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条路都有不同的风景

文/林谦柔

昨晚在MSN(微软的网络“即时通讯”)上,遇见了几个久未谋面的朋友,一个在加州,一个在加拿大,一个在澳洲。寒暄过後就问起,有什麽大的变化吗?他们三个人都说没有什麽变化,而我却说我有个很大很大的变化──我是基督徒了。我有一种迫切的欲望,想让他们知道我信了基督教。并且,我心底有一丝难言的喜悦,连我自己都觉得惊奇。

母亲的变化

朋友问我,我是如何转变的。

在我出国之前,我母亲就开始参加基督徒的聚会。我一直反对,劝她不如周日在家里休息。然而我远在异地读书,说也白说,母亲还是去参加聚会。

母亲没有读过书,不识什麽字,所以她去了,只有听而已。然而,在电话中,我渐渐感觉到母亲的变化。乡下人表达感情都很保守,基本上电话中都是我问她答,尽管我也理解她是想念我的。可是慢慢的,母亲的话多了,开始主动问我,开始向我表达关怀,甚至鼓励。

母亲还常常给我讲一些圣经上的道理,督促我去教会。有时候我都纳闷,不能看圣经的她,竟然可以记住那麽多东西。

更不可思议的是,她开始乐观了。母亲前半辈子,经历了风风雨雨和很多生活磨难,一想到过去的事情,她就伤感落泪。然而现在,面对过去时,她变得很坦然了。这真是个奇迹。我为此太感谢她的神了。

活著是任务

我出生在农村,从小就目睹父母的艰辛。加上父亲与母亲各自特殊的身世经历,我从小就懂得了体恤父母。我能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不淘气,不任性,听话,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里不引起任何麻烦。

但无疑的,我的心里还是积累了很多负面的东西。我活著像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就是让父母有一天过上好日子,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值得安慰的是,我的学习还过得去,不用父母操心。自己的生活可以自己把握,想要的东西也可以通过努力而得到。

我一步一步实现著自己所谓的梦想。然而,终於还是有挫折来考验我了。

高估了自己

那是在出国之前,我的签证受阻,於是我不能按自己的计划生活。突然之间,我不知所措,生活一下子失去了方向。之後的整整一年,我所有的激情、热情被打击到零点,身心可谓支离破碎。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钢铁一样的人,什麽都可以顶得住。然而我高估了自己。尽管後来我还是到了美国,可我像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开始胆怯了,我开始什麽都怕。

状态不好,不能好好做事,让人失望,更让自己灰心。我心里很煎熬,觉得度日如年。无望的痛苦,天天包围著我。所有从过去到现在,一切负面的东西,通通向我涌来,我努力地招架,只是力量微弱。

我再也不敢想未来。有时候买东西,半年以上的用量我都不敢买,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一天。心情很灰,一晃就是几年。我厌倦了自己,厌倦了煎熬的生活,经常想到死,但又知道自己死不了。父母是我永远的牵挂,如果我死了,那麽我连他们最後的一点希望也给扼杀了。

那是一段怎样的经历,没有经历过的人,也许永远都不会明白。这让我知道了,人靠自己是靠不住的。

好奇地探索

出於好奇,我接受了基督徒朋友的邀请,去教会吃饭,参加查经班。时间久了,渐渐发现教会的人都很有爱心。他们耐心、热情、任劳任怨。他们无论做什麽,都那麽乐意与满足,并且永远不求回报。

想想觉得不可思议。我开始感动,是什麽力量,让他们那麽甘心情愿、默默无闻地付出?

我的老板也是基督徒。在我看来,他是个很完美的人。但他却说他并不完美,没有人是完美的。我说如果没有完美,那麽他是最接近完美的。他笑了,说他离耶稣差得很远。

他的回答让我觉得惊奇与好奇。再加上我母亲的变化,我很想知道耶稣基督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我本来每周一次,去老板家教他的两个小孩中文。後来应我的要求,小孩子睡了後,老板的太太给我讲圣经。一年下来,她系统地给我讲了圣经中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东西。

路不只一条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每次在老板家,看他们的基督徒生活,我都觉得很欣赏、很向往。我觉得成为一个基督徒真的很不错。

无论是从我身边基督徒的身上,还是从圣经上,我看到了很多美好的,让我心生感动的东西。我开始知道人死并不如灯灭,我开始对未来心生盼望。

这是多麽的不容易啊,我灰暗的人生终於开始了转变!我看到一丝丝叫做“希望”的东西。於是我开始考虑未来,也开始希望自己能够有美满的婚姻、家庭。

我过去一直没有考虑成家,主要的原因就是我看不到未来,内心消极,又不想把消极传染给自己爱的人。而现在神改变了我。我能够坦然地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对别人我也有了更多的包容、理解与耐心。对於生活也有了肯定的看法。

我也开始体会到神所带来的平安和喜乐。我坚持去教会也有两年多了,并且还参加了一些特别聚会,是讲各个方面道理的,包括家庭伦理、自然科学、个人见证,等等。我觉得圣经上讲的很有道理,所以我愿意接受。我想我是真的被说服、被感动了。

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了,世上的路不只一条。别以为一条路不通,就活不下去了。每条路都有不同的风景,看你欣赏的态度。神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制订了计划,跟随他,会比走自己的路更心旷神怡。

作者来自山东,现就读於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化工系。

本文原刊于《海外校园》第91期。
原文地址: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3553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