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后的寒冰层/罗博学

文/罗博学 点评/施玮

 

Cclw网站,有一个社交平台。大约在两三年前的某一天,我无意中在这里遇见了杰。

“hello”屏幕那边传来热情的问候。

“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MSN上飞速传来他的信息,我暗自觉得这是一个成熟练达的男生。

过后的这几年,我和杰联系很多。我们已经从相对陌生,进入了相对熟悉。并且,这“相对化”的友情,是建立在对“绝对者”的信靠之上,因此远超过“网友”的关系。

点评:常有“成人”们觉得网友关系是最靠不住的,网络是全然虚幻的,网上的友情当然也就是最虚幻的了。我倒是觉得虚虚实实不在乎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一个个虚幻的网名和马甲背后,往往是一颗颗真实的,期待爱与交流的心。在网络这种相对保持距离而有着相对“安全”感的空间里,自我保护、怀疑一切的现代人,往往能够略略放下了现实生活中的面具,伸出探寻同伴的触须。

 

我所寻觅的真爱在哪里
杰的老家在中国福建。如果不是他主动告诉我他是92年出生,我丝毫不会将他和“90后”联系起来。对于我这个“80后”而言,也常容易受到公众舆论的误导,认为“90后”是“脑残的一代”,他们热衷火星文,在性别角色方面也更接近中性化。其实,只要以一颗真诚的心,走进“90后”的心灵深处,一定会发现截然不同的风景。

杰读初中二年级时,就和妈妈离开大陆,去新加坡读书。杰并不是“官二代”或“富二代”。留在他记忆深处的,是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对他们母子不闻不问的冷落;是周围邻居投来的鄙夷的目光。每当他看到一双双冷酷的目光,就想起那年的除夕之夜。爸爸酒醉后冲着全家人怒吼,并以一记耳光,打碎了一家人的亲情。第二天清晨,他爸爸和一个突然出现的女人一起走了,消失了。

当杰和我说起这些往事,我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破碎和伤痛。他说:“我不明白为什么身边最亲爱的人却在彼此伤害。那个给了你生命的人,现在却正在以他的生命伤害所爱的人。”我说:“上帝所爱的人,都是破碎的人。他们身处破碎中,也能用爱拥抱破碎。”

点评:人的生命是上帝所赐,当人离开了赐生命的上帝之后,人就无法真正尊重、爱惜生命,也无法活出生命的美善。虽然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追求“爱”,但因为一切标准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于是就受到罪性、私欲的捆绑,最终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

初二,正是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父亲的暴力与背叛,不仅会让孩子心里家的图景破碎,也会让他刚刚形成的世界观破碎。

有人说,苦难可以更早地催生一颗早熟的心灵,站在这个角度,所有的苦难都有意义。杰在童年时受到的伤害,并没有让他成为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尽管他也有许多困惑和疑虑。杰喜欢艺术,比如舞蹈。他
说:“从小生活在家庭暴力中,我越来越不信赖身边的人,但是我又特别渴望一份真实的慰藉,我感到身
心处在巨大的张力中。为了缓解,我只能将所有视线,转移到更为稳妥的方舟之内了。这个方舟,就是艺术。和丑陋的现实相比,艺术太神圣、完美。我用艺术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筑起一道高墙。艺术之内,鲜花盛开;艺术之外,管他天崩地裂。我只有从最丑陋的存在身上,转移到最完美的存在身上,这样才能感受到活下去的信心。”

点评:人常常会选择忽略、甚至是逃避生命中的创伤,但未经处理、医治的伤口就会一直发炎,并不会真的自行消失,它会潜藏在心深处,悄悄影响我们的思维和选择,并伺机重新让疼痛与悲伤淹没我们。

90后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丑陋,无法改变现实,甚至也找不到面对的力量,于是许多人选择了逃避,网络、艺术、爱情等等,都只是形式不同的“方舟”。但这是危险的,一旦发现这些不过是“纸船”,无法在人生的风浪中承载他们时,更大的悲伤就会将他们带到绝境。只有耶稣基督的救恩才是这末世唯一的方舟,爱的方舟。因着他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因着他替罪受死,我们得永生。

杰的阿姨在新加坡开了一间餐馆,他们母子踏上了异乡的旅途。那次远行,母子两个背负着全心的痛苦,他们只想换一个环境,逃避至亲带来的伤害。杰说:“飞机起飞的那一刻,我的故乡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寄托,而是一个毫无概念的存在。”

去新加坡之后,他读了一所艺术类专业院校,他渴望用形体美打通灵魂深处的障碍。回忆起从一名艺术爱好者,成长为舞蹈演员的经历,他说:“艺术的共通点,都在描述人类自我放逐的过程。我在跳舞的时候,觉得身心灵愉快极了。我可以彻底忘怀以前的所有记忆。我青春的梦想、生命的价值、存在的意义,似乎都融入在舞台上了。在尽情欢跳的那一刻,我感觉双脚好像在宇宙间舞动,台下那么多观众都将焦点聚集在我的身上。”

有一天,我问他:“杰,你真的可以在艺术中获得解放吗?”

