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不久,一名年轻的女游客前往印度尼西亚,观看著名的“蓝色火焰”奇观。她身穿美裙,想在一棵网红树附近打卡,留下美照,却不慎被长裙绊倒,坠入身后的悬崖谷底,不幸死亡。此举令网友们唏嘘不已,纷纷振臂高呼:“一棵枯树而已,有啥美的?为了拍美照而丧掉性命,也太不值得了!”随后,这则新闻又掀起一番热议——到底什么才是“美”?
中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和奠基者朱光潜先生,在其《谈美》一书中,开篇就以木材商人、植物学家和画家对待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向我们阐释了“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在木材商人眼中,古松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木料;在植物学家眼中,古松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常青落叶乔木;唯有在画家眼里,古松才是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树。而这正是人们对于美的直观感受。
接着,作者通过进一步讲述“美”对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让读者明白,人生本来就是充满艺术气息的。当木材商人和植物学家分别以实用的、科学的态度看待古松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是有用的,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至于画家所产生的美感态度,似乎就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了。那么,我们为何又要谈这“无用之美”呢?在《谈美》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因为美是一种高尚的情感,能够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
上个月,一位姐妹邀我去省文学艺术博物馆,看了一场极富民族风情的国画展。成百上千幅各具特色的国画,在迂回曲折的长廊中渐渐排开,让我们时而惊叹,时而驻足,尤其是看到俩人都游玩过的地方,我和姐妹会忍不住为了那份共有的熟悉感而微笑击掌,随时庆贺一下。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就在我们的欢愉和满足中悄然溜走……
当我们饥肠辘辘走出博物馆时,不约而同相视而笑。之前我们彼此分享过,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和工作压力,知道对方心里都深藏了小小的颓废或失意。但看到那些美好的画作,我们瞬间都被治愈了。这就是美的价值吧!它如同漆黑的夜里闪烁着的点点星光,让人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存在。也真是应了作家宽宽在《如花在野》一书中描述的那样:“浮躁的时候去看看中国画吧,真如一剂清凉散。”
2
不得不说,品画,是一种疗愈,这美有渗透力,入精、养神、清心,其魅力就是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里的“第二形式之美”所独有的,果然有“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疗效。
除了朱光潜先生,在寻美、谈美的话题上,还有一人是绝对绕不开的。他就是王国维先生。
然而,这位“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人”,曾鼓励无数人“坚定踏上寻美之路,为人生着一亮色”,却于一个极其普通的初夏日,在北京颐和园中的昆明湖鱼藻轩自溺辞世。年仅56岁。
不知道他为何以这样决绝的方式告别,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绝对不是使人向往,可以效法,愿意跟随的一个“美好结局”。而且,禁不住要问:王国维所道的人生三境界中的最高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真的是“醍醐灌顶、参透人生了吗”?诗句中的那个“他”,是真实的还是一个幻影?亦或是,看透的人生就只有走向绝望和灭亡这一条死路么?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经年累月从各种渠道积存于心的美好,力量何在?我们心之向往的美,到底在哪里?
如此看来,因为我们的愚拙,诚然不能参透人生。即使偶尔有大彻大悟的幻觉,也如盲人摸象,自欺欺人。很多时候,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我们往往看不到美的存在。比如,人们总以为远方的风景比附近的好看。于是,每逢节假日,无数人不顾旅途疲惫,路途遥远,不惜重金去当地人已经看腻了的地方旅行。殊不知,自己拼命逃开、看腻了的风景正在成为远方游人的新宠。其实,若我们真实而谦卑地观察周围,审视当下的环境,必能发现更多的生活之美。美,实在是存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也从人与人的互动和互助中,不断彰显出来。
3
教会里的一位“苦命”老姐妹,小时候因家贫,小学一年级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她年轻时丧夫,经人介绍与一个单身汉再婚,共同拉扯她的两个孩子长大成人。没想到几年前,第二任丈夫又患胃癌去世。如此坎坷的经历和巨大的打击,不仅没有得到更多怜恤,反倒成了一些好事者茶余饭后的话柄,她不得不承受着克夫、不吉利的女人等闲言碎语的猛烈攻击,沉默孤独度日。
正当万念俱灰时,有人把她带进教会,因为认识了耶稣,从此她重获新生。令人稀奇和羡慕的是,只读了半年小学的老姐妹,居然能读圣经,就连晦涩难懂的旧约都可以流畅朗读,她的渴慕得到天父特别的怜悯垂顾。她听牧者说可以取一个新名字,老姐妹因为特别喜欢一首《主啊,你最美!》的赞美诗歌,就给自己取了个新名字叫“望最美”。
有一次我问她:“有没有一个真实的人,可以成为你我向往和追求的榜样?如果有,他是谁?”她拉着我的手,看着我的眼睛,认认真真地回答我:“有啊,他就是我们的主耶稣!他对我总是笑微微。他的美名可敬可畏!”话音未落,她带我唱起那首《主啊你最美》。
在她心目中,耶稣就是那个最完美的人,他是一切美的化身,是我们的楷模,更是我们的大牧者。他在2000多年前,跟一群与我们有着相同性情的人朝夕相处,只是他没有像我们一样犯罪。甚至,他死里复活之后,手上的那个钉痕也被跟随他的人亲眼查验过,亲手探摸过。
当初,深陷绝望的她只是单纯地相信了那位“真实的最美”,心里的喜乐就奇妙地驱走了一切阴霾和忧伤。她没有读过名著《谈美》,更不懂什么“人生三重境界”,她只是在绝望中,一颗伤痕累累的心被主温柔地触摸到了,就立志将自己的余生完全献给主,像圣经里那个寡居了84年的亚拿那样。因她看见了最美的生活,就跨越了无依无靠的困境,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回家之路。她深知自己的软弱,便一心一意安守在圣殿中,直到她遇见主并跟随那最美的脚踪……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