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上霜——那些在疫情中让我讶异的邻舍 / 夏娃

照人的本能,只会让敌人为儿子死,不会让儿子为敌人死。

文 / 夏娃

自从公司应加州政府的“抗疫”要求暂时关门,我已经在家待了两个月了。

平时上班,生活过得非常匆忙,一眨眼一天过去了。现在时间宽裕,心情也放松,我们夫妻俩都是基督徒,遇事一般都抱着“听天由主”的态度,所以就当是在家放长假。一天遛4次狗,趁机在附近逛逛,好好看看附近的街道、房屋、花园。又在手机上添加了一个名叫“邻舍”(Next door)的App,关心一下平时没空关心的这片社区,还真观察到一些挺让我感动的事。

生日快乐

有人在“邻舍”App上发贴,说家里的小孩过生日,因为要保持社交距离,不能开派对,也不能去饭店,孩子很失望。请大家在生日当天的某时某刻,开车经过某个门牌号码时鸣笛,或喊上一句“某某某生日快乐!”让孩子开心一下。

我就想,这种要求,无亲无故的谁会搭理。没想到,孩子生日那天,我们附近的那条小路居然堵车了!许多车缓缓经过,有人大声按喇叭,有人大喊“生日快乐”,还有人把生日气球留在了那家的篱笆内。小孩兴奋地在院子里向大家挥手。

之后还看到好几次类似的要求,这好像变成了疫情期间小区孩子们过生日的标准庆祝模式。

陌生人的慷慨

疫情初期,有人试图发国难财。看到亚马逊网站上20卷卫生纸卖到一百多美元,我气得在脸书上咬牙切齿地发了一小段,痛批那些倒卖抗疫物资的黑心商家。

虽然政府也在管这些事,一些网购平台也陆续取缔了黑心商家的资格,“邻舍”App上还是时不时有人登出买不到卫生纸、口罩、消毒液什么的,想跟大家要。我就想,这哪能要得到!人家“自保”还来不及呢。没想到,很快就有人免费地提供这些紧缺物资。

有心灵手巧的妹子自己做了各种漂亮口罩,请大家去她家拿。有人提出自己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如果有不方便出门、不能开车的老人需要买菜,他们随时可以免费代劳。又有更多人把家里不用的食物、衣服、家具、儿童用品都在自家草坪前晾了出来,让大家随便拿。

也可能以前没空,现在有时间整理了,又考虑到有人在疫情期间失业,所以更加积极地分享物资,帮助有财务困难的人。

用心的问候

教会的义工朱迪开始给我打电话了。其实教会人多,我并不认识朱迪。因为教会聚会都停了,牧师怕我们待在家里孤单无聊,特别召集了义工给大家打电话,每周一次,聊一聊近况,了解一下各自的需要,互通有无,并一起祷告。

其实,我也没那么孤单无聊。我们家的房子已开始扩建,外面改造,里面装修。因为建筑属于民生必需的行业,不需要停工。我家每天都有工人进进出出,我还得随时帮忙。每当朱迪打电话给我时,总是榔头敲击,电钻齐鸣,特别吵的时候。

我就很想让她别再打给我了,可是又不好意思在人家的热心上浇冷水。想了半天,想到我有一个女朋友小敏,单身一人住,做老师的,现在学校关门,她绝对比我孤单。她也跟我说起过,疫情期间接到电话会特别高兴。因为她的确觉得跟社会隔离了,需要跟人讲讲话。

但是小敏从未来过我们教会,不是我们的会友。我小心翼翼地跟朱迪提起,是否可以让她打电话关心小敏。朱迪一口答应,还很主动地联系了小敏,同时也没落下每周继续给我打电话。我是平白无故地给她添了一份儿任务。她却一点不介意,好像如果能在疫情期间做点什么,不管对谁,只要能帮上忙,就是她的荣幸。

教邻人爱狗

美国人的爱管闲事,我是早有经历。最初来美国,在纽约不认识路,我在地铁站拿着地图看来看去。一位已经进了车厢的老大爷特别返回站台,帮我看地图,为我指路。公交车已经起步了,车上的乘客看到我在后面追车,会一起大声叫司机停车,让我赶上来。

这类点滴小事不胜枚举。只是在美国住久了,都习以为常了。直到近日遛狗,让我再次更深地体会到他们的这种特质。

我那只小狗是同事路边捡的,家里不能养,给了我。我养了没多久,狗狗还没受过什么训练,不大听指挥。到了回家的时候不肯回,对着别的狗留在地上的几颗“黄金”垂涎欲滴,恋恋不舍地闻来闻去。

我忍不住心生厌烦,牵着个狗绳拼命拽,想赶紧拽它离开。街上空无一人,没想到被一位邻居老太太从窗口看见了。她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隔着六尺向我喊话:“你别拽它呀,它还是个狗宝宝,会被拽伤的。它不肯走,你就等一等,或者把它抱起来嘛。你得把她当自己的孩子养,温柔地对它,好不好?”把我说得脸都红了。

我真是领教了,美国人真是爱得够宽的。为了爱狗,而且还是人家的狗,都不怕把邻居给得罪了。

内外不应有别

当然中国也有许多爱管闲事的好心人,美国也有许多只顾一己私利的人。但是我在中国和美国分别住了二十多年,总觉得在中国人的关系中,有着很明显的内外有别的观念。

越是亲近的人,就越是掏心掏肺,两肋插刀。在国内,哪怕走在街上,只要碰到熟人,立刻就能感受到彼此的关爱,嘘寒问暖,热情洋溢。但一转身,就能冷若冰霜地面对陌生人,简直就像川剧中的变脸。

“自己人”“自家人”,那可不是一个可以随便给的称谓,那简直就是一种承诺,一个护身符。但对外人,不仅可以不管他的瓦上霜,而且要一致对外,防着外人。外人这个符号常常就跟敌人差不多。如果为了“家人”而戕害外人,保不齐还能获得大众的同情。

想一想,除了自己人,其他都是外人;到了外面,自己不也是别人的外人么?活在外人当中,大多数时间被当作外人对待,我们的精神能不紧绷吗?之所以我们那么爱家,觉得家那么温暖,那么安全,是不是因为一出家门就太冷,太危险了呢?

献子救敌的父

对基督徒而言,内外有别的观念应该随着信主年日的渐长而逐渐模糊。耶稣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兄弟?’……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参《马太福音》12:48-50)

不光耶稣打破了家人外人之间的分别,天父派他最爱的独生子替与他为敌的世人受死,这件事本身就对我们日常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提出了挑战。

照人的本能,只会让敌人为儿子死,不会让儿子为敌人死。只有那位无与伦比的上帝才会做出相反的选择。关系中的亲疏远近永远都存在,但上帝却不偏待任何人(参《罗马书》2:11),他爱每一个人,远的近的,他都爱。上帝的爱长阔高深,无法测度。

疫情期间,我居然在这些平凡的普通人身上,瞥见了上帝一直摆在人心里的那种善良、博爱和一视同仁。人家的小孩,人家的狗,人家教会的会友,素未谋面的邻人,事不关己的路人,他都爱,他都温柔对待。星星点点的爱心,因为别人的需要,而找到了出口。好像镜子反射阳光,有时也会晃到眼睛。

如同一个提醒,让我记得,有一个把我们当自家人的上帝。活在自家人当中,真好。

《“瓦上霜——那些在疫情中让我讶异的邻舍 / 夏娃”》 有 2 条评论

  1. […]  ▸瓦上霜——那些在疫情中让我讶异的邻舍 / 夏娃 […]

  2. […] 瓦上霜——那些在疫情中让我讶异的邻舍 / 夏娃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