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

 

 

 

 

文/张 溯

 

 

 

怎么这么快?

 

我决志信主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这消息告诉过去一起在国内慕道的朋友。朋友惊讶地说:“溯,怎么这么快?不是前几天还说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吗?”

来美国之前,我在国内断断续续参加过两年时间的慕道活动。再次重新开始去教会,是来美国十个月之后的事情。最初,来教堂的目的不是为了查经,也不是为了解决信仰问题,而是为了操练英文和了解美国文化。因为我们博蒙特地区华人教会主日敬拜的整个程序都用双语。

第一次来慕道时我很自然地选择了英文查经班,因为是美国人带领,我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听、说英文。可是第二个礼拜,我发现我来教堂目的已经完全改变了,我去了中文查经班!因为和英文相比,中文可以帮助我更直接、更快速地了解圣经。我渴望了解圣经!

其实这次变更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在这两个礼拜之间,我遇到了两件不同寻常的事,燃起我对学习圣经的兴趣。

 

 

老人的礼物

 

第一次去教堂后的第三天,在匆匆赶往教室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个发放圣经的美国老人。我拿了一本,谢过他,问:“我想要中文圣经,您有没有?”

“非常遗憾,我们只有英文版的”老人摇着头说。

我有些沮丧,正要继续向前走,老人又说:“不过我可以帮你找找看,听说圣经有七八十种译本。请给我留下你的姓名和电话”。

我有些迟疑,因为我从不给陌生人留电话,但是老人已经把他的名片先递了过来,我只好留下电话。当天下午老人打来电话,说他手头找不到中文圣经,但是他可以帮我去外地订购,问我需要几本。想到这里还有许多中国学生,我就告诉老人我需要四本,并问工本费和邮费一共多少钱。

他说;“不要钱。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奇怪,哪里有人会无缘无故地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花钱买东西?他有什么动机?

但是几个星期之后,当我从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人那里,得到那份特殊的礼物──来美后的第一本中文圣经的时候,我的疑惑打消了。其实,或许就像基督徒所说的,在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是,耶稣之死却使这个世界有了这样的爱。

 

 

特殊的情书

 

第二件不同寻常的事,是我遇到了一位修女。记得那天我到图书馆看书,落坐时看到大厅的另一端有一位亚洲长相的女孩。我们彼此点头示意,算是打过了招呼。

过了个把钟头,我觉得有些累,便把视线从书上移开。远远地,我注意到这个女孩正好在看我。在我们再次彼此点头示意之后,这个女孩突然起身向我走来。就这样,我们之间开始一场长达三个小时的交谈。

女孩告诉我,她是个天主教修女,她的父母也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在她十二岁那年,为了追求宗教信仰自由,他们一家三口乘坐一条小渔船,从越南漂泊到了美国。在几十天的漂泊中,因为船小浪大,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多次险情,但是凭着坚定的信心,他们一路祷告,次次都化险为夷。

我告诉这个女孩,我以前三番五次地读过圣经,但是没有一次完整地读过,甚至有些章节连读都读不下去。她说:“不要把圣经当做科学书来读,也不要把它当做哲学书来读。圣经既不是理论书,又不是小说。读圣经最好的方法,是把它当做情书来读,因为耶稣就是爱。”

我简直惊呆了!女孩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张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我在国内读大学,在日本读硕士,我的大半辈子都在读书,但我却不知该怎么去读圣经!

我忘了我们怎样结束了交谈,也忘了她的姓名。但是她的一番话却一直存留在我心里,尽管我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女孩。

 

 

两份好资料

 

如果是过去,我会以为这两件事彼此孤立、互不相关。但是对信仰已经有所了解的我,现在我相信这是上帝在为我做预备。

像大多数大陆来的人一样,我在信仰上也有过痛苦的挣扎。我在国内时,因有许多问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而停止了慕道活动。而且这些问题并没有随时间的流失而消失,在我到美国后,这些问题仍然是我认识上的障碍。

但是和在国内时不同,在美国我们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各种福音学习资料,教会也经常为慕道友举办福音营或其它宣教活动。更难得的是,这里的基督徒虽热心传播福音,却也不急躁,使得慕道友没有精神上的压力。

对于大多数有教育背景的人来说,接受基督信仰的最大拦阻乃是无神论。如果我们连神的存在都否定,信仰就无从谈起。对我而言有两份资料对我帮助很大。一是传道人冯秉程在2000年初在达拉斯福音营的讲演录音,二是他以‘里程’为笔名,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撰写的书《游子吟》。正是这两份资料的学习和思考,使我在很短时期内,完成了从无神论者到有神论者的转变。

 

 

是的,我想!

 

美国是一个教堂多过学堂的地方,光是我们校园里和校园周围就有四五所教堂。虽然早就知道每周五晚上,华人学生有查经活动,但是天天走过,却从来没想进去过。

那天我从学校健身房出来,外面开始下起小雨。教堂就在咫尺之遥,时间也正好赶得上查经。不知怎么突然我就动了去看看的念头。

学生们还没有到,教堂的门也没有开。可是有位老先生已经在那里等候了。互相做了自我介绍,我们便站在门外攀谈起来。因为下雨加上运动完后的落汗,我不禁感到阵阵寒意。老人察觉到了这一切,关切地说:“我在这里等着,你先坐到我的车里,我太太也在那里。”

来到车里,做过自我介绍,我和老太太的话题自然而然转到了信仰。老太太问我:“溯,你信不信耶稣?”

