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死不得

文 大宝

最近事情真多,很烦。
先说写论文吧,眼看著人家连论文初稿都已经出来了,我的论文却连实验都没有完成,不知道什麽时候,才可以看到它长大成人的样子。
再说找工作吧,上学期有一个工作的机会,但是对方收到我的简历之後却音讯杳无,好像飞走的鸟儿。而同寝室和同年级的同学,却连连得到面试的机会。
本来我无动于衷,因为我知道上帝为我预备。
可是渐渐地,我开始怨他∶为什麽别人的生活那麽好,机会那麽多,而我,却没有?我信了主到底比别人多了哪些好处?为什麽我的生活常常这麽艰难?虽然我知道自己没有好好利用时间,性格也有很多的缺点,可是我一直求主帮助我,而且我也相信他能改变我。可是为什麽,我的性格至今没有改,我的生活却进入一个又一个的低谷?
我很失望,我不想祷告了。以前我也常常有这样的时候,可是那个时候信主时间短,常常能够从他人的话语中得到安慰。但是现在,我不想听到别人劝诫我的话,因为我希望神自己和我说话。否则我就谁都不听。
有一个得了癌症的老弟兄,需要我去探访。我的心理状态几乎没有人知道,所以我继续服事。
出发之前,得到一个消息,我的实验又要押後了。我一听,急哭了,看来我完成论文的日期又要延期了。
朋友试图安慰我∶“你看,人家得了癌症的人,你和他比起来,不知道要幸福多少┅┅”。话还没有说完,我马上抢道∶“我宁愿死!”
的确,最近越来越觉得活著的艰辛,常常想∶既然已经得救,何必这麽累,被主接去就好了。
朋友听到了,先是一惊,之後生气地说∶“你太不知道感恩了!”
带著这样的情绪去看望了老弟兄。他不似想像中那麽喜乐,却始终流著泪说一句话∶“太亏欠神了!虚度时光。”他的儿子曾经对我们说过,第二天他会出院,情况不好,估计在世的时间不多了。
我心里突然一震∶对一个已经信主的人而言,死只是一个点,不是终点。就像这位老弟兄,满心想的是见到主时无以交帐。
突然之间,我的眼泪就要流下来。我刚才还说,我宁愿死,可如果我真的现在死,我敢无愧去见主的面吗?我的事情做好了吗?我的家人都信主了吗?我欠人很多,我去偿还了吗?若是我今天死,我怎麽有脸去死呢?
我突然很害怕,怕自己真的就死了。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将死,我一定也会满脸愧色。保罗死前说,当打的仗打完了,当跑的路跑尽了。我根本没有做到,我怎麽敢去死呢?
我将自己的害怕写出来。不知道别人怎样?是否也可以从我的故事中,窥到自己的影子?愿意我们都向神仰脸、谦卑,不再放纵自己,也不再任性妄为。
晚上,我和一起探访老弟兄的朋友,唱起一首诗歌〈我的心,你要称颂耶和华〉。几个人一起唱,有拉小提琴的,还有扯起嗓子唱的,有美态的,还有夸张态的,都很可爱。想必大家都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吧。□

作者为教会中一位不愿署名的姊妹。□

未知死,如何生?
──回应“求死不得”一文

文 庄祖鲲

大宝的<求死不得>一文,可能代表了许多初信主的弟兄姊妹的心声。因为他一方面觉得,信主的“蜜月期”过了,祷告似乎越来越不灵。另一方面,生活的重担、挫折、沮丧接踵而来,使他怀疑∶作基督徒有什麽好处?神的儿女难道不该有些“特权”吗?
其实这些问题的背後,都反应出有些信主的人,仍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首先,真的会“信主越久,祷告越不灵”吗?我想大多数基督徒都有同感,而且也是真的。但这是神“教育”我们的过程。正如我们对一岁以下的婴孩往往是有求必应的,因为他还无法沟通、无法理解。但是从一岁到十几岁的孩子,就越来越难有求必应了。因为父母要教导他,什麽时候要、该要什麽东西,该用什麽态度去要?如果他越早开窍,懂得顺从父母、认同父母的观点,他就越早再度享受到有求必应的情况。神对我们也是如此。
其次,当我们问∶“信主有什麽好处”时,我们的心态可能就有了偏差。这是世俗“功利主义”的观点,而且往往只看到近利。
圣经的约瑟,是个纯真、正直、敬虔的年轻人。然而他的敬虔,似乎并没有给他带来好处,他反而被兄弟出卖。他对主人的忠心也没有给他带来好处,反而被诬告,以致于关入监牢。他在监狱中帮助他人,还是没有立刻给他带来好处。忘恩负义的酒政,害他在狱中多待了两年。
然而圣经却两次称,“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创世记》39∶3,23)。为什麽?因为约瑟为奴、坐监,乃正是神雕琢他、磨练他的时候,好预备他日後被神所用(编按,请看《创世记》37章到50章的记载)。
同样,圣经中的大卫在犹大旷野逃亡十几年,摩西在西乃旷野牧羊四十年,这些都不是“虚度光阴”,而是有神的美意和计划。
连孟子似乎都有这种体认,所以他才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大宝,我劝你,不如换个方式来祷告。你可以说∶“主啊!我感谢您,承蒙您瞧得起我,认为我是个人才足堪大用,所以让我论文做不出来、工作找不著┅┅既然如此,求主让我常常靠主喜乐┅┅那您就下刀吧!”
你如果能如此祷告,我保证你能苦尽甘来,从苦境转回。
其实,大宝去探望老弟兄之後的感触,已经给了她自己一个新的透视和转机。孔子曾从务实主义者的观点,提出他的人生观∶“未知生,焉知死?”然而基督徒的人生观,正如保罗在《腓立比书》1∶21-25所说的,乃是∶“未知死,如何生?”因为一个有永生盼望的信徒才可以视死如归,而不是贪生怕死。
但是也因为知道我们死後都要向神交帐,所以基督徒绝不敢醉生梦死,而是兢兢业业地作主忠心的管家,期望将来“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腓立比书》1∶20)!

作者为三一神学院宣教博士,现在波士顿牧会。

本文原刊于《海外校园》第75期。
原文链接: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category.php?categoryid=17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