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读书之外,助孩子一臂之力?/沉静

 

 

 

 

 

文/沉静

 

 

 

在《为孩子立界线》一书里,我读到一个故事:

作者去朋友家做客。饭后,作者发现女主人高高兴兴地为14岁儿子卡米隆整理房间,便问:“你在做什么?”

“我在整理卡米隆的房间啊!”她说,“你以为我在做什么?”

……不料,作者却说:“我只是替卡米隆未来的妻子感到很难过!”

的确,许多父母为子女付出自以为是的爱后还沾沾自喜。许多父母常常只关注现在,不曾预备孩子的将来。有一种育儿观点,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育儿体验来看,我非常认同——“孩子的未来就在今天”,是的,孩子未来长成的模样与今日的塑造紧密相连。这无疑对父母亲是一个宝贵的提醒。

 

 

必须走出象牙塔

 

听说,母亲刚出月子不久,因奶奶重男轻女,我是老二,又是女孩,就被送给一户有5个男孩的人家,那时就值“两元”礼金。送走后,父亲一宿未眠,次日凌晨又骑车把我要了回来。因此,我又回来继续当我的老二。

作为默默无声的老二,因有聪明能干又富有责任心的大姐罩着,我没有经历太多生活的磨砺,一心只读圣贤书。等到我结婚生子,成为全职妈妈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必须走出象牙塔,开始面对现实生活。

于是,我重新成为生活上从零开始的“小学生”。

我学习如何给新生儿换衣服、洗澡、穿纸尿裤;摸索规律喂奶以及如何制作辅食;学习在孩子打人、做错事时,把握分寸管教孩子;判断孩子生病是否需要就医还是在家观察即可……

如此多的学习,让我曾经一度觉得自己在生活技能上是多么的无知与无能。特别是当我回到娘家,看到坚韧的父母,以及样样能干的姐姐,他们身上具备了我所没有的一切,我甚至出现了“读书无用”的念头。

在娘家耳濡目染一段时间后,原本柔弱的我,开始有了些许吃苦耐劳的劲头。正是凭着这股冲劲,我们决定生养二胎。经过三年独立养育大儿子,我似乎将曾缺失的生命经历一次性地补足回来了。然而,这其中付出的代价却比常人多得多。

 

 

年少吃苦有益处

 

先知耶利米曾说:“人在幼年负轭,这原是好的。”(《耶利米哀歌》3:27)的确,年少吃苦大有益处,这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一样。从小受过苦,长大后再吃苦,就会不以为然;相反,从小安逸,成年后哪怕受一点点苦,也让人感觉如临大敌一般。与许多精明能干的妈妈相比,因为缺乏相应的生活技能,我需要重新学习的,一样都没少。但正如迟早要出疹子一样,成年后出疹比儿时所付的代价要大得多。

前段时间,有朋友送来一套《小海狸做木工》的系列绘本,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不是说教或寓言,而是生动详细地讲解了主角小海狸如何做木工、缝围裙、烤蛋糕、种扁豆……我一边读给孩子听,一边羞愧难当。且不说做木工、维修等粗活儿,就连缝纫、裁剪等手工,我也不会。谁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对孩子而言,除了读书,生活技能上的操练是何等重要。我不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听朋友说,他一个外甥女长到十六七岁,还不会自己扎头发;又听闻开学一个月内,某地就有9起学生坠楼身亡事件。这些事件令我反思:孩子们除了读书之外,不应该被剥夺生活的权利,而应该在孩童时代就享受生活的苦与乐!

因此,借着陪伴孩子,我更乐意与孩子一同回归生活,多多接触生活最真实的一面,而不只是一味围绕着读书或追求被人奉为高雅的“琴棋书画”。我鼓励孩子学习独立,自己洗澡、刷牙、穿衣,饭后洗碗、扫地、拖地,研究各种工具,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拥有动手能力并愿意吃苦、忍耐的人。

 

 

养成规律的习惯

 

正如上帝起初的创造是遵照规律一样,孩子的作息也有规律,且需要从小养成。从小被“放养”的我,不懂得如何养成规律的作息,生活比较任意随性。直到自己生养孩子,才发现作息规律的重要。随性容易引发拖延症,这是时间管理与规律养成的杀手。

有一天,全家外出归来,将近傍晚5点,因为没有午休,我们快速解决了晚餐,阅读后洗漱,8点钟准时熄灯睡觉。结果第二天5点多,我便与太阳一同醒来,孩子也睡得饱足,7点钟自己愉快地起床。

随性、拖延很容易引起不良的连锁反应。现代人忙于夜生活,不拖到凌晨不睡觉,孩子们也因此被拖延到十一二点才睡。结果,次日该起床时起不来,一天的行程全被拖延:早餐晚,午餐晚,午休晚。好的作息规律没养成,反而形成许多恶习,诸如赖床、不吃早餐,等等。

作息规律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有莫大的帮助,一方面使孩子爱惜光阴,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孩子受益于良好的习惯,培养健壮的身体。

 

 

精心利用小空间

 

诗人曾赞美说:“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 (《诗篇》8:3 )整个宇宙,在上帝的精心陈列下,美妙而有序,为人类提供了宜居的生存环境。我们理当存感恩的心,学习井然有序地整理、归纳并清洁我们的居所。

单身在外工作时,我租了一间小屋,慢慢学会了收拾屋子。但真正学习空间利用及物品收纳,是在婚后租住的房子里。因为房子小,有了孩子以后,就想能最大化地利用空间,为孩子盈余出地方来爬行玩耍。因为东西多,慢慢学会物以类聚地摆放收纳,并学习随时扔掉多余的东西,过简约生活。因此,当有了自己的房子,虽然依旧不大,却因习得了空间利用和物品收纳的各类窍门,小家装修合理,气氛温馨,整体舒适而不凌乱。

培养孩子从小学会收纳物品,折叠被子和衣物,整理抽屉与书包,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对未来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有了孩子的家庭容易一片混乱,无从收拾,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整理收纳的技能,将成为日后家庭的祝福,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负责任的态度。

 

 

学习确立分界线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上山到我这里来,住在这里,我要将石版并我所写的律法和诫命赐给你,使你可以教训百姓。”(《出埃及记》24:12)上帝赐下诫命典章为要教导、保护我们,因此,作为父母,也需要教导孩子定立界线,使他们从小明白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是不可以的!

可能我向来是大人眼里比较放心的孩子,所以对界线的概念很模糊,生活中的许多界线都被我轻忽掉。也或许,因为自己一直都在界线内,不知道越界的危险及严重性。直到有了孩子,知道孩子不在界线内,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于是开始学习为他立界线。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帮助孩子成为有教养、知分寸、考虑别人感受和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有一段时间,我的孩子很喜欢听安全故事,我们常常被要求讲解各样有安全隐患的案例,听着听着他就知道什么是危险的,不可做;什么是安全的,可以行。当孩子从小界线分明时,长大后才能得到更多的自由,才不会任意妄为,才会享受到遵守诫命律法的益处。

或许,曾经的我们,一心只读圣贤书,缺乏生活的历练,没有规律的作息,不懂收纳管理,界线不分;但是,当我们成了父母,若盼望孩子们长大后能轻松得着基本的生活技能,拥有美好的品格及健壮的身体,那么今天就不得不加倍学习,为孩子的成长铺平道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