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压榨,还能热情地工作吗?从manner coffee事件说起 / 埃文

无人性的系统

说到咖啡,不得不提前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Manner Coffee事件。几乎在同一天,国内知名咖啡店被爆出两起店员与客人的冲突事件。一起事件是,一名员工把一桶咖啡粉直接泼到顾客脸上;另一起事件是员工和顾客开启互殴模式。在视频里,顾客因为没有耐心等待,用刻薄的言语激怒员工,又用投诉来威胁;一开始还很礼貌的员工,一听到“投诉”二字时,情绪立即失控,随之升级为之后的暴力事件。随着此次事件被爆出越来越多的细节,人们发现无论是员工还是顾客,尤其是Manner 咖啡这家公司,无一是Manner(礼貌)的。表面看起来导致冲突的原因,似乎是人们在艰难的大环境下没有耐心,戾气越来越重,但究其根本,也和这家网红咖啡公司非人性的管理模式有关。

自称是manner的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工作将近15个小时。营业额低于5000元的门店只配备一名员工,但每个店都配有计时器,用来控制员工上厕所的时间。员工8小时内要做500杯咖啡,就这样连轴转的工作,哪怕是机器人也得上上机油。此外,员工任何失误都会被扣钱,投诉3次就会面临解雇。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员工听到“投诉”时,瞬间情绪失控。他们如同流水线上的机器,不再有感情和身体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资本利用到最大化。在资本家眼里,他们不过是一堆数据。更可悲的是,还有很多人被困在这种冰冷系统中,比如外卖员被困在智能化配送系统里,为了不超时,经常与死神赛跑;白领被困在实时沟通软件中,24小时待命工作。在这种无人性的系统中,人会被异化。人们本来幻想着科技越进步,生活也就越幸福,但事实却是越来越先进的科技把人们更好地管控起来,成为资本家的奴隶。

其实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时期,人们非但背上了巨额债务,而且在新型公司管理系统下,如KPI、指纹打卡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等,员工更加难以逃离公司的束缚。我曾经在日本TOP5的物流公司(KWE)工作过,也在韩国的大企业待过7年之久,对日韩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深有体会。后来之所以离职,也是因为受不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

资本的大旗

这似乎和人们所追求和期待的正好相反。科技给人带来便利,同时也产生危机。然而,科技本身是中性的,我们不应把坏的结果都归咎于科技本身,究其根源还是人堕落的本性对科技的滥用,产生恶的结果。文艺复兴后的祛魅化让人朝着这个恶的方向越走越近。人们一边高举人本主义,另一边却在抹杀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元素。人不仅赶走了上帝,也把自己赶了出去。上帝创造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个体,和动物有本质区别。当人否定上帝的存在,也就间接否定了上帝的创造物,以至于人无法找到立足点获取意义和价值。在这种情境下,我们可以理解,为何韦伯笔下的资本家和现在社会的有如此不同。那是带着使命和呼召,入世却不属世,把工作当作神圣使命感的群体。

无论生活在什么时代,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神学家沃弗(Miroslav Volf)曾说到,喜乐是人类兴盛的记号,是愉悦和意义的交汇之处。当人们高举资本的大旗,崇拜消费主义时,身份和终极意义带来的喜乐被短暂刺激的愉悦所代替,基督徒的身份也被各种社会角色所解构。

对于无数白领来说,社会上的声音总是惊人地相似,那就是要追随你自己的热情,做你热爱的工作。2005年,乔布斯在其大学毕业致辞中说到,工作占据了人生的绝大部分,而唯一让人满足的地方是去做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热爱本身就是通往成功的途径。因此很多人在毕业时,首先考虑的并不是薪酬的多少,而是这份工作是否是自己喜欢的。不仅如此,人们把工作的喜好作为一种道德评判标准,如果在工作中只是为了金钱,那就会被看作是一种肤浅的价值观。

资本带来的异化

到底这种呼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盛行的呢?我们不得不从1970年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开始说起。和凯恩斯经济不同,新自由主义倡导政府不主导市场经济,提倡去除管制劳动力市场,让市场自由发挥其作用。这样做的后果是造成工作的不稳定性和产生大量的短期合同工。相比以往稳定的就业,人们更容易发生频繁的跳槽和失业,随之而来的是安全感的缺失。于是“工作热情”一词的出现恰好解决了政府的难题。政府把失业归咎于个体的不努力。因为政府假设只要越努力,薪水就会越高,反之那些低薪的人是没有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而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失业和低薪是劳动者个人的原因而非政府。就如同我们一提起东南亚国家的贫穷,就归因于他们的懒惰。这种污名化的现象成为政府利用的工具。但是现实社会本来就不是公平的,并不是越努力的人就越容易成功,性别、种族、阶级等都制约了其公平性。但某些成功人士却用工作的热情来解释自己的成功而非资源的不平等。

在这种意识形态下,人们渐渐把工作的热情当作安慰剂,以为只要忍耐当下的辛苦就可以有朝一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种幻想下,他们以为自己是公司的主人,所做的工作不是工作而是蓝图,他们甘心承受低薪和超时的加班,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和manner coffee 的员工一样,是处在被剥削和压榨的境况中。因此,拿兴趣当饭吃的工作,只是少数人玩的起的特权,而非普罗大众。这种意识形态更有助于阶级固化和社会不平等。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无论是底层劳工的被迫高负荷运转,还是对白领阶层的变相剥削,这种资本带来的异化,需要从体制上的彻底改变,就如同废奴运动,美国历史上的五一大罢工等。但从个体层面来说,我们也可以去努力改变自己对工作的看法,如同韦伯笔下的清教徒一样,用工作来荣耀上帝。

热情地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糊口,也并非是达成我们人生目的的偶像。工作乃是神给予我们管理世界的权利。它操练我们的忍耐、毅力、谦卑和爱心。神赐下各种属灵恩赐,其中最大的恩赐乃是基督里的爱。通过圣灵,神给人的恩赐各不相同,但这并非人与生俱来的才能。神使用摩西,哪怕摩西拙口笨舌;神使用大卫,虽然大卫只是一个牧羊人。

我们无需工作的热情给我们带来激情,我们需要的是热情地工作,因为那是荣耀上帝的方式,无论此工作是否是自己的喜好或擅长。我们热情地工作也非是为了追逐昂贵的开销,以此来达到阶层地跃迁和满足外在的身份象征。我们既不把钱财当作是可耻的,也不把它放在成功神学的宝座上。那样我们就可以看到真正的需要而为之热情地工作。自律和简朴的生活让我们可以从消费主义的价值观中解放出来,智慧地分辨哪些是必需品,哪些是奢侈品,因此我们可以满足于当下的工作带来的回报。

如果早在10年之前,我就明白工作的热情和热情的工作之间的差别,我就不会从韩企辞职。那时的我由于自己的骄傲,随意追随自己的热情,但是忽略了神放在我面前的操练,那操练是为了让我成为更像他的样式,谦卑、顺服、热情地去服事和对待工作中所遇见的每个人。在神眼中,没有一个工作是没有价值的,因此我们可以为之热情地工作,从而产生喜悦之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