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学多姿彩①美好生活的追寻 /潘怡蓉

美的困惑与追寻

小时候每逢过年,爸爸常带我们回乡下的祖屋,大伙儿四代同堂好不热闹,小孩子们暗中比较谁的新年衣服最好看,大人们欣赏孩子中谁长得又高又帅,谁又变成个美少女了。记忆中,我那又高又热心服务众人的表哥年年取得美男子尊荣,而我家那位高我一个头的姐姐,号称“冰山美人”,几乎稳坐大美女宝座。叔叔与姑姑们热络地夸赞这两位的父母之后,也会热情地给我们每个小孩贴张标签,我有三年都被誉为“越长越可爱的老二”!于是我开始思考“美”与“可爱”的差距,感受这差距在心中所产生的怅然。

不久,沉重的课业、升学的压力使我顾不上这种伤感。直到有一天,我看到班导师在学期末给家长看的评语栏里,出现这样一行字:“怡蓉是位懂得善用时间经营生活,有智慧之美的孩子。”我感到有一种亮光闪过,我终于找到可以努力的新方向了:比不过俊男美女,我就赢在才华与智慧!于是我积极参与竞选模范生、参加各种竞赛来表现我的独特美。

多年以后,经过离家闯荡与在外漂泊的岁月洗涤,年轻时曾经渴望追求的美丽境界,似乎越来越从追求可见的美的形体与事物,渐渐转向对美善心灵的欣赏与寻求,也多些自由活出自己的特色,不再是为了取得他人的赞赏或是赢得竞争中的优胜。这种释然反而让我在穿着与饮食,甚至在人际中诚实表达自己的喜好,使自己的内在与外在有种和谐的舒适感。我感到自己转变了,从追寻美的焦点转成享受自处中的美好存在状态。

过更美好生活

美好的存在状态需要成为一种常态,因此“过个美好生活”的主题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发现许多公司已经纷纷依据生活美学取向提供产品与服务,期待以具有“生活美学”“创新设计”“贴切合宜”“个人风格”的品牌来向顾客传递创造生活美好的想象。品牌与产品带给消费者的不单单是使用性的功能价值,而是透过购买产品得以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活出想要的生活品味,掌握自己的存在空间。

生活美学可以说是属于现代人对“如何把生活过下去”的一种思考。在2020年,斋藤百合子(Yuriko Saito)的《日常生活美学:拥抱美感生活的5堂课》引起了我与朋友们的讨论[1],此书强调关于美感的探讨多存于研究范畴,但是以艺术为核心的美学以及以特殊经验为基础的美学,容易限制了美学的宽广度,并且忽视以日常生活的寻常经验为关注的美学。作者提出生活美学可以覆盖我们生活的时间与空间、内在与外在的各种范畴。美感与生活本就息息相关,只是我们容易将生活当作事情来完成与运作,因此在安排生活时,会多留意其中的实用性与功能性的价值,比较会忽略生活美感的熏陶。

我渐渐明白:生活美学不只是一些概念分析,而是探索如何将生活过得更美好。以下的一段文字简单扼要地说出当代人对生活美学的基本理解[2]:

·生活美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是生活品味的展现。虽然每个人选择的内容和展现的方式不同,但都是一种价值,而价值的高低和社经地位并不成正比,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感受力和经验。

·美学的内涵在于创意,在于启发,在于包容和人性的显现。而美学的形式在于秩序,在于规律,在于和谐,在于张力。生活美学是一种美感的生活享受,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如果人活得很没趣,活得没有质量,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人因为美而活着,美学彰显个人的品味和风格,在食衣住行娱乐中,处处可以展现我们的美学素养。不用深奥的哲学理论,只要我们随时用心去感受,美学自然存在生活之中。

注:

1、斋藤百合子(Yuriko Saito):《日常生活美学:拥抱美感生活的5堂课》,许轩、崔尔雅译,新北市: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斋藤百教授在日本出生和成长,其后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完成了哲学博士学位,并获得研究生优异教学奖。她在哲学方面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学,包括日常美学、环境美学和日本美学。

2、《何谓生活美学》,国立台东生活美学馆,参 https://www.ttcsec.gov.tw/cp.aspx?n=2366。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