“是的,我信!”

“那你有没有请耶稣做你的救主?”

“我还没有。”

“想不想呢?”

“是的,我想!”我激动地说。

刹那间我的泪水奔涌而出,浑身血液从头顶一遍遍过到脚底。那一刻,心不知怎样地属于自己!就这样,在这一个陌生人的带领下我决志了。

 

 

是从前的你

 

我相信我不是因为冲动改变信仰,因为后来我时常处于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之中,犹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所不同的是我发现的是生命的新大陆。我情不自禁地讲述我的喜悦,在教会、在家里、在学校,甚至讲给陌生人!

我想到从前在国内慕道时的一位姊妹。那段日子由她带领我们的团契小组。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和我们分享她信主后的喜悦。当时我对她的做法很反感,觉得她和鲁迅小说里的祥林嫂如出一辙。为此我还离开了她的团契小组。

但是,当我现在回过头看这件事时,我对她的行为有了更多的理解:那是一种从心底油然而生的喜悦,是初尝生命甘露的喜悦。这次回国,我有幸再次见到她,我对她说:“现在的我就是从前的你。”

 

 

视角的改变

 

信主是新生命的开始,也是人生观的一次彻底转变。我发现,我对过去一些看不惯、看不透或看不到希望的事情,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这是因为现在的我,已经看得更远、更真、更透彻了。

例如,刚刚到教会来的时候,我对大家事事引经据典的做法很反感,觉得很教条,也很可笑。心想,这不是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毛主席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一样荒唐吗?那么人的主动性在哪里呀?

记得有次我先生问我吃什么晚饭。我取出圣经,摊开放在他的面前,一本正经地对他说:“看看圣经上是怎么说的!”

我现在则意识到,圣经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指南,就像在大海上航行时的罗盘,没有罗盘,船不仅有可能偏离方向,而且有可能招致危险。中世纪教会的黑暗就是一个警钟。

但是,上帝并不专制,他同样也给了我们自由意志。他会根据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启示我们于事情上做出正确的选择、负起责任。

 

 

美国的动力

 

我很喜欢政治科学。信主前对美国立法、司法、行政三权鼎立,互相牵制,相互平衡的政治体制赞赏不已,更对美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处处以人民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事例赞叹不已。但是,我却看不到这背后更深刻、更重要的东西。

记得在《华盛顿传》里读到这样的情节: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脱下军装准备弃甲归田。他认为自己的职责已经尽到了,国家应该由比他更优秀的人去管理和建设,他愿意把打下的天下交托给别人。

我想我们中国有四千年的文化历史,但是在我们的历史上为什么就没有诞生过一位华盛顿?我们怎么可以想像把流血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别人?

如果说华盛顿是个极端的例子,那么再来看看一般庶民百姓。19世纪末叶,一个探险小组完成了黄石地区登山探险活动。他们围坐在篝火边,探讨着黄石地区的归属问题。经过几个小时的热烈讨论,他们决定不把这个地区据为己有,而是把它交给国家,交给人民,让人人都可以自由地享受黄石地区美丽的自然风景。经过他们两年时间的奔走呼吁,国会终于通过法案,正式批准成立黄石国家自然公园。

记得几个月前第一次去教会时,适逢休斯顿的黄牧师讲道。他说:“美国是一个神保守的福地”。现在回头来看美国,才真正明白他的意思──支撑这个国家的强大动力,正是神和神众多的儿女。

 

 

大陆和台湾关系

 

在大陆和台湾的关系问题上,我也一直看不到希望。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国共两党本应携手共建家园,但是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内战就全面爆发,自己人打自己人,一打就是四年,直到国民党退居台湾。

从那时起大陆同台湾关系,就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不是共产党要解放台湾,就是国民党要光复大陆;近年来每当台湾岛内独立呼声高涨,或是大陆加紧福建、广东沿海的军事布防,我就忧心忡忡,怕两岸关系再度恶化。

我们同是中华民族,我们拥有共同的文化根源,我们使用共同的语言和文字,为什么我们却在过去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不能和平相处?但是信主后我看到了希望,在教会里也看到了令人大受鼓舞的事实:在神的国度里,人们摈弃了五十年的恩怨,真正成为相互关爱的弟兄姊妹,大陆人和台湾人成了你我不分的一家人。

我已经决志,并接纳耶稣做我个人的救主。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已经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比如:我仍然不知谢饭,不会出声祷告,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不知道什么是神的意愿等等。

但是,这些问题已经不再会成为我跟随耶稣的障碍。耶稣说他来是为了招罪人,而不是招义人的。他爱我,他在他的情书──圣经中,如此告诉我。

 

 

作者来自北京,在日本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现定居美国德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