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星辉映佛罗伦萨 / 思南

 

文/思南

油彩和大理石,一个流光溢彩,变化多端;一个厚重坚实。它们分别是文艺复兴二杰的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各自擅长的艺术媒体,也象征着他们迥然不同的性格和人生。

《油彩和大理石——关于李奥纳多和米开朗基罗的小说》(Oil and Marble, A Novel of Leonardo and Michelangelo)是斯坦芬妮·史多瑞(Stephanie Storey)创作于2018年的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故事发生在1501到1505年间,这两位艺术大师相会在文艺复兴的文化名城——佛罗伦萨。当时的米开朗基罗20多岁,刚刚在罗马完成雕塑《圣殇》,是一颗冉冉升起的艺术新星。而达芬奇50多岁,他在米兰恩宠圣母教堂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开始剥落,象征着他的艺术生涯日渐式微。

从罗马载誉而归故里的米开朗基罗并没有受到英雄式的接待,反被当作美第奇家族的探子,被投入了监狱。出狱后回到家中,父亲执意要他放弃做一个工匠——这个有损他们古老家族名声的职业。米开朗基罗尊重父亲,重视家庭的关系,却无法放弃自己心爱的大理石。

达芬奇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一个典型的文艺复兴人。不仅在绘画上,在数学、医学、科技、建筑、工程等方面也成绩斐然。他在6000页各类手稿中,记录着飞行器、降落伞、水泵等器械的设计图,显示了他对世界的精确观察和奇思妙想。在米兰市中心的广场,有一尊他戴着便帽的雕塑,显示着他工程师的身份。他曾经为米兰设计水道,也曾被雇为军事工程师,设计器械用于战争,战争的残酷又把他带回到了佛罗伦萨,继续为他所心爱的城市效力。他建议修改河道,然而一个工程上的错误,险些毁了他的名声。

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两人的竞争从竞标著名的杜乔(Duccio)大理石开始。米开朗基罗竞标成功。与此同时,达芬奇则在市场上遇见了富商的妻子丽莎,开始了他著名的油画创作。

他们两人跟父亲的关系都不甚和谐。达芬奇是私生子,14岁的时候被送去做学徒,是一个不被父亲接受的人。他的姓,达芬奇,意为来自芬奇镇(他出生的城市)的人。他的母亲早逝,父亲像幽灵一样在他生活中出入。达芬奇曾经有过男欢女爱,但都成了过眼云烟。当他50多岁回到佛罗伦萨时,在他身边的只有学徒沙莱细心地照顾他。直到他遇见丽莎,一个富商的妻子。丽莎曾多次救助过他,并且懂得他飞翔的梦想。他被她深深吸引,他决意要为她画一幅画——蒙娜丽莎(Mona Lisa,我的女士丽莎),不仅画出她外型的美,更重要的是要画出她的灵魂之美。对丽莎而言,达芬奇是那个真正看见她的人,他看见了她的内在和灵魂。

与达芬奇不同,米开朗基罗虽然早年丧母,却有一个大家庭。他重视家庭关系,尊重父亲,在乎兄弟情谊,尽管父亲把他赶出家门,弟兄亏负他,他始终期待着自身的成功能够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当他开始雕塑时,面对的是一块顽石,直到有一天,他听到了大卫从弱到强朗诵诗篇的声音:“耶和华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还怕谁呢?耶和华是我生命的保障,我还惧谁呢?”(《诗篇》27:1)。他明白,他要雕刻的大卫,不是多纳泰罗的少年大卫,而是一个青年战士,他在祷告神给他力量面对强敌。他左手将弹弓甩过肩头,下垂的右手持石子,双眼圆睁,双眉微蹙,正准备向巨人哥利亚宣战。就这样,大卫的形象在雕塑家的心中成形了。

米开朗基罗常常祷告。因着他的祷告,困在大理石内的大卫开口吟诗并且歌唱;因着他的祷告,他的弟弟在达芬奇设计失败的水利工程中几乎丧命却最终化险为夷;因着他的祷告,完工后大卫的雕塑在搬运到维奇奥宫前的领主广场的途中能够毫发无损。

二杰的另一次较量是他们的杰作问世的时候。在大卫雕塑揭幕的前一天,蒙娜丽莎的画作完成了,达芬奇邀请全城的人来参观。米开朗基罗没有去,却在晚上时,他拿着烛火潜入存放画作的教堂。当他看到蒙娜丽莎画像的时候,为对手精美绝伦的画技所折服,他明白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达芬奇的高度。他自惭形秽地逃离了,甚至不想参加大卫雕塑的揭幕典礼。

佛罗伦萨这个城市,在历史上艺术大师们的较量屡见不鲜。1401年,艺术家兼金匠洛伦佐·吉贝尔蒂(Lorenzo Ghiberti)击败伯鲁乃列斯基(Brunelleschi),赢得佛罗伦萨圣若望洗礼堂第一套青铜大门设计的竞赛。吉贝尔蒂此后创作出来的青铜门天堂之门在100年后得到米开朗琪罗的盛赞:“真乃‘巧夺天工’也”。失败后的伯鲁乃列斯基放弃了雕塑,到罗马专心学习建筑。20年后归来,再次与洛伦佐·吉贝尔蒂竞争,这次他赢得了设计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的工程。

这个人才辈出的艺术盛世,为未来留下了无数艺术珍品。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艺术舞台上棋逢对手,正如箴言所说:“铁磨铁,磨出刃来”(参《箴言》27:17),使他们的才华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产生了雕塑大卫和蒙娜丽莎画像这样的传世杰作。这也是一个爱的故事,达芬奇的创作秘密是对他的缪思丽莎的爱,米开朗基罗的灵感来自他与大卫的心心相印,艺术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彼此相感,彼此成就。艺术品见证了艺术家的才华,艺术家们也因着他们的杰作青史留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