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生赢家”到“恐怖情人”

他对“爱情之神”拜得如此“虔诚”,以至于要用两个人的血来浇奠……

 

           

        

 文/亚萨

 

 

 

2015年4月,北京街头一年轻女子遭男友割喉;6月,河南濮阳某宾馆一对恋人因父母反对双双服毒自杀……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美好的爱情做借口,而置他人和自己的生命于不顾呢?

回顾2014年9月台北发生的一场重大凶杀案,也许我们能从中略窥端倪。

2014年9月22日,台北一男子因要求前女友复合不成,竟当街砍杀该女41刀,导致对方颈动脉被割断,当场死亡。

按说,这位被媒体称为“恐怖情人”的张彦文可算是一位“人生赢家”:他从小家境富足,中学、大学就读于全台湾最好的学校,硕士毕业后进入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月薪数万,年轻英俊,身体健康……

如果把人生看作一场评比,上述标签完全符合所谓“人生赢家”的定义。然而,它却突然被“杀人犯”这3个触目惊心的大字所覆盖,实在是令人错愕和惋惜。

到底是什么原因,令他举起了手中的刀?

 

 

 因爱生恨

 

舆论普遍认为,张彦文杀人是因爱生恨,以致举刀杀人。

张彦文喜欢在脸书上分享自己的心情。年初,他与被害人在网上结识,后开始恋爱。当时,他在网上建立相簿,放满二人各种出游的甜蜜合影,几乎都是贴脸与搞笑的照片。通过他留下的图与文,我们可以大略了解这段因网络萌芽、远距离增温、同居却破灭,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恋情概貌。

行凶前一天,他在网上放上先前二人吃甜点的合影,并写下一段长文字,缅怀这段已逝之情。

他说:“需要多么大的缘分,才能真正相爱无悔一辈子啊?我想,至少需要修三千年,这不会是过分的要求。当时我选择爱人,你选择被爱。你问是好的开始吗?我现在肯定回答你,是好的开始,以前的我们,很幸福。”随即,他话锋一转,“可惜我争取到开始,却猜不到这结局。我爱你,永远永远不后悔。但要我再选择一次,我希望我们从未相识。……对不起,谢谢你,我爱你!”

 

   

多巴胺的力量

 

的确,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神秘又令人敬畏的情感。当爱情大潮到来之时,一切的财富、地位、种族、宗教的障碍都会被突破,它往往在人不经意之间突然到来,让人心醉神迷,不能自拔。

现代科学研究对此也给予了佐证:爱情都存在一个激情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体会产生大量多巴胺物质,它主要负责传递兴奋和喜悦的情感,当人们感到愉快、刺激的时候,身体就会分泌出这种物质。彼此相爱的两个人会因此做出很多外人看来很难理解的事:海誓山盟的承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

历史上,很多自杀、殉情的人,都是因为处于这个多巴胺分泌旺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因其带来的感受如此强烈、独特、美妙,往往也被世人误认为是“爱情”的全部意义所在。

不过,多巴胺给人体带来的激情感受是有期限的。其兴奋若持续过久,人体将无法负荷。因此一段时间后,大脑会自动产生抑制成分。科学家发现,这个期限一般在两三个月到半年,多的在一年左右。当多巴胺消失后,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没有感觉”的阶段了。

从整个凶杀事件来看,张彦文的“爱情”,从开始到结束,正好半年时间,正好处于激情阶段。而这个阶段,正是各种“疯狂”行为集中表现的阶段。

 

   

宅王与网络

 

在台大上学时,同学曾送张彦文绰号——“宅王”。

过于“宅”的人,往往情商较低,容易封闭、保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种人遇到人际冲突时,既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也不会求助于人,最后往往会采取极端手段。

张某在庭审时称,分手的原因是怀疑女友对自己不忠,并且对方过于任性。后来二人争吵进一步激化到发生凶杀。然而,一名知情人在网上发文称,情杀案导火线是因二人赴日旅游发生争吵,张某打了女方一巴掌,女方被吓到,遂决定分手。

不管采信哪一方的说法,此处都反映出一个共同问题:这位高智商的“宅王”,在面对人际冲突时,缺乏正常应对的能力。

而追寻他成为“宅王”的原因,可能又与其沉溺于网络有很大关系。他从小爱玩电玩,在台大参加电玩比赛得过冠军。在行凶的前一天,到凌晨三点,他一直在使用网络。

此外,他曾交往过的三个女朋友(包括受害人),都是通过网络认识的。也就是说,网络成为其人生至关重要的生活平台:他所有的资讯,所有能交的朋友,获得的成就与同侪的尊敬,包括所有追的女孩子……几乎一切的需要,都是通过网络来满足的;而且,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是个优胜者。

或许正因为这样,成为“宅王”的他,不再有动力和能力跟真实的“人”相交往,彼此磨合,建立真实的爱情关系。

 

   

天灯与吉签

 

在媒体曝光的资料中,有两张照片比较特殊:一张是张彦文与女友在平溪放天灯的照片。二人分站铁轨两侧,手拿天灯四角,灯上写着他们的祈愿:“考上老师(女友为幼师专业),嫁给大师(张的绰号),家人朋友,平安健康。”

这或许可算是二人借此向他们心中的神做的许愿吧。在暮色下,他们年轻的脸庞被烛光映照,发散出黄色的光晕。

另外一张照片是行凶事件发生半个月前,张彦文抽到一张签。二人同游日本,经过清水寺时,张专门去求签。签上写:“久暗渐分明,登江绿水澄,芝书从远降,终得异人成。”

张某很高兴,在下面写道:“否极,泰就会来了吧!”可能,这个所谓的“吉签”,到头来竟成了诱发凶案的祸因之一。他由此坚定了要复合的念头,以至于不顾对方的分手意愿,一意孤行到底。

在行凶的前一夜,张某在网上写道:“我爱你,永远永远不后悔……如果上天给我再一次机会,我会选择让我再修个三千年,直到三千年后……到时,我们再相遇,好吗?”

友人告诉记者,张彦文是一个“非常执着于某件事物的人”,他与女友“因为价值观不同,女方常踩到他底线,但为了维持关系,他都选择容忍”,这位朋友说,为了给女友最好的东西,张的“存款从20万变成负债15万,自己却只选择最便宜的。”

可见,他对爱情、恋人的膜拜,已经到了奉若神明的地步。他为此求助于灵界的力量,也寄希望于轮回的观念。

如此看来,他其实是拜错了神,他对“爱情之神”拜得如此“虔诚”,以至于要用两个人的血来浇奠——张彦文原计划杀死女友后自杀的。他的杀人动机固然让人胆寒,但其“痴情”之心的确令人惋惜。他的朋友们在网上感慨道:“好友,你一直渴望爱情,却是爱情让你先离我们而去。”

从这场本不该发生的血案中,我们似乎再一次听到诗人的警告:“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他们的愁苦必加增。”(《诗篇》16:4)

爱情,的确美好,也值得我们付上代价去争取和维护。然而,它毕竟不是上帝。如果我们将它高举到不恰当的地步,它就会变成伤人的利刃。

 

作者现住中国,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