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为人处世十三则(下)

工作场所常会有些内部传闻,对此也不可等闲视之。尤其在经济不景气,许多企业裁员的形势下,关于哪些部门将裁撤、哪些人员将解雇等传闻,往往会变为事实。因此听到传闻最好早作准备,千万别将其只当谣言还自我感觉良好。

 

 

 

 

文╱楼兰

 

 

 

(续上期)

 

 

 

七、求同存异

 

古语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在美国,哪怕“己所欲”,也最好“勿施于人”。比如我们喜欢吃的中餐菜肴,美国人不一定爱吃。因此各点各菜就好,千万别勉强别人承认中华饮食文化天下第一。

对于思想文化观念而言,求同存异更为必要。美国是个言论自由的国家,人民又喜欢开诚布公,任何看法都可以说出来,但并不必以说服别人为目的。

美国人中也不乏善辩之士,但他们的辩论仅希望公布自己的想法,并不想强加于人。对于不同观念,他们虽不轻易苟同,却也不忘赞扬对方敢于发表意见。

华人们也应学学这种胸怀,任何议题,无论是文化、习俗还是政治、宗教,谈归谈,听归听,非要别人服从自己未免太霸道,当然难讨人喜欢。

在美国要学会结交形形色色的各族裔朋友。某些看法对立,或兴趣、个性、社会地位的差异,并不妨碍友谊。如此有助于扩大社交圈。

也有人说,移民在美国要融入主流社会,应该求同“除”异,我认为这太绝对。实际上,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的主流文化,就是世界各国和民族的文化综合体。融入主流,并非要少数民族和新移民抛弃自己原有的文化与观念。因此在保留和传扬自己的文化精华时,不能仅在本族裔小团体运作,而是要参与到美国主流社团活动之中,使双方文化融会贯通。

因此我赞成“华裔百人会”的口号:“求同存异”(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Respecting Differences)!

 

 

八、切忌攀比

 

比名次,排坐次,讲究排场,华人们也难免将此习俗带来海外。比房子,比收入,比头衔,尤其是比孩子成绩和是否上名校,此风在华人社区盛行不衰。这却与美国社会风气大相径庭!

同样鼓励孩子争取好成绩,美国人强调的是“充实自我”、“尽力而为”。而中国人往往想的是“功成名就”、“光耀门庭”。

攀比心出自爱面子及“学而优则仕”等观念。西方价值观少有“面子”概念。“总拿自己与别人相比不好!”是基督教的一条基本教诲。

美国注重培养个人的自我意识,自己尽力了就是赢家。连竞争性很强的体育比赛,也不能仅以输赢论英雄。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人,更具有自信心,敢于迎接挑战。记得获得盐湖城冬季奥运会男子花样滑冰金牌的俄国选手说,以前老想与别人争名次,倒因压力而影响成绩。经过西方教练指导,他明白了应首先战胜自己,反而放得开,发挥特别好。如果中国运动员有这种心理素质,在体育竞赛中可能会表现更好。

要去除攀比心,有个基本出发点:“个人的言行是对自己负责,而不是要与别人比或表现给别人看。”例如,美国人的遵纪守法,是出于自幼培养的公民意识和自我道德约束,没有警察和车辆时,他们也会自觉在“Stop(停)”标志前停车,或走斑马线过马路。

有些华人,如果环顾四周没有人,就敢违章,或者看到别人违规,自己也跟着效仿。受到处罚时,不检讨自己的行为,还与别人比,为自己开脱。不可否认,执法过程会有疏漏或不公甚至歧视,但却不可作为自己钻空子的藉口。

 

 

九、能上能下

 

或许不少人认为这条可以无师自通,因为来到美国后往往一切从零开始,想不“下”都不行。即使有钱也得面对心理上和社交上的巨大失落。

但实际上,真的容易做到吗?比如来美数年后,经济地位一步步好转了,是否再经得住失业、解雇等打击?当资历、水平不如自己的同事被提拔为上司,是否甘愿被其领导?拿了高学位却找不到称心工作,能否泰然任职于普通岗位?

