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林黛玉式的玻璃心,说永别!/ 卢初

文/卢初

“旁人一句重话,我便满腹委屈、眼红鼻子酸,动不动就落泪。”跟一位姐妹聊起我的过去,她一副错愕的样子:“你以前是这样喔,很难想象耶!”

确实,连我母亲也不懂,过去我究竟是哪根筋不对,为何时常像个林黛玉,伤春悲秋。翻阅照片,常见我笑靥灿烂,但我内心里却仿佛台北冬日,阴郁湿冷。

1

小时候,我对人常存戒心,难以敞开心扉,又自认为心思细腻,旁人难以理解。我常为着同学间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家教老师闹情绪,哭成个泪人。“不念书你要干嘛?”老师满脸无奈。“我不知道……”多亏老师耐心安抚,我才有心思继续念书。

上了高中,不只课业繁重,打小由外婆抚养长大的我,还得适应与母亲同住,当了我9年情绪垃圾桶的家教,也卸任了。我的情绪更加跌宕难安。

印象深刻的是高二某个早上,忘记何故,眼睛哭成个核桃,拒绝到校。类似状况频繁发生,母亲苦无对策,无奈感叹:“你若把胡思乱想的心思放在读书上,书该念得多好!” 

长大以后,我并未因着参加了工作就变得更加成熟,令母亲不解的言行依旧层出不穷。

有一次,亲戚们出游未找我同行,我便感到自己被忽略、遗弃,躲到房间里哭。妈妈大为不解:“你都几岁了,还为这种事难过。找你同行,你又不会买单,人家还要多付一份钱……”其实他们没找我,只因车位太挤,无关乎钱。

如此“玻璃心”,进入职场,面对形形色色的同事,更是挫折连连。生性不喜结党,个性稜角分明,遭人莫名抹黑,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早晨醒来,心中充满挣扎,上班犹如赴刑场,在床上死拖活赖,能拖一秒是一秒。

那段日子,能哭还算好,比哭更难受的是,麻木度日挤不出泪。

平心而论,同事也有热诚可爱的一面。阴奉阳违、八卦抹黑本是未重生者的常态。(参《加拉太书》5:19-21)其实,我也有错,用嘲讽作回击,拿冷漠当抗议,是以罪回应罪。

2

回顾过往,诸多烦恼,皆因自我中心——期待自己被满足,害怕自己被遗忘,担心自己被错看。不认识上帝,将自己居首位,难怪劳苦加增。(参《诗篇》16:4)

过去的我,把自己当世界的中心,认为别人都得绕着我转。视他人的付出,为理所当然。

教我近十年的家教老师,每逢我生日,对我总有表示;但她生日几号,我却从未留心,更不曾向其致意。

过去,我因自己成长在单亲家庭就自哀自怜。我不懂知足,总是计较我所缺乏的;也不曾感恩,仰赖母亲辛勤工作,我才得以享受宽裕的生活和接受优质的教育。因我不懂事,母亲长年愁眉深锁。

一日母亲终于大动肝火:“你就是日子太好过,才会整日胡思乱想,你有几个同学能隔三差五上餐馆打牙祭。你说想游学,就送你出国。你只懂得伸手要,有想过付出吗?你只顾自己,有关心过我的感受吗?你不用担心家计,只需要好好读书,这也做不到!你不快乐,都是自找的……”

母亲的话字字扎心。我也曾力图改变,阅读大量心灵成长方面的书籍,盼得良方,翻转性情,然而那些理论犹如海市蜃楼。

我也曾一早醒来,做个自我催眠般的心理暗示:“我很幸福,我要知足!”但这难以持续,徒添空虚。

母亲也购入多本励志丛书,盼我从中学习。我认真读,也照本宣科去行,但别说自己不自在,别人也觉得我怪,真是“画虎不成反成犬”。

3

直到蒙恩得救,自我逐渐被更新,不过多聚焦自己,而是更多关注他人。并且,委身教会大家庭,学习服事主内朋友,亲身体验“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约翰一书》4:19)

过去,我专注自己,犹如林妹妹,敏感多虑,因着自怨自哀、担心害怕而流泪;如今懂得付出,成了喜乐果,笑口常开,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

喜乐不代表不再流泪,面对不平待遇,面临生离死别,我仍会落泪。不同的是,我已深知所信的。纵使乌云密布,上帝如云上太阳,一直都在,他用笑脸帮助我。(参《诗篇》42:5)

记得前年,教会举办圣诞晚会,远住外县市学业繁重的表弟表妹,居然愿意抽空来参加,我大感意外欣喜,眼眶瞬间湿润。

所流泪水,绝非枉然,细腻情感为上帝掌管,依靠圣灵善用敏锐,觉察他人的需要传福音,成为更多人的祝福。滴滴泪水,愿上帝收藏。(参《诗篇》56:8)

长年操劳的母亲,见我日渐改变,也卸下担忧,重拾笑颜。深愿她早日蒙恩,齐来敬拜上帝,享受从真理而来的自由。(参《约翰福音》8:32)

世人常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圣经上却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成新的了。”(《哥林多后书》5:1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