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督徒想象力与《魔戒》/ 阿喷

基督徒的想象力应该会带给我们一种自由,让我们不会害怕幻想带来的各种作品和结果,因为在各种想象的故事里面,我们都能看见基督信仰的影子。

 

文/阿喷

 

2023年,是彼得·杰克森(Peter Jackson)导演的《魔戒三部曲:王者归来》(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的上映20周年。《魔戒三》除了在票房告捷,同时在隔年奥斯卡奖拿下平纪录的11项大奖,追平《铁达尼号》和《宾汉》的成就,而且是11项入围全部得奖。

今天,在强片辈出的20年后,《魔戒三》仍然在电影评论网站IMDB和Letterboxd上,分别占据电影史上第7和20名的位置。就数据上来看,《魔戒》电影系列是票房和口碑的双赢,是商业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原著的魅力

究竟《魔戒》电影为什么这么好?导演彼得·杰克森和制片人法兰瓦许(Fran Walsh)说,要归功于原著。当然,《魔戒》电影的改编剧本非常厉害,毕竟原著曾被视为“无法改编”的作品。电影的剧本不但想办法把三大册的小说塞进三部电影,更简单扼要地掌握了原著的精神,让《魔戒》书迷愿意接受。但杰克森和瓦许说,他们在改编对白时,常常使用了许多版本都觉得不够好,当他们直接使用原著中的语句时,一切就对了。不止在对话上,在各样的剧情、场景设计、演员互动等方面,常常是绕了一圈,最终又回到托尔金(J. R. R. Tolkien)原著的字句。

杰克森还说,托尔金的原著似乎感动了、凝聚了整个电影的创作团队,不但是众人齐力一心,在创作理念上更是互相呼应,让这庞大的故事,成为完成度这么高的电影。

《魔戒》电影成就如此之高,引发如此多的热议,也使得教会界有所回应。托尔金本身是天主教徒,作品反映了他的信仰,基督教出版社请来著名牧师撰写《与我共游奇幻国度——魔戒导读》这样的小书,也有教会和学生团契举办各类《魔戒》讲座,盼望让慕道友有机会透过《魔戒》的普及度,接触到作者背后的基督信仰。看起来,教会跟《魔戒》是十分友善的关系?很可惜,这只是华人教会的局部现象。

 

“贫民窟心理”

当年还是中学生的我,也很着迷《魔戒》的世界,不但读了原著,还买了原著的英文原版自己啃。有一阵子,甚至每天晚上入睡前,都要先翻一翻原版小说才会入睡。想想那阵子,大概读圣经都没这么投入。但是我的辅导员,并没有鼓励我去钻研这个世界,他只淡淡地说:“像这样(魔戒)的作品,怪力乱神的,很好发挥的。”言下之意是,《魔戒》并非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因此价值不高,不值得我花这么多时间。

后来我才发现,对《魔戒》持类似的态度,在华人教会并不在少数。一位同工和我分享,他学生时期也非常着迷《魔戒》,买了全套的书收藏。当时他信主不久,十分火热,在一间偏灵恩的教会聚会。一日,牧师要会友清除家中灵界的搅扰,要把《魔戒》《哈利波特》等书丢掉,同工只好乖乖地把珍爱的书籍丢进垃圾车。后来,他才知道《魔戒》实际是一本非常有基督教色彩的书籍,丢掉并不合理。他跟我谈起这件事时,还是非常愤慨。

教会界当初对《魔戒》的支持,可能也并非真心。说实在,有多少教会现在还记得这本书?不过是当初为了吸引慕道友的缘故,把《魔戒》当成工具使用,其实并不在意这本书实际的内容、或是对于教会有什么启发。就像是当红的基督徒艺人、运动员,常常被邀请做见证,但若该弟兄姐妹不再热门,教会就转而追逐其他的热门议题或艺人。这样的教会无法产出《魔戒》般的作品,只能收割别人留下的果实。

我在神学院念书时,在文化与福音(Gospel and Culture)的课堂上提到教会界这种心态,对于幻想作品的轻视,认为幻想牵涉灵界而排斥,或单纯视之为工具而不在意其内涵,是一种“基督徒贫民窟”的心理。基督徒贫民窟类似于理察·尼布尔(Richard Niebuhr)所说“基督反对文化”(Christ against culture)的心理,排斥一切文化的产物。在一个文化兴盛的城市中,基督徒因着想象力的贫穷,只能住在文化的贫民窟里面,在文化的资材上一贫如洗。

 

