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懂得学习吗?

MC201609-03-《你真懂得学习吗?》配图

为什么牛顿会发现万有引力而我们发现不了?

 

 

文/齐宏伟

 

 

从圣经来看,学习就是一种广义的敬拜。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大相径庭。

 

 

儒家之渐修

 

《论语》开篇就讲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儒家为什么这么重视学习?这与它的世界观密切相关。儒家认为,人本性中有美善因素,所以要不断地发挥,锻炼成君子人格,最后就能变成一个圣人。

学习是通达至圣的通道,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与修身养性连在一起。人怎样到天人合一地步?就是要不断地累积经验,不断地修炼,所以才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这种“内圣外王”,把一切都跟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习、修炼、经验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达到君子人格,天人合一,通达美好境界。所以,儒家就有“程门立雪”、“凿壁偷光”等典故来鼓励人勤奋。

这是儒家的设想,但问题是人不见得都很勤奋,每一个人不见得都是君子。所以孔子特别痛恨他的学生宰予。宰予中午睡觉被孔子发现了,孔子就大骂他一顿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为什么孔子这么愤怒?因为儒家非常强调勤奋。

但问题是人有惰性,很多人很懒,因此儒家必须面对这种惰性,面对人的懒惰问题。不见得每个人都愿意走勤学苦练这条路,这非常累,也非常苦。

 

 

道家之顿悟

 

道家的学习观念强调顿悟。它不是一种渐修,而是一种灵感乍现。因此,道家就讽刺儒家,认为儒家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靠悟,而不是靠修;真正的学习是靠跟大自然接触的神圣感觉。

庄子讲过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叫“轮扁斫轮”。他说有个老人家叫轮扁,专门砍车轮的。他砍的车轮最好。有一天,他在砍车轮的时候,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就放下斧子问:“主公,你在读什么书?”齐桓公说:“我在读圣贤之书。”轮扁却说:“你在读糟粕而已,根本不是圣贤之书。”

齐桓公暴怒,说:“来人,把他推出去斩首。”

轮扁不慌不忙地说:“且慢,听我道来。为什么我说你读的是糟粕呢?很简单。以我砍车轮为例,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砍车轮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你只要给我斧子,我就知道怎么砍,但要我写出来就不行。现在我很想把技术传给我儿子,但他学不会。我也教了很多徒弟,全国这么多人,都跟我学,没有一个学会的。所以我死了之后,这个技术就绝了,没有办法传下去。主公,您想一下,砍车轮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我都没办法传下去,更何况古人那些深刻的大道理呢?怎么能通过文字传给你呢?所以你想一下就是了,传下来的只是糟粕,因为真正的大道没法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传输。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妙处难与君说,所以你在读糟粕。”

齐桓公一听就很感叹,说他讲得真深刻!

 

 

郭靖和令狐冲

 

庄子讲这个故事是讽刺儒家,认为儒家勤于知礼义但陋于知人心,根本不了解人心与自然互动神秘的律。所以,你可以看出道家非常强调顿悟。

在中国就有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也能看到。儒家学习观的代表是郭靖,勤学苦练,先练内功,不断地积累,到最后终于成了一代大侠。他成长中最重要的是先学习怎么做人怎么练习内功,然后跟洪七公一招一式地学“降龙十八掌”。而道家的代表,就是《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他没多少内力,但是他跟着风清扬学“独孤九剑”,以无招胜有招,一夜间就成了高手,全靠顿悟。

但道家学习观也有问题,从根本来说,就是一种骨子里的怀疑主义。连语言都不信了,你还说和学什么?这可真是从“妙处难与君说”到“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最后,很容易成为故弄玄虚。

儒道的学习观都忽略了人性深处的幽暗,所以儒家经典容易被人利用成为“敲门砖”,道家学说容易被人利用来忽悠人。最终,在儒道文化圈内并没有催生出近现代文明。

 

圣经之敬拜

 

圣经上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言》9:10)真正的学习是一种很神圣的行为,是一种敬拜。这是什么意思?在学习的时候,你不只跟学习对象打交道,更是通过学习对象来认识造物主设立的原理和美意,并产生对造物主的敬畏和认识,因此学习是多方面的交流。

为什么牛顿会发现万有引力而我们发现不了?这是因为我们很少有学习是敬拜的观念。牛顿认为苹果落到他头上,是有其必然性的,造物主如此安排一定有深意。这不是偶然事件。为什么在中国产生不了近代科学?比如说,中国人发现一个山洞,山洞里有一种非常神秘的声音。中国古人一般会想,这个山洞里有没有山神?一棵树有上百年历史,你砍它一下,它流出红色汁液,村民就认为这棵树成精了。

因此,当苹果落在牛顿头上的时候,他就想:为什么上帝会让苹果往下掉而不是往天上飞呢?上帝安排这件事是什么意思?他就去寻求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假如你坐在苹果树下面,苹果掉在你头上,你就说今天真倒霉,被苹果砸到了,是不是?你不会像牛顿那么想,因为背后没有那种观念。这种观念比科学技术更重要。

我再举个天文学家开普勒的例子。开普勒也相信上帝,他研究火星轨道。他通过自己的公式计算了轨道,发现算出来的与他实际观察的相差8分钟。因此开普勒就想,上帝安排火星运转,肯定是一秒钟也不会差。这个公式跟实际之间不会有差别。换做中国人,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但开普勒想,肯定上帝有什么意思,不可能有差异,因此他就把圆形轨道的设想变成椭圆了,变成椭圆刚好吻合。他称这8分钟为“神的礼物”。

一位有秩序的造物主造了这个有秩序的宇宙,因此人可以通过学习来认识这位造物主的智慧。这给了人根本意义上的学习动力和激情。至少,这也造成了一种不问功利、埋头乐学的精神。恰恰是这种纯粹的学习精神,才给近代文明的发展带来了那么大的益处!这难道不值得只把学习当敲门砖的国人来多学学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