住过了大房豪宅,搬入小屋能否住得惯?老婆收入、地位比自己高,心理能否平衡?儿女没进入向往的名校甚至名落孙山,是否觉得丢面子?……

美国文化提倡公平竞争、不讲阶级,其人民也善于坦然面对人生的起伏上下,并不以身分职业、高低贫富来划分人的等级。职场中的上下调度,经济局势的朝起暮落,不足为奇。因此美国文化注重从童年时期就锻炼能上能下、居安思危的逆境应变力。

其实,在中国长期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来自两岸三地的华人们,往往都有过上上下下、贫富交替的坎坷经历。中华民族的忍耐力和韧性,也使我们不难做到上下自如。但另一方面,爱面子好攀比的心态,却又常使我们在青云直上时得意忘形,遭遇挫折时感到无脸见人。华人也容易把职业分三六九等,认为白领高于蓝领,科研业高于服务业,当老板总比为人打工强等等。因此,常有华人因“大材小用”而感到心理失衡。

人往高处走,追求任高职、挣高薪是人之常情,但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掂量是否配坐此交椅。如果此职位或行业对当事人来说,压力太大或过度辛苦,那就说明并不适合。最好有自知之明,主动降级转行,反而会工作得舒畅而持久。何况在经济不景气时,高职高薪者往往是解雇时首当其冲的目标。

若将此条与纠正攀比心共同运作,就不会因今不如昔而感觉自卑。我们更无需在意别人如何看待我们,因为知道每个人在上帝的眼中,都是独特而宝贵的,那就够了。

 

 

十、重视传闻

 

美国号称是个重事实的国家,但其实未经证实的传闻依然满天飞,从新闻报导到单位内部,甚至政府官方,都会发布些模棱两可的资讯。以我在美国学新闻的背景和十多年的社会经历,对大家的建议是:“不可全信,不可不信!”

如今的新闻媒体以“快速及时”为首要,因此不可能核实所有事实。新闻要求“客观真实”,因此他们的报导都会有所根据,不会完全胡编乱造。美国媒体也往往起推动调查真相的作用,没有他们的揭露,许多暗藏的事件就不会曝光。因此对传闻可以听,也要重视,但是否相信则有待最终结论。

工作场所常会有些内部传闻,对此也不可等闲视之。尤其在经济不景气,许多企业裁员的形势下,关于哪些部门将裁撤、哪些人员将解雇等传闻,往往会变为事实。因此听到传闻最好早作准备,千万别将其只当谣言还自我感觉良好。

 

 

十一、善用资源

 

美国少儿组织童子军的守则中,有一条是“善用资源”(Use Resources Wisely)。美国的孩子从小就遵循此原则,长大后也善于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童子军这样的组织,都是由义工领导和服务的,就是利用了“人”这一最伟大的资源。

美国学校的教学,不主张学生关在屋里冥思苦想,而鼓励他们利用社会资源,去图书馆及其它机构寻找材料,或通过社会调查等实践向人们学习。

强调善用资源,一是指擅长找到公共资源渠道;再就是懂得如何合法利用资源,而不是以侵权、剽窃、盗版等非法手段,巧取豪夺别人的成果。

华人社区,一方面因缺乏法治观念,而时有假货冒牌或盗用他人成就等违法现象;另一方面又因渠道不畅,不善于利用美国现有的社会资源与前人经验,常常费劲巴力地万事从头开始,进行重复劳动。

其实,美国社会的资源非常丰富,许多部门愿意为新移民提供资源服务。甚至有些专门提供给少数族裔的专案资助,苦于找不到单位去发放。华人社区团体往往因规模小、历史短、知名度低,又缺乏善于写申请报告的人才,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机会。

寻找资源的一条捷径,是与声誉良好、历史较久的大型主流机构合作,利用其名望、人才及与主流社会打交道的经验,分包其下的具体服务专案或开展联合活动,就可分享经费等资源,也有利于社区团体扩大在主流社会的知名度。

 

 

十二、团队协作

 

