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升华和超越——与滕近辉牧师谈信仰

 

 

 

文/李灵

 

 

 

近年来中国大陆知识分子接受基督为救主的人日益增多,尤其北美的中国学生、学者皈依基督几乎成了一个热潮。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教育和社会原因,大多数知识分子对信仰问题仍疑虑重重,长期徘徊、游离在福音的大门之外。这是我们每一个基督徒的福音负担。因此,笔者(以下简称“李”)特别邀请到宣道会神学院教授滕近辉牧师(以下简称“滕”),请他围绕着信仰这个主题,针对中国知识分子所存在的一些主要思想问题,系统地谈谈他的看法。

 

 

第一部分:基督信仰真谛

 

李:一提到信仰,知识分子很容易把它和政治上的盲目而又狂热的个人崇拜以及民间宗教的迷信活动联系起来。所以有人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容易把宗教当迷信,而一般群众又容易把迷信当宗教。这话恐怕不是没有根据。因此,能否请滕牧师先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基督信仰的最本质特征,也就是常说的基督信仰的真谛给我们作一表述。

滕:关于基督信仰的真谛,使徒保罗用“信,望,爱”三个字作了最简洁的表述。我就从这三个字所表述的三个层面,谈谈我个人的体会和认识,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信”。基督教的“信”有提升和超越的作用。原来人们是在自己的层面上思想生活,但藉着信就把人提升起来与上帝联系在一起。我们“信”上帝,不只是头脑中思想层面上的“相信”而已,而是自己与上帝之间活生生的生命联系。这种“信”把我们引向超越性的上帝,我们也因此而被提升起来。因为上帝的形象就是真理、仁爱、圣洁。我们因为信仰这样一位上帝,我们就会超越自己原来的人生水准和范畴。这样的上帝与任何民间宗教中的任何“神”完全不同。当然,也与任何受到一定程度崇拜的历史人物、政治强人完全不同。

李:我在信主之前常常对“信仰”感到困惑,有人就让我读《希伯来书》十一章第一节,“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越读越糊涂。“所望之事”和“未见之事”都是“空”的,怎么可以随便就“信”呢?我想那些至今还徘徊在福音大门之外的同胞也许与我当时的心情一样:他们需要证据。

滕:讲到“信”,自然应该讲证据。没有证据的信仰是盲目的,也容易被否定。圣经中记载着大量的证据,我们没有时间一一列举。但是,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向大家提供证据:

第一,预言应验方面的证据。这是主耶稣基督自己提出来的。在《约翰福音》五章第三十九节,他说:“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这里的“经”,就是指《旧约》。《旧约》中有多处说到将来有一位救主的预言:他要做什么,经历什么,完成什么,他的人生特性,人生道路,等等,并对这些有详细的记载。尤其是1947年《死海古卷》的问世,进一步提供了预言应验的证据。因为其中有关耶稣基督的预言是在耶稣前150余年抄录下来的。很多有思想、有学问的人对此作了详细的研究后,对《旧约》的预言深信不疑。

第二,人心判断方面的证据。这是主耶稣基督面对听他讲道的听众提出来的证据。《约翰福音》七章十七节,主耶稣说:“人若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神,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人的内心可以作一个判断,这是个很重要的证据。在教会历史中,有千千万万个基督徒,他们相信耶稣基督以后,按着基督的教训去做。他们内心的感受是个很强有力的证据。一个人听了几句话就相信是一回事;一个人接受了一种信仰,从他一生的人生经验、感受、考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千千万万个基督徒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体会、认识中坚定不移地得出结论:上帝是又真又活的存在。这样的结论是真实的,宝贵的,具有极高的价值,也是不容否认的。

第三,社会历史方面的证据。包括两千年教会历史的证据。一些很杰出的历史学家,像《世界史纲》作者H.G.Wells,《世界文明史》作者Arnold J. Toynbee,等。这些学者在他们对人类的文明史、思想史的研究中,都对耶稣基督的信仰作了很高的评价,这都不是偶然的。当人们对这样一位上帝以及这位上帝的表达者、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有了信仰以后,他们除了得到一种被提升的力量外,还得到了一种对付罪恶的力量--脱离罪恶,战胜各种恶势力的压制;追求良善,追求圣洁,追求像天父那样的完美。正是这样一种力量在推动着人类的文明,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朝着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李:这些确实是既真实又充分的证据。有些人虽然也能肯定这些证据,但就是不能接受圣经中记载的神迹。尤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分子,一提到神迹,他们就大惑不解,觉得难以接受。

