!

作者现住上海,从事商业谘询方面的工作。

本文原刊于《海外校园》第102期。

《“隐形眼镜/艾克”》 有 1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