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汉辉
最近电视新闻报导中,频频出现有关南斯拉夫科索沃省的许多看了令人伤感的画面:一位年约七岁、天真无瑕的小女孩,正在森林中躲藏的时候,被枪弹伤及背部;一些年仅十多岁的小孩,亲眼目睹了父母及兄弟姐妹们被近距离开枪击毙;许多刚牙牙学语的小孩,在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被父母遗弃在难民营;成群结队的妇孺在寒冷的天气中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到达所谓“安全”地带时,却被拒于他国边界之外;不少气质高雅,数星期前仍充满自信,走在科索沃街道上的人,今日竟落居荒野,挤在人群中伸手乞讨面包。最令人伤痛的画面,莫过于十多位难民在毫无遮掩之下,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飞机轰炸得身首异处,卧尸道旁。
每当诸如此类的悲剧发生之时,基督徒在思想上往往被迫陷于神学上的“拉锯战”之中。由于宇宙最终的实体(Ultimate Reality),在印度教的思想来说是非个体的(impersonal),所以苦难对他们来说十分陌生。在回教徒的观念中,由于“阿拉”(神)太过清高(exalted),他是不可能因区区世人的“芝麻小事”,例如苦难,而受影响。佛教徒则爱以个人的“羯磨”(Karma)将苦难一事推脱得一干二净(explained away)。对他们来说,世人之所以受苦乃因前世造孽,所以不必太过执着。按此看来,当苦难或有不公义之事发生之时,最感尴尬的应该是基督徒。原因是基督徒相信有一位充满慈爱及公义,且个人化(personal)的上帝。但若果神是慈爱及公义的,为什么他竟容许苦难及不如意的事发生呢?
这正是圣经《诗篇》第十篇中,诗人感困惑的事情。诗人在第一节就问了一个历代许多人都问的问题:“耶和华啊,你为什么站在远处?在患难的时候,为什么隐藏?”至于为什么一位慈爱的神竟然允许苦难,许多神学家已绞尽脑汁加以解释。作者在此只针对一个方面给予讲解,那就是在面对一些诸如科索沃的悲剧,或令人苦脑的事之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及回应呢?
《诗篇》中的两种人
《诗篇》第十篇提及两种人。第一种人乃如第四节所说的,这种“恶人”,“所想的,都以为没有神”(英文圣经NIV译本翻译的更是贴切,“in all his thoughts there is no room for God”,意即在“恶人”的脑海里,根本没有空间容纳神)。第二种人乃如诗人本身。这种人在面对困惑不解的事情之时,很自然地就会将神带入他们那为寻求神学解答而产生的思想挣扎(Mental Struggle)里。这种人不一定是基督徒,但他们在面对一些不解的事情时,至少会想到“神”或是“有关神”的事情。我们再来谈得详细一些。
第一种,生命中没有空间予神的人(《诗篇》第十篇一至十三节)
这一种人的生命中没有容纳神的空间(第四节)。他们的人生及脑袋被个人的雄心抱负所挤塞。在这些雄心抱负(许多是自私的)驱使之下,这些人可以不惜别人的感受,而把许多的痛苦加在那些软弱无助的人身上(对某一些人来说,南斯拉夫总统米罗塞维奇正属此类;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这种人则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如《诗篇》十章第六节所暗示的,这种人对自己充满信心,甚至以为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第六节,“他心里说,我必不动摇,世世代代不遭灾难”)。第七节也让我们看见这种人口中充满谎言、咒诅及威吓的言语,以至于时常将痛苦带给别人。第八及九节形容他们滥杀无辜。不单如此,他们甚至自欺“欺神”(在十一及十三节他们说他们所做的恶事,神看不见)。对他们来说,神管理天上的事,地上的事由我作主。
最具讽刺性的是,尽管这些人为非作歹,他们却是平步青云,事事顺利(第五节)。您是否会被这不公义的事实所困扰呢?《箴言书》第十六章四节如此说:“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就是恶人也是为祸患的日子所造。”换句话说,创造天地之神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甚至于恶人的存在,也是神为了一些世人所难明的奥秘事而允许的。但如果您认为此类不公义的事产生了乃表示神认可罪恶(condone sin),那您就错了。《箴言书》廿四章二十节说:“恶人终不得善报,恶人的灯也必熄灭。”换句话说,在我们为科索沃的悲剧事件伤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心中对公义仍充满信心。
第二种,生命中有空间留给神的人(《诗篇》十篇十四至十八节):
这种人,在面对困惑或经历苦难之后,心态会如何,有两种的可能性:第一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移民澳洲的犹太人一样,对人生的意义及神持幻灭及怀疑。第二种,如《诗篇》第十篇的作者一样,虽然会因许多不明白的事而质问神(如第一节),但他们对神是慈爱及公义的信念仍坚定不移。
导致这两种不同反应的原因在哪儿呢?我认为这取决于一个人对神的“自我启示”的认识。对《诗篇》的诗人来说,神仍然是一位关心世事的神(这与恶人在十一节里的想法不一样--“神忘记了,他掩面,永不观看”)。他也实在看见了世上一切的事。对于恶人在地上所行的一切恶事,他也必报应(参十四节)。最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向电视媒体公布了一组人造卫星拍摄的南斯拉夫境内的集体坟场照片。如果一座高挂空中的人造卫星,竟能将地上一个表现人类丑陋面的集体坟场拍摄下来,全能的神岂不能天天从天上看见人的一切恶行吗?