滕:这个问题其实是个相当简单的问题。因为整个大自然现象本身就是个大神迹。自然现象中有许多事情简单地归之于偶然是很勉强的。比如,热胀冷缩是个普遍的物理学现象。但是,水就是个例外。当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比重减小,这是个反常现象。其意义和目的就是让冰可以浮在水面上,以便让水下的生物可以继续生存。这体现了造物主的好生之德,是爱的表现。神迹是什么?就是超自然的现象。再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把一样东西扔上去后,它自然下落,我们说这是正常的;如果我们伸手接住,不让它落地,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这只手我们看不见,而物体又不再继续下落,停在空中,这就是神迹。区别在那里?就在这只手我们看不见。造物主创造自然界,主宰着自然界,他用我们看不见的手绕过自然律来干预自然界,使自然界出现了许多我们不可思议的现象,这些现象就是神迹。其实,这正是我们认识到神的存在和神的大能的地方。

现在我们继续来谈信仰的第二个层面,也就是“望”。因为“信”,我们就每天生活在盼望之中。使徒保罗讲的“望”,具体指两个方面的盼望:对现世的盼望和来世的盼望。

对现世的盼望来讲,一个相信耶稣基督的人,在他们的人生中产生一个新的盼望就是能和耶稣基督合而为一:效法耶稣基督,跟从耶稣基督,以耶稣基督为人生的新标准、新方向、新道路。正如保罗在《腓立比书》一章二十一节所说“因我活着就是基督。”在二章五节他又说“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从来世的盼望方面来讲,就是我们因着这“信”就有了永恒的价值观。这和我们世俗的物质性的价值观完全不同。就是说,人生不是以身体的死亡为结束,而是进入上帝的永恒。我们有了对这永恒的盼望,就超越了自己目前的处境,眼睛一直向上看,向前看,不受过去的限制,也不受目前情况的束缚,把人提升到永恒的境界里。

李:无论是现世的盼望,还是来世的盼望,确立永恒的价值观对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太重要了。中国知识分子有好以清高自居的传统。但是,因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的紧迫和西方科学主义、唯物主义思潮的涌入,中国知识分子在思想上长期陷入急功近利的漩涡之中不能自拔,那还是为国为民的缘故;现在面对汹涌而至的经济大潮,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得不置身于物欲人欲的激流之中,那就只是为了生存了。有不多的人虽能秉承传统,淡化物欲,但是,他们仍然毫不松劲地奋斗在争“名”的竞技场上。因为除此之外,实在难以确定自己的价值。说实在的,中国知识分子多么需要这“永恒的价值观”来提升自己啊!

滕:说的对。因为对耶稣基督的信仰,我们就一定会追求永恒的价值,不再为世俗的名利所纠缠,人生就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圣经中叫“重生”。意思是这种被彻底改变后的“新生”来自上帝,“重生”后的基督徒都成了上帝的儿女。

“信仰”的第三层面是“爱”。“爱”可以说是基督教最基本的信仰。上帝有许多其它本质,但最重要、最显著、最核心的是“爱”。所以,《约翰一书》四章八节说:“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上帝),因为神(上帝)就是爱。”

上帝的爱在基督教里表现在基督的十字架上。耶稣基督在人间致力于创造爱的生活,最后为了这个爱的目标,被处以最残酷的死刑。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姿态也发人深省:两只手臂伸展,要拥抱全人类,继续宣扬上帝对人类的大爱。耶稣基督一生紧紧地持守着爱,是爱的挚诚的一生。他竟会爱那些最不可爱的人。直到被钉在十字架上,他还悦纳了那醒悟的强盗,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就同我在乐园里。这乐园就是爱的乐园。耶稣基督在临死前的极大痛苦之中还对一个悔改的强盗给予爱的表达,这是何等动人。而且,耶稣基督临死前的祷告也是求父神赦免那些钉死他的人。这是何等的超越、何等挚诚的爱啊!

一个相信耶稣基督的人就应该学习这种挚诚的爱,并且持守不懈。能做到这点,就达到一种与耶稣基督之间新的融合,从而也开出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也必然由此而导向一个新的人生终点--那就是与上帝同在,也是圣经中描绘的“新天新地”。

什么样的人能居住在这“新天新地”之中呢?就是那些经由“信、望、爱”而完全改变了人生的心态、思想、精神的人。

今天,一个人接受基督信仰,就是在“信、望、爱”这三种作用之下,追求新的人生意义、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努力使自己像天父那样完全。这就是我从圣经中理解的基督信仰的真谛。这是非常宝贵的。□

 

采访者来自上海,现在纽约读神学。本文的第二部份(基督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与第三部份(基督信仰与中国现实社会)将于下期刊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