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作者是王星然,首发于“OC举目”网站 https://behold.oc.org/?p=60479)
谈及艺术,或许对大多数华人教会和基督徒来说,是相对陌生的领域。一些教会甚至视艺术为“世上的小学”,更重视传福音、做门训。
而摆在面前的现实是,当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成长起来,他们深受二次元文化[1]、文创产品[2]等新兴艺术生态的影响。如何与这一代人建立友谊、进行对话,就需要适时地了解他们的文化语言和生活喜好,并尝试营造出一种艺术与美的生活范式。
分享的这篇文章,作者是王星然长老。他认为艺术文化与信仰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而如何牧养这一代年轻人,牧者需要懂点艺术。因此他们的团契会组织学生,一起去看梵高展,一起去参加音乐会。事实上,基督教的发展,在历史上曾经是艺术界的领头羊:如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等大师的宗教画作及艺术品,皆具有划时代的影响。
作者随之笔锋一转,将读者带向更宏观的美学的视野。他说“创造是艺术家最主要的工作。我们的创造都是在现有的、现成的,在受造物上,进行加工创作。而上帝的创造是完全‘无中生有’的。他从一片虚无混沌中,创造了这个丰富精彩的世界。而且他的创造,是如此充满美感。”可见,一位富有创造力的上帝,正如梵高所说,“上帝是超越一切艺术家的最伟大的艺术家。”上帝创造了世界,把它交给人类修理看守,而这个“修理看守”的工作就是人类的文化使命。
当下之所以很多人(包括教会和基督徒)对艺术存有负面看法,因素之一或许是因为历史和现实中,确实有一些艺术作品或为政治所用,或为商业目的驱使,或宣扬色情与暴力,从而渐渐丧失艺术本身具有的传扬真、善、美的功用。作者思想上帝的创造,“是他精心预备的杰作,背后蕴藏的是他丰盛的慈爱。我们的创作应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爱。”
谈及文化艺术,其实可以从更广泛的生活视野切入。艺术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会让生活变得富有趣味和诗意。作者回忆起他有一次看一个记录片,关于制做法国面包的历史文化。法国面包是法国人的传统艺术,原料很简单,不过就是面粉、水和酵母菌。但制做过程如果温度不对,时间不对,火候不对,就做不出香味四溢的法式面包。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创造文化,就是艺术。世界各地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生活喜好、穿着搭配,都是一种艺术与美的传承。基督徒应该成为热爱生活、拥抱尘世的人,从中感知到上帝的爱与美善。
所以,为什么李子柒和滇西小哥的那些美食和土风人情的视频这么好看?因为那是在创造文化。李子柒和滇西小哥也许不认识耶稣,但她们正在实践上帝给人类的文化使命。
当然,正如前面所说,为什么有的艺术从业者,创作的不是令人喜悦、充满美感的作品?原因是,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仍然被世界误导,而没有先让自己在福音里成为新造的人。作者提醒我们:“上帝的救赎,首先要使我们成为一个新造的人!然后这个新人,才可以按着上帝的心意创造文化,真正实践他赐给我们的文化使命。”
在这个充满焦虑和撕裂的时代,很多人陷入对未来的迷惘中。基督信仰的终末论,在特定的处境下有时也容易被片面理解,认为既然这个世界无可救药,我们就等候新城耶路撒冷从天而降吧!但作者认为,重回伊甸园或消极地等候圣城从天而降都不是上帝的计划,“上帝要赐下的,是一座充满文化,高度发展,高度文明,精密完整的一座城巿。……他赐给我们创造的能力,他是要我们发展文化,创新管理,建立文明。”
因此,“在人类的最后一页,上帝亲自赐给我们最完美的示范:一座最完美的城巿,充满他自己最美的文化,最合他心意的文明。”
但同时,我们也应当避免陷入某某主义所宣扬的那种乌托邦,认为透过自己的创造,人类将抵达完美与共善、共产。正如作者指出,“我们也必须清楚认识,无论我们再怎样努力创造,都无法达到上帝心中,那个最终极完美的标准。在人类历史的最后,上帝自己将赐下这座城巿,作为他救赎的极终篇,作为创造文化的终结。”
[注]
1. “二次元”原指“二维世界”,即指包含长度和宽度的二维空间。本是一个几何学领域的术语,后来被日本的漫画、动画、电子游戏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文化互渗和产业互动,因而在日本常被合称为MAG,也就是Manga、Anime、Game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在华语地区则通常合称为ACGN,也就是Animation、Comic、Game、Novel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爱好者用来指称这几种媒介所创造的二维世界。因此,“二次元”又常被称为ACGN。
2. 文创产品,即“文化创意产品”,是“源于文化主题, 经由创意转化, 具备市场价值的产品”。
【本文首发《海外校园》166期,更多本期内容,请点击以下链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