关于盼望的故事

基督徒非如此不可吗?其实不然。基督徒诗人学者盖特(Malcome Guite)表示,道成肉身(Incarnation)是我们发挥基督徒想象力的根本原因,因为我们的想象力从自己的时空开始,却让我们瞥见超脱我们世界的另一个时空。连语言的本身,让我们把想法转化成语言的这个过程,都和道成肉身的过程相似,因为上帝将自己的道(Word,也是文字的意思)转换成我们能够明白、认识拥有肉身的耶稣基督。

盖特接着说,“当我们陷入黑暗或绝望,当我们失去盼望,甚至当我们走不下去的时候,是那道成肉身的爱与我们一同承担。因此,当无信仰的作家记录着人心,描绘着人类的(黑暗)景况,事实上他们正在教导我们道成肉身的道理。”盖特认为,无神论的贝克特(Samuel Beckett)为他清楚描绘出了基督走向十架的黑暗,还有基督因背十架而承受的黑暗。某种程度上,每一个故事,都在诉说人类所遇到的黑暗,还有期盼的光明。

《魔戒》正是一个看似完全不提基督教,却充满着基督信仰所启示的盼望的故事。保罗说:“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参《哥林多后书》12:10)《魔戒》中那一众软弱的人却参与在这个伟大的故事里面。魔戒远征队的领队甘道夫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人类的领袖亚拉冈是被魔戒诱惑的王者的后代,他们都是软弱的人。而被赋予摧毁魔戒使命的哈比人,更是软弱的代表。他们完全不是英雄好汉,身材矮小、缺乏战斗力、乐天知足、每天只想着吃东西和抽烟。

虽然魔戒远征队充满着软弱,但是他们最终竟然透过软弱,创造奇迹,完成了摧毁魔戒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他们的软弱不是没有带给他们麻烦,例如哈比人的缺乏危机意识致使他们在摩瑞亚矿坑里陷入危机,甚至在过程中丧失了领队。读者必然会想象,把摧毁魔王最强大武器的任务托付给如此软弱的人,是不是太冒险了?然而,在所有的种族中,哈比人对于邪恶有着最强大的抵抗力,作者仿佛在说,哈比人所爱好的这种生活,本身就具有拒绝邪恶的力量。托尔金暗示,好好专注在生命的美好上,就是避免邪恶的最佳途径。

不过,主角佛罗多最后还是失败了,他在最后关头抵不过魔戒的诱惑,在魔王的眼皮底下戴上了魔戒。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所有的英勇事迹即将成空,魔戒却被同样受引诱的咕噜(Gollum)夺走,并随着他一起坠入末日火山,魔戒蕴藏的邪恶就此被消灭了。托尔金用一个词Eucatastrophe来说明这样的结果,Eu是“好的”,“catastrophe”是“灾难”,整个字的意思就是“好的灾难”。虽然人们的努力最后似乎迎向灾难的结果,但冥冥之中上帝却使用这样的过程,并且神奇地扭转未来,带来好的结局。而史上最有名的Eucatastrophe,正是十字架的故事本身。

 

想象力带来自由

《魔戒》本身是作者一时兴起的想象的结果,作者在考卷上写了“在洞里住了一个哈比人”,结果引导出一个庞大的世界和故事。《魔戒》是个特殊的例子,因为作者确实想用基督教的思维,来创造一个异教的神话故事,但它让我们看见基督徒想象力的无限潜力。基督徒的想象力应该会带给我们一种自由,让我们不会害怕幻想带来的各种作品和结果,因为在各种想象的故事里面,我们都能看见基督信仰的影子。

《魔戒》电影中有一段我觉得算是改编得比较不好的段落,就是梅里和皮聘参加树人会议,尝试影响树人参战。电影为了增加戏剧效果和主角群的戏份,让这两个哈比人担任比较吃重的角色,树人则变得比较被动。不过,梅里说的一段话,很值得现今华人教会借鉴。

树人的领袖树须说:“这不是我们的战争。”梅里愤怒地回应:“但你们也是这世界的一部分,不是吗?”是的,教会仍然是这世界的一部分,教会也是人类想象力的一部分,是世界上各种艺术和幻想的参与者。我们可以选择被动参与,什么都不做;或者,我们也可以像树人和哈比人一样,贡献我们的微薄心力,帮助这世界对抗黑暗。

 

作者简介

阿喷,长年居住在大学生和中学生当中,曾留学加拿大,喜欢讨论影像、故事和信仰。

 

《“基督徒想象力与《魔戒》/ 阿喷”》 有 1 条评论

  1. […] ▸基督徒想象力与《魔戒》  / 阿喷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