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记忆·对话|时代车轮下的疼痛与救赎/书拉密、紫梅

    记忆·对话|时代车轮下的疼痛与救赎/书拉密、紫梅

    在一个魔幻的时代,个体性的创伤,有的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有的却是时代车轮下疼痛与呼救的印记。那些被结构性的恶所影响、所席卷的生命,从何处寻找安身立命的根基?乱世中,一些人无奈被动地选择了“润”,但无法去“润”的人们,又如何与这个时代和解?

    阅读全文…

  • 关于哀痛,圣经怎么说?/欧雨虹

    关于哀痛,圣经怎么说?/欧雨虹

    教会既是基督的身体,那么教会应如何像耶稣一样与哀哭的人同哭?

    阅读全文…

  • 最后的旅程——临终关怀专访/王克强

    最后的旅程——临终关怀专访/王克强

    离开教会的牧职、离开会众,这几年让我好好地面对自己是个“人”这一件事。原来上帝造我的起初,他造的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基督徒、也不是一位牧师,而是一个人。 接受自己是一个人,开始面对人真实的感受,不急着去“对付老我”或是“脱去旧人”,而是面对、直视,惊讶上帝所造的奇妙,不厌恶自己,而是接受自己。

    阅读全文…

  • 世界吻我们以痛,以盼望报之以歌/陈恩加

    世界吻我们以痛,以盼望报之以歌/陈恩加

    我们对苦难以及其伤痛真的无能为力,只能默默一个人流泪忍受吗?苦难真的只是一种幻觉,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苦难而在我们感知伤痛的感官?苦难真的是针对那些为非作歹之人伸张正义后的结果吗?抑或苦难只是“人生的噪音”,毫无节律可言、无法携带有用的信息?面对生命中被伤痛撕开的伤口,良药究竟在何方?

    阅读全文…

  • 伤痛者的哀歌/编辑部

    伤痛者的哀歌/编辑部

    本期内容,将会呈现个体的伤痛故事、群体的悲痛记忆、对历史中十架约翰灵修神学的浅析、以及透过临终关怀,看到如何在他人的苦难中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阅读全文…

  • 哭笑不得,终须有情/赛哑

    哭笑不得,终须有情/赛哑

    悲与喜如何能完全分开呢?笑与泪不也是常常共存吗?它们都是涌自心底最真实的情感,无需隐藏,更没必要假装。

    阅读全文…

  • 我的“丧”经历/小旭

    我的“丧”经历/小旭

    当我的生活被待办事项、待回应的需求驱动着时,如果忘记我力量的来源,不刻意留出关照自己身心灵健康的时间,就慢慢在自己的生活中丧失了主体性,更难以做到“爱人如己”,因为都没有好好爱自己。

    阅读全文…

  • 也许,有时不要太在意/问耕

    也许,有时不要太在意/问耕

    事实上,作先生的不算勤快,也不怎么享受洗碗洗筷子之乐。可是,为什么抢着占据碗槽?因为他在意有多少清洁液排入水沟。

    阅读全文…

  • 动荡时代里处乱不惊/傲洁

    动荡时代里处乱不惊/傲洁

    我何其荣幸,与《海外校园》并肩而行,见证天下人间没有能与真神抗衡的相对权势。我们书写,要显明“这是动荡的时代,这更是神权的时代”

    阅读全文…

  • 生命是一场庆祝——特殊教育者专访

    生命是一场庆祝——特殊教育者专访

    我希望有一天,当身心障碍者出现在教会,对大家来说是一件自然的事。我们不会因为不认识而焦虑,然后特别集中在他们身上,给他们超过他们需要的协助,抑或需要给他们刻意预备一个独立的空间。

    阅读全文…

  • “我是健身教练,我相信,我运动!”/陈恩加

    “我是健身教练,我相信,我运动!”/陈恩加

    从人的本性来看,操练身体无异于一件“反人性”的事:花时间去做让自己痛苦的事,承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而且平时还要约束饮食习惯。 圣经告诉我们,生命的成长同样也是一件“反人性”的事:要舍己背起十字架,要经历一些苦难。

    阅读全文…

  • 我动,故我思——关于运动的神学思考/毛叔

    我动,故我思——关于运动的神学思考/毛叔

    将运动当手段或工具,为的只是吸引人进教会、传福音,是不适切的。反之,运动本身就是好的,当我们因着徜徉在上帝创造和救赎的恩典中一起运动,能够在天地中与上帝相遇时,所展现出来的活力、友谊和接纳(而非竞争与拒斥),正是基督徒们吸引人靠近上帝的契机。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