《历代志下》十六章九节如此记载说,“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是一位“永永远远为王的神”(16节)。他也是一位听受苦人祈求的神(17节)。换句话说,诗人在这儿无非是警告那些以为神不再对人有兴趣的恶人,叫他们千万不要将神对罪人的容忍,误以为是神对公义及无辜的人失去兴趣!
允许质问的神
基督徒在面对这一类事之时,会否因此变成一位怀疑论者,或是因此成为一个更坚强更成熟的基督徒,亦完全取决于我们对神那自我启示的认识。与常人一般,基督徒也会被不如意的事影响,尤其甚者,基督徒会常常因为现实与神的慈爱相冲突而感到尴尬。但成为一个基督徒并不表示我们就不可以“质问”神。当耶稣在十架上为世人受刑之时,他不也在半清醒的人身状态之下“质问”神吗?
《马可福音》十五章三十四节就记载耶稣在受极大痛苦之时“质问”神:“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但在“质问”之后,耶稣却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的手里。”(《路加福音》23:46)
但很有意义的是,在这两节时间相差极短的经文内,我们看见了一个在困惑及痛苦中对神质疑,但仍对神有绝对信任的信心。这种信心乃是建立在我们对神的客观性及他那“自我启示”(self-revealed knowledge)的认识上,而不是建立在人类那有限及败坏的头脑所投射出来的“神应该是怎样”,或是“神应该如何自处”之类的主观的见解上(a kind of faith based on the objective revealed knowledge we have about God rather than the projection of our limited and corrupted minds as to what God should be and how he should operate and behave)。
最奇妙的是基督教所传扬的神,乃是一个容许人有思想自由的神(freedom of thought),这位神更允许人透过那“不受局限”的思想运作,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去找寻他奥秘国度里(His mysterious Kingdom)的真相(《希伯来书》10:1)。《哥林多前书》八章三节说:“若有人爱神,这人是神所知道的。”只要我们在探讨人生真义,及在一些令人不安的事件中找寻神学解答时有容纳神的空间,同时有一个爱他及敬畏他的心,我相信神必定会在适当的时间里,向我们渐进式地启示有关他自己,或是有关宇宙的一些奥秘,例如人生为什么会有痛苦及不公义的事等等。
你可以做什么?
一,神是否真的在我们遭灾难之时掩面不顾我们呢?我想这不是诗人在《诗篇》第十篇要表达的。我相信那位创造天地的神,天天因人在地上的罪行及悖逆,而在他至高的圣所中“掩面哭泣”。《以赛亚书》六十五章二节中神说:“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的百姓,他们随自己的意念行不善之道……时常当面惹我发怒……”
神在这节经文所表现的罕见的那一种深切的痛惜情怀,与新约中耶稣所讲的一句话遥相呼应。有一日当耶稣在俯视耶路撒冷圣城且预言它即将毁灭之时,他讲了一席感人肺腑的话:“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马太福音》23:37)
每当受到一些类似科索沃的事件所“打击”之时,一般人都会开始思考神学问题。这些人要不是因此而越来越远离创造的神的话,或许就很可能视这些事件为捉住神的一个“良辰契机”,因而回应神对人那感人肺腑的“呼吁”,从而掉头回转归向他(respond to God’s emotional appeal for them to return to Him)。请问您在科索沃事件中听见了神向您的呼吁了吗?
二,如果您认为您是一位信心十分坚强的基督徒,不会那么轻易地就被一些难以了解的事动摇信心,我为您感到庆幸。但是不要单单停留在这个地步。要自问:“有什么事是我能够做的?”有些基督徒表现出的冷漠,常常让我想,到底是神对人的苦难事件掩面不顾,还是那些被耶稣称为在地上作神的代表的基督徒们,对人间的苦难视若无睹呢?
在《诗篇》十章十七节,诗人对神说:“耶和华啊,谦卑人的心,愿你早已知道。你必预备他们的心,也必侧耳听他们的祈求。”这儿的“谦卑人”在英文圣经NIV版本乃被译为“受苦难折腾的人(the afflicted)”。“你必豫备他们的心”,乃被译为“你鼓励他们(you encourage them)”。请问您最近是否被一些令人难受或不如意的事件所“折腾”呢?诗人在此告诉我们,神已听见我们的呼求,且必会鼓励我们。另一本的英文圣经译本,将此句经文“且必会鼓励我们”译为“神必会给你一个新的决心”(God will give you a new determination)。早期著名基督教神学家加尔文就这一节的经文作如此的解释:“神在我们遇见试探及苦难时,高举我们的悟性,好叫我们不至于被引离正路”(He upholds our understanding in temptation and suffers it not to be led another way)。
中世纪一位修道士圣法兰西斯曾作这样一个祷告:
“神啊,人类的创造主,我不期望去了解您或是有关您的创造,更不期望能明白为什么人间会有痛苦。我只期望我能帮助或减轻别人的痛苦,同时盼望当我这样做的时候,能更加清楚明白您的性情,且知道您是全人类的父--甚至于连我头上的头发有多少,您都数算得清清楚楚。”
这也应该是我们对上帝的态度。
作者为澳大利亚坎培拉市澳亚基督教会英文堂主任牧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