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情系哥林多

 

 

 

文/徐礼扬

 

 

 

今年农历除夕,在杭州钱塘江边的一所医院里,一位老人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走得那样匆忙,就在别人忙着欢庆新春之际,他选择了离开。他没有留下片言只语,就独自去了另一个世界。这位老人就是我父亲。

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我意外地看到许多父亲仔细收藏的希腊旅行资料。我知道,父亲生前是去过希腊的。但那是20年前的事情了。父亲独自一人去欧洲游学,第一站就是雅典。然后从雅典坐游轮,走访了爱琴海上的几座小岛和其它一些地方。只是时间久了,父亲以前讲过的旅行见闻,一点一点地变得很淡漠了,加上原本就不熟悉希腊地名,就只记得父亲去过雅典。后来,在家里又找到了父亲以前写的《希腊漫记》。在读父亲的游记的时候,发现父亲对希腊是情有独钟的。他对希腊的留恋似乎超过欧洲其它地方。我已经无法确切地知道是希腊的什么东西一直这样吸引着父亲,是古希腊灿烂辉煌的文学,历史?是爱琴海迷人的风光?或是现代希腊的风土人情?我不得而知。我只能在回忆和阅读中慢慢揣摩。

其实,我也很喜欢希腊。从走出雅典机场的那一刻,就爱上了那片地方。无论是站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或是流连在古希腊建筑遗迹前。历史的沉积堆砌在那里是那样的厚重,犹如坐上了时间的列车,往返于上下几千年之间。只是我在希腊停留的时间太短暂,几乎马不停蹄地从雅典,到哥林多,再到撒摩斯。就这样,纵然是浑身长满了眼睛,充其量也还是走马观花。然而,哥林多古城,却是深深地被印在了我的心底。它不时地浮显在脑海,令人难忘。

哥林多(Corinth),父亲把它译做科林斯。父亲说,他知道哥林多是在他大学求学时期。在修读西方文学时,读过拜伦的长诗〈科林斯的围攻〉,便记住了这个地方。拜伦的长诗记述了18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大军兵临哥林多城下,与哥林多守军对峙城下。攻城的叛将和守将的爱女,一对信仰不同却是相爱至深的情人,都想用自己的爱情来感化对方,以使哥林多免遭屠城。在沦陷的前夜,他们演绎了一段动人的爱情篇章。我知道,父亲极喜欢拜伦的诗。在哥林多古城前,他仿佛看到了在惨淡的月光下,一位美丽的姑娘,举起了自己苍白而无力的双手,为着和平发出了最后的呐喊。

历史上,哥林多城曾经一次又一次地被占领,一次又一次地被毁灭,又一次再一次地获得新生。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哥林多城,洗去了昔日的喧嚣和繁华,逐渐演绎成了今天这样一座宁静的滨海小镇。

从地图上看,雅典的西南部,是个狭长形的半岛,那就是伯罗奔尼撒半岛。半岛的东面是爱琴海,西面则是亚德利亚海。古城哥林多就坐落在半岛的最狭窄处,被称为地峡的地方。

两千年前,在古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哥林多是意大利和小亚细亚间的通商要道。人们用船把各样的商品,运到地峡的一端,然后雇佣当地人,连船带货由陆路运到地峡的另一端。据说这样一来,可以节省三百多公里的航程,省下数天的运输时间。哥林多成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结点。来来往往的商人们,不断给哥林多带来商机和财富,也给哥林多人创造了许多谋生,赚钱的机会。

在最繁华的时代,哥林多的人口达到过近二十多万。这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一座大城市了。然而,都市的繁华没有能够延续到今天。19世纪,人们在地峡的最窄处,开凿出了一条人工运河。哥林多运河连通了爱琴海和亚得利亚海。海船可以畅通无阻,不再需要在哥林多停留。

随着航海业的不断发展,海船航行速度越来越快,船也不再需要沿着海岸线航行,甚至连哥林多运河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减少。昔日船樯林立的哥林多,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站在哥林多运河桥上,你可以看到蔚蓝色的大海就在不远处。毕竟哥林多运河长不过七公里。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整条运河仿佛是从岩石中雕凿而出,像一件巨大的雕塑作品,整齐,幽深,十分壮观。我不知道它是否能算得上是人类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早在两千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规划要开凿这条运河。当这条运河最终建成后,却发现这短短的运河,竟会直接导致一座城市的衰亡。这应该不是人为规划的吧。

今天的哥林多古城,除了有个小小的博物馆外,剩下的是一片断垣残壁。不远处的山顶上,哥林多卫城依稀可见。曾经给哥林多带来淫荡之风的庙妓,今天应当已经荡然无存了。我不知道卫城里的那些神庙,圣殿现在是否依然存在?

古城中有座阿波罗神庙遗迹,典型的古希腊风格建筑,粗壮的石灰岩圆柱屹立在方形的基础上。虽然神庙的顶部已经倒塌,剩下几块巨大的石梁至今仍然高架在石柱之上,在废墟之中,它显得特别高大。这就是哥林多古城的标志。两千多年来,它目睹了无数的战乱和动荡,也曾经历过无休止的创造,破坏,再创造,再破坏。我庆幸它能幸存到今天。但是,谁能保证它明天不会再被破坏呢?

如果说父亲是因为拜伦而去了哥林多。我去哥林多,则是因为使徒保罗。《使徒行传》记录了保罗在哥林多生活的点滴。当我行走在哥林多古城遗址的街道上,我情不自禁地想,这会不会就是保罗曾经行走过的街道呢?两千年前,保罗和亚居拉就在附近编织帐篷。保罗安息日常去的会堂,会不会就在巨大的街心喷泉附近?保罗亲自建立的哥林多教会又会在哪里呢?

站在哥林多的废墟上,我默想读过的《使徒行传》第18章,并思想保罗在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罗列的许多问题和现象。这是一次别具一格的灵修。在圣灵的引导下,我恍然大悟:保罗时代的哥林多,今天不还存在吗?我们现在的光景和当年的哥林多人是何等的相像。难怪神要藉着保罗大声疾呼:要远离分争、不合、淫乱、偶像。圣经原来就是这样生动,这样具体,这样的引人入胜。

对哥林多最深刻的感受,父亲说,那是听到城外教堂里传来的婚礼的乐曲。当他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和沉思时,是音乐召唤他回到了现实。他领悟到无论千百年的沧桑之变,生活依然还是按自己的规律走向未来。对我而言,是我坐在石基上,透过乱石堆,看到远方耸立在教堂顶部的十字架时的感动。

我想起了保罗,就是那位把福音传给我们这些外邦人的使徒。保罗的福音事工,正是从哥林多开始,传到意大利和小亚细亚,再经过无数人的接力,基督救赎的福音传向地极。我想,在罗马皇帝眼里,保罗也许只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然而,保罗的事工竟然搅动了这个世界,其影响力一直存留到今天。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位君王都不曾做到的。这也许就是哥林多最值得骄傲和纪念的地方了。

 

 

作者来自中国杭州,现在新墨西哥州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