现代社会加速向高度集团化、大型化趋势发展,团队协作是一门社会必修课程,也是在美国求职处世之必备本事。

尽管中国也讲集体主义,却是以服从多数和上级为前提,不强调、甚至埋没了个人创意。美国的团队协作则是以充分发挥个人才干为基础,提倡在团队中各尽所能、取长补短,大家共享成果荣誉或失败处罚。因此必须团结一致,不可钩心斗角。

好团队才能出高效益,所以美国公司招募职工,除考察专业水平外,常把“优秀的团队合作者”(Excellent Team Player),作为主要标准之一。

机构和公司也经常根据不同任务组织专案小组,普通职工可能会成为某小组的领头人,而上层主管却甘愿当普通一兵,不计较排名和功赏。这种多方位组建的工作结构,正是团队精神、平等负责、能上能下的典型。

另一个问题,是前一阵子发生过几位华人,企图私带、私存研究成果或商业机密,因而触犯法律之事。多数当事人不见得是明知故犯,而是缺乏智慧产权法常识。另外,就是轻视了团队协作在智慧产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按专利版权法规,就算你是主要甚至唯一的发明人或设计者,但是,你在任职某公司时,利用该公司的资金设备、上班时间、拿着该公司发的薪水而做出的成就,都属于该公司所有,你个人无权处置。公司在为此申请专利或报告成果时,也有权署上你老板和其它同事的名字。

从团队协作角度来说,作为该团队的一员,功劳不能独揽,因为没有别人的辅助和公司作后盾,个人恐怕也出不了此成果,如今已经不是靠单打独干就能搞发明的年代了。理解这些,就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成就,更懂得,用团队共有的成果去谋私利,是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的。

 

 

十三、乐当义工

 

美国重视培养自我意识,鼓吹个人第一。因此没来美国或没有深入了解美国的老中,往往认为美国人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但在美国生活久了就会发现,美国人并非自私自利。恰恰相反,他们颇有社会奉献精神,慷慨捐款、见义勇为等例子,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志愿义工,是最值得提倡的美国精神之一。美国的学校和儿童组织,通过指导孩子参与社区服务,从小培养他们的志工精神。美国大学招生时,不仅考察学生的成绩,而且注重社会服务记录,以体现学生的领导能力、责任心与奉献精神。这些都反映了其道德水平。

曾有华人家长抱怨,美国学校的智育、体育不错,却不注重德育,孩子容易在混乱的社会中学坏。其实这是没有了解美国教育体系的各尽其责。智育、体育是学校的专长,而德育则要靠全社会培养。美国社会的校外儿童组织、教会和许多非牟利机构,主要功能就是对少年儿童甚至成人进行道德教育。新移民们一定要善于借助这些社会资源来培养后代。培养良好道德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参加社会义务服务。通过义务服务,既帮助了别人因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又有机会接触更广阔的社会而丰富自己的阅历,是利人又利己的宝贵经验。

新移民初来美国立足艰难,常将精力、时间都投入谋生赚钱,舍不得作义务奉献。实际上,赚钱是为了充实物质生活,而义务服务却有助于充实精神生活。何况还会通过义务服务扩大社会关系、积累工作经验、学习知识技能、接触资源渠道。

靠作义工认识的熟人推荐,凭作义工积攒的信誉与经验,而获得专业工作机会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我自己就从义工经历中受益匪浅。我来美国这些年先后从事的几分工作,可以说机遇都来自长期作义工建立的信誉和人缘。

因此华人成年新移民也不能落在孩子们的后面,应积极参与义务服务,而且不要局限于亚裔社区内,最好多参与主流社会服务活动。我们未能从小接受美国文化教育,当义工刚好给我们提供了补课的机会与捷径。

许多大型团体,如红十字会、男女童军、博物馆等,还对义工资格进行审核,并提供专业培训课程,如同免费社会大学,实在能使我们学到很多在美国很实用的本事。

本文列举的所有十三项技能,在义工培训和服务实践中都能学到,因此将此列为总结性的压轴条款。(全文完)

 

 

本文作者现居美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