他发来一个可爱的表情“^_^”,后面是一行字:“艺术只是虚假的安慰。舞蹈艺术只是我出轨了的爱情。但是我所寻觅的真爱在哪里,我不知道。”

 

在死亡的阴影里跋涉
和许多中国大陆留学生一样,杰在新加坡的生活一度面临危机。他有自己舞蹈的梦想,但是在这个看似斑斓的梦想背后, 其实隐藏的是一颗柔弱易碎的心。

杰说:“我在这边生活很辛苦,白天有学校的功课, 晚上还要帮阿姨在餐馆做事。我妈妈在新加坡,短时间也适应不了,幸好在这里有亲人,才比较好过。”

对他来说,去新加坡唯一的意义,在于他可以不用面对他的爸爸,不用面对家庭的分裂与争吵。但是,逃避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面对。去年父亲节那天,杰和我聊了很久。我知道他内心中对“父亲”这个词汇的避,所以尽可能回避与“父亲”有关的话题,但还是碰触到了这一话题。

杰说:“你很聪明,看出我还没有完全释怀吧?我爸给我带来的伤害,在我的潜意识里挥之不去。最初我想的很天真,认为只要找到自己喜欢并为之奋斗的事业,就可以忘记一切。可事实不是这么简单。用艺术或其它方式陶醉自己,回避那些本应该面对的问题,是不现实的,只会让我更深地陷入纠结中。再卓越的艺术,都只是瞬间的灵感,可是当灵感过后,一个人深夜时,甚至在梦中,都会看到我爸的影子。说实话,我不能宽恕他。这一点,我做不到!”

“宽恕别人,其实也是善待自己。”我说。

那次的对话,我感受到他心灵中的隐痛,这些隐痛伴随着他的成长,已经成为人生中的重负。这些不被释然的痛苦,随时有可能幻化成一个消极的思想、一个冷漠的表情、乃至于一次暴力的宣泄。

杰对新加坡的生活,越来越充满了疑问。他经常和我谈起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他告诉我,这个时代人类的道德滑坡,不管是国内国外,人性的黑暗比比皆是。他说有一次在餐馆做服务生,顾客需要一包餐巾纸,餐馆正好没有,那顾客极不高兴,还恶语相向。

接下来的几次交流,他明显比以前沉静了许多。他不再谈起童年时存记在心的伤痛。这些是否已淡然?已被忘却?或者被另一些更长久和宽广的痛苦暂时遮蔽?我不知道。我发现,他不再为父亲所加的伤痕难
过,他应该有一些其它的新的故事。

点评:读见证就仿佛在旁观他人的人生,有时也是在间接地旁观自己的人生。我这次边看边点评,看到这里,竟为自己“不幸言中”而伤怀。有时,无法原谅一个人、恨一个人或一件事,成了我们逃避自己、逃避现实的方式。“宽恕别人,其实也是善待自己。”这句话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理性上也懂得这个道理,但却做不到!除非我们找到力量来接纳并承担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的现实,我们才能够真正“释怀”往昔。这个力量就是爱与盼望。

 

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奇迹
那天,阳光明媚。杰的MSN头像换成了一个微笑的太阳。他的签名也从之前的“在死亡的阴影里跋涉”,改成了“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奇迹”。

杰告诉我:“有一天,我在餐馆帮阿姨做事。无意中看到一位客人,他在看圣经。我觉得很好奇。以前在家乡,也零零散散读过圣经的故事,但总觉得像是神话小说,再加上我们从小就认为世界上没有上帝,官方教科书也一直这么写着。但是当我看到那位客人,脸上有一种非常安详的光。我一看到他,就想起了我的爸爸。这形成了一种对比。但是奇怪的是,他看圣经的那一幕,似乎带着非常确定的力量,使我不能恨我的爸爸,也恨不起来,反而让我的心平静下来。”

说到这里,杰兴奋了,好像急于和乞丐们分享他得到的美食。

“我走过去,礼貌地向老先生问好。他和善地笑了,然后我坐在他旁边,和他聊了起来。没想到,他知识面非常广,对古今中外的历史很熟悉,而且听他口音,是地道的新加坡人。我问他是在看圣经吗,他说是的。我说,都什么年代了,您还在读?他开始给我讲解耶稣,讲解圣经。他一讲话,我就无语了。不是我辩论不过他,而是他那双执着的眼神,使我不再有发表言论的勇气。

“他谈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我刚开始并不认同,我觉得如果大家都犯了罪,监狱早就容纳不下,世界也就完蛋了。但是他依然给我耐心地说,圣经中说的罪,是人的罪性,而不仅仅是罪行。罪性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是罪性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他还告诉我,人依靠自己不能拯救自己,因为人性是败坏的,所以上帝就差遣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死在十字架上,拯救每一个深陷罪恶泥潭的人。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但是这次突如其来的相遇,让我猝不及防。在老先生离开时,他将圣经送给了我。

