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的,不仅是“春节自救指南”

中国春节,象征着一年到头的团圆,却让在外拼搏的年轻人如临大敌。

文/溪水

曾在2017年的春节前夕,上海的彩虹室内合唱团以极富创造力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春节回家”这个令无数城市青年又爱又痛的话题。

这首《春节自救指南》,在长达7分钟的视频里,描述了城市白领青年春节回家时,面对亲友团的无数问题与朋友们攀比时的内心戏。这段视频彻底颠覆了合唱艺术,将“正经”的高雅音乐与歌词中个人化的琐碎与搞笑放在一起,折射出当代青年的生存现实和心灵困境。

不是需要回避冲突

春节本是一个阖家幸福团圆的时刻,然而,不知从哪年起,关于春节回家的话题,在互联网上,却总是和一些负面词语联系在一起:如何应对爸妈逼婚,如何应对亲戚盘问,都成了热门话题和网络段子的创作素材。中国春节,启动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象征着一年到头的团圆,却让在外拼搏的年轻人如临大敌。

春节,俨然成为一个必须靠“自救”才能面对的节日。

如何“自救”?这首合唱作品给出的答案颇为“正能量”:我就要过我自己的人生,在这个团圆的节日,少一点盘问和攀比,来一点爱和智慧。

然而,要真正摆脱这年复一年斗智斗勇的循环,不仅需要类似的作品来调侃化解;恐归的城市青年、七姑八姨那些亲戚,和“成功人士老王”所需要的,不是“搓麻将到天明”的冲突回避。

不甘止于比拼

一个家庭团圆的日子,如何成了个人成就大比拼?如何成了人生规划大会?

春节回乡只是一年当中的一个小插曲,却折射出,在社会的巨变中,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自己的人生,同时也与故乡渐行渐远。

不同的生活环境、现代化程度、不同等级的城市以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改写着社会中各色人等的人生轨迹。这些不同的经历带来了人们互相比较的机会。亲戚们的询问围绕着你的人生“成就”,并且隐隐炫耀一下自家孩子带来的优越感;朋友拜年,从穿着打扮到私家车型再到言谈所论……无不彰显个人地位与身份。

出身名牌大学,拥有好工作,有房有车,结婚生子……这是许多人对完美成功的人生的定义。可是新一代大城市的青年们,对此并不能认同,他们或许没有达到亲戚们言谈中的期待标准,但更多的,是想要寻求不被别人指引,属于自己的人生。

双重身份的矛盾与挣扎

在城市化与社会巨变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对个体与群体明晰边界的向往,“自我”意识的渐长,与父辈以“为你好”为名义进行的人生操控无法妥协。城市青年Mary和Michael必须同时拥抱作为“翠花”和“狗蛋”的身份。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这另一重身份尚可以掩盖,而一旦到了家人团聚的日子,就让他们时时处于这种身份的矛盾与挣扎之中。

他们既不想全盘向父辈的价值观投降,但又无法真的与之完全切割。对于那些“都是为你好”的说辞,他们无法全然拒绝。如果说亲戚的询问还属无关紧要,听听就好,甚至可以像这样写首歌来回应,那么来自父母的催逼则无法轻易一笑了之。

 “为你好”与“做自己”

每一代人,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他们的焦虑。焦虑带来掌控的欲望——父辈想要用他们认为的幸福人生的指标,来掌控或规划已成年的孩子的人生;可是新一代的城市青年,更想要自己掌握人生。

面对一切都不确定的未来,父辈们希望孩子不再是单独一人面对越来越未知的世界的风险,于是追求“稳定的工作和生活”,跟随世人所认可的标准,成了他们在这个时代追求的主旋律。在面对更多未知的时候,手里还可以握有一些可控的事,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所以要尽可能握住眼前可以确定的。

这样“为你好”的爱,说到底却是“为我好”。

攀比带来对父辈虚荣心的满足,稳定的诉求也是让两代人的将来在人所能见到的范围内更为可控。想要给孩子谋划更好的人生,当然是出于爱,然而这爱若不是出于真理,就会变成两代人的枷锁。父母觉得自己为孩子考虑、揪心,可是孩子却并不领情,或是勉强接受,但内心深处却非常反感。

“做自己”,选择不依赖父辈的见识和资源而自我奋斗,确实是一个高度强调自我价值的时代的主流声音。在公众话语里,梦想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词汇,各样的励志故事,似乎昭示着一个更加独立自由的人生和父辈无法企及的境界。

许多发生在当下家庭中的亲情撕裂,正是“为你好”与“做自己”的矛盾爆发的结果。无论是追求稳定还是追求自我,可能都不会带来我们预期的结果。

我们需要承认,作为有限的人,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明天如何,更无从掌控未来。正如圣经告诉我们,“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雅各书》4:14)

爱与智慧

要化解这两者的冲突,需要的不仅仅是“自救”的权宜之计。

如同歌中所唱的,春节自救需要的是“智慧”和“爱”,可是究竟是怎样的爱与智慧,歌中却没有言明。

世人的爱心与智慧,也许可以帮助归家的青年避开一时的困扰,面对亲戚的盘问,父母的催逼,可以像网上各种段子一样顶回去,也可以一笑置之,继续选择做自己。然而,这并不能让人摆脱真实的内心挣扎。

若没有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认识,我们就依然会陷于世人所定的“成功”标准,不管那标准是出于父辈,还是出于自己。若不认识那真正爱的源头,所有世俗的爱,多少都会变成以“为你好”之名所行的人生干预,两代人之间不会有真正的和解。“为你好”背后所隐含的期待,实在是两代人都无法承担的重。

在基督信仰中,人的价值并不被这个世界的标准所定义,而是来源于创造生命的上帝。每个人被造,都具有上帝的形象和样式,而当人逃避上帝的面时,我们开始以这个世界的法则来生存,以世界的标准判断人和事,到头来就会伤痕累累。

真正的智慧,并不是面对亲友询问时巧妙的转移话题和应对,而是明白你生命的独特性,并重新确立人生中那最有价值的事。当我们选择将人生主权交还给真正掌权的那一位,我们就会重新建立失落的自我价值和形象,人生也会进入新的境地。

谈妮老师的回应:

如果我们不是被放在各类天平上被衡量的话,团圆是件美丽的事。然而,七姑八姨、爸爸妈妈,就算是出于热心好意,有时仍难免触及旧伤或刮出新痕。

为什么浓浓的亲情总混杂着许多的冲突?或许是因为“为你好”和“做自己”,都是以“我”为出发,而“我”的视野就是这么一点大。因此,我无法解决你的焦虑,你也不理解我的挣扎。

我们像宇宙中各自存在的星球,在斥力与引力之间,始终保持着距离。

如果有一种爱,不以市场上的“我”来定价,不讥笑“我”表面炫耀下的脆弱,愿意无条件地爱“我”接纳“我”,那么“我”必定有勇气面对自己的残缺,有力量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而且在干预与压力中,找到并做真正的自己。

真爱的极致,体现在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钉上十架。接受爱的本身——耶稣,才能分辨和坚持正确的认知;真爱让我们有足够的温柔和智慧追求和解、不失掉自己又避免更多的撕裂。真爱还借着弟兄姐妹的祷告和实质支持,让我们的回乡不再孤单或情怯,而有更多团圆后的温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