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HT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年轻人酒驾逆行,撞死了一位男子。在法庭上,死者太太却替年轻人陈情,使他并未获罪收监,而只是被罚以服务。这位年轻人在被赦免时痛彻肺腑,对给他恩典的这位太太说:“希望,从今以后,我活出的生命值得你为我这么做。”那瞬间,在场所有人为之落泪。
恩典就是直击心灵的武器,叫一个站在悬崖边濒死的灵魂回归到正确的路上,甚至成为别人的祝福。而若以正义之名追捕,不能说是错误的,但绝不会具有这般感天动地的力量。
我们会问:恩典到底是什么?恩典在哪里?
1
这一期“健身房”,毛叔和大家聊的是恩典。本期分享杨腓力的书《恩典不虚传》,被邀嘉宾是徐叔。徐叔是杨腓力系列书籍的翻译者,也是杨腓力的好朋友。
徐叔说,回味恩典,内心五味杂陈。恩典,其实很难。教会没有展现出恩典,而世界又太需要恩典。
谈话中,探讨了“为什么基督徒不能展现更多恩典?”也聊到在时下种种大环境中人们对恩典的希求。
比如,我们在与周遭朋友邻居、弟兄姐妹相处中,难免遇到冲突,这时我们会如何?是悲催逃遁呢,还是想伺机“回敬”?很多时候,事情过去很久了都还在愤愤不平。给予他人恩典,确实不容易。那么,你究竟有给恩典的能力吗?
2
他们聊到杨腓力跟一位非基督徒人士的友谊,随即也探讨了什么是友谊。友谊是超过意识形态的,意见不同,甚至信仰不同的人,并不是敌人,不需要划分阵营。这是恩典。
我们很看不惯唯利是图,但如果我们与人交往的目的,就只是为了“传福音”,又会怎样?作为基督徒,你可以不带传福音的功利化动机去与人交往吗?人并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别人也并不是你需要解决的问题。单纯的友谊是恩典。
在现今社会,单纯地顾念关怀一个人,似乎并不容易。我为什么要跟完全不熟悉的人接触,除了传福音,还有什么理由吗?事实上,若不是为着传福音的缘故,我根本不愿意跟这个人多说半句,我又不想跟他成为朋友。你有过这样的心态吗?
传福音就是单纯的陪伴。纯粹的陪伴或许更能考察一个基督徒的品格。同是天路客,无需居高临下,因着主的爱,甘心乐意去关怀一个陌生人,这是恩典。
3
在《恩典不虚传》一书中,记述了散播恩典的三类人:寻道者、行动家和艺术家。
寻道者并不带有精英心态,他们愿意探索议题背后的真相,去关怀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懂得表象背后并非简单的黑白对错,他们在寻找答案中给人恩典。
在初代教会,有很多真正的行动家,用行动阐释信仰。他们无权无势,却乐意付诸行动,在瘟疫流行时挺身而出照顾病患者,他们领养弃婴,尊重女性,遇到问题不会诉诸权利、武力、暴力。恩典是火力充沛的心灵武器。
而艺术家可以用更含蓄更间接的方式讲述真理,展现福音信息。在文学艺术领域,话语可以是武器,为真理而战。艺术家有特殊的敏感,能提出批判或提醒,成为刺棍或钉子,对整个世代发声。
今天的信仰需要这三类基督徒,重新展示和传讲恩典。
4
这一期的脑力健身让我们思考恩典。看看周围,想想自己,如果我们愿意用心找,身边会有很多恩典瞬间,也有很多机会可以给出恩典。
我们确实需要恩典的能力,否则会越来越愤世嫉俗。
让我们回到起初的爱,回到圣经,不要让恩典消逝在我们身上。
本期音频:
(【E15恩典絕跡了嗎?為什麼我們滿口恩典,卻活不出來?聊《恩典不虛傳》】-音频来自毛叔和他的朋友们Podcast《教会青年的思考健身房》S2教會吃不飽?)
本期推荐的书:
《恩典不虚传——让福音再次打动世界》杨腓力
【本期精彩对话】:
·我们心目中的罪人、苦难、敌人都非常抽象。你说你反对同性恋,你有接触过同性恋者吗?你反对堕胎,你有接触过堕胎的人吗?如果我们不是把一些议题和信仰抽象化,而是真正进入到他们的世界去了解的话,你就会发现,不是对或错、黑或白那么单纯。
·行动的人能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限制,带着我们一起往前走。有时候我们需要那些行动,我们才能反省我们信的到底是什么,因为没有实践,信仰就是死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问自己:上帝给我的恩赐、个性、特质,适合用哪一种方式来散播恩典?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有同理心的寻道者,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有魄力去展现行动,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艺术家。但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三种里选择一种方式来散播恩典。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