点评:对“父亲”形象的寻觅,常常代表着缺失父爱者对理想中的人的样式的寻找。人是按上帝的样式所造,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将上帝的样式彰显出来。基督徒则是要越来越像耶稣的样子,将基督的生命见证出来,让人看见就羡慕这生命。这个老先生首先是他的神态、行为让杰感受到了一种光和美,然后他又将最好的爱的礼物—救赎的真理、上帝的话,送给了杰。

“那次的遭遇,让我惊奇。小时候,我一直幻想着哪天能遇见一位世外高人,指点迷津。所以我很珍惜那位老先生送给我的圣经,虽然我看不懂,但是我知道这本书一定包含不可思议的力量。我发现,圣经的成书年代至少横跨1600多年,作者有君王、农夫、先知、政治家、税吏等等,但是他们的经历和思想却出奇地一致,就是对独一上帝的认识和体验,以及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我觉得这根本不是出于人类的思想。所以我就每天读几章。

“我发现,我开始对圣经产生强烈的兴趣。我在圣经中找到了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找到的东西,那么神圣,充满了爱。这不就是我从前一直准备从艺术中寻找的东西吗?”

他发来一个调皮的表情:“O(∩_∩)O”。

我很欣喜。此刻的杰,就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欢喜至极。我也确定,那位老先生与杰的相遇,并不是偶然事件。在上帝那里,没有偶然。许多事,上帝其实早已在暗中安排好,等待着每一个流浪的心灵归回。

突然,杰发来一个视频抖动。他告诉我:“你知道吗?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呢。

后来那位老先生,经常来我们餐馆用餐,也常给我讲圣经。他看我很认真学习圣经,就递给我一张名片,让我周末可以按照名片上的地址找他。My God!终于有一个周末,我怀着期待的心找到了那个地址,你猜是什么?原来是一间教会,上面高耸着一个十字架。我去的时候,他们正在主日崇拜,主要以华人为主。而那位老先生,看样子是这间教会的牧师。

“那天的聚会,我现在都记忆深刻。牧师讲的是关于饶恕。他一讲饶恕,我之前的欣喜就结束了。唉,牧师说我们要饶恕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因为耶稣说我们若饶恕人的过错,上帝也会饶恕我们的过错。他一讲到这,我就开始坐立不安了。我又回想起那个伤害我和妈妈最深的人。

其实那天聚会,我丝毫没感受到信仰的乐趣。我承认,圣经是很伟大的,但是这份伟大距离现实太遥远,耶稣的教导也很好,但是太卓越了,平凡的我根本做不到。

“聚会结束后,我要离开了。牧师留意到我闷闷不乐,就带我到他房间。那天我们聊了很久。他为我祷告,求上帝将他圣洁纯全的爱放在我的心里,挪走我心灵中的一切伤痛,他也奉耶稣基督的名,除去我
情绪和心灵中的所有拦阻。

“他祷告的时候,我感到头上有一股暖流浇灌,祷告结束后,我睁开眼,好像整个世界都改变了,我的视线变得非常清澈。真的太奇妙了。临走时,牧师告诉我,耶稣爱我。每当出现负面的情绪,我可以向主耶稣祷告。他是活着的救主。

“那天聚会回到家,我和妈妈一起用餐,那天的晚餐是我到新加坡后,吃得最开心的一次。我觉得心灵中有些东西,已经不知不觉被一种爱融化了。那爱,就来自耶稣基督。”

点评:这真是美妙的见证!90后其实单纯而真诚,在“潮”和“非主流”的外表下,他们对真爱极为渴望,极为敏感,极为珍惜。但90后也和所有的人一样,无力靠自己来拯救自己,无论是爱,还是饶恕,都只有靠上帝的爱流涌入、充满我们,直到满溢出来,才能够融化一切的寒冰。

 

后记
杰的签名一次次变得更积极、阳光、友爱。对于E时代的新新人类来说,虚拟的网络世界恰恰反映了他们真实的心灵处境,仅仅一个签名,就可以流露出许多忧伤与欢乐。

杰说:“我暑假要回国一次。不是游玩,我要去看望我的爸爸。请为我祷告。”

一个月过后,杰告诉我,他的大陆之行非常顺利。他见到了他的爸爸,他爸爸的转变远超过他的预想。他们父子离别时,都哭了。那次回国,化解了他心灵中隐藏多年的情感的割裂和迷惘。这个暑假,杰以单纯、释放的心完成了他生命中的跨越。

他说:“其实圣经的信仰,就是指引我们来认识上帝的爱,以及实践人与人之间的爱。”

回想起和杰的相识,他在生命旅途中走过的点点滴滴,似乎是一次平凡的告白,没有太多惊奇和赋有挑战性的场面。这个平凡的过程,却像大多数人那样,充斥着个体的伤痛与辛酸。有多少不被抚慰的冰层,严密地阻碍着人与人之间心的相遇相知,也隔绝着人与上帝的相遇相知。

是的,只有在爱的本体—上帝那里,所有苦闷的心才会得到释然。那光已经来到,要穿透一切的冰冷与沉寂,照亮死荫黑暗中的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