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箴言》10:12)这句话用在我的原生家庭和叔叔家之间最合适不过。
我在山东一个小镇上长大,我们住当地普通的农家四合院,我家隔壁是叔叔家。站在房顶上,我能清楚看到他们家的院子。当时,我们两家没有一人信耶稣。
起初,父亲带着叔叔做木材生意,两家合作共赢,不分彼此。犹记得,农村的冬天没有条件洗澡,叔叔就骑摩托带我去三公里外的澡堂泡澡。去的时候灰头土脸,回来真是一身清爽。有时,两家买了好吃的,或者包了饺子,也会彼此分着吃。几乎每天都要互相串门,真是一片家和万事兴的景象!
可是,好景不长。大约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两个家庭开始起冲突。
破裂产生的怨恨
父亲和叔叔或许以为,一家人不需要明算账,年底大致平分一下利润,多了少了由感情说了算。这是冲突的种子。
回头看,两家的冲突还跟双方的理财习惯有关。每一年,父亲竭力把利润攒起来,日子过得相当拮据;而叔叔大把花钱,日子过得相当潇洒。所以,几年后父亲账面上的钱看起来越来越多,而叔叔总是到年底分红才能看到钱。
感情终究还是没闯过金钱这一关。叔叔和婶子先是对父亲越来越不满,后来对母亲也起了怀疑,以致合作不下去。于是,争吵一波接一波,两家人原本牢固的关系渐渐破裂了。
读小学的我,完全不懂大人的事。留在我脑海里的画面是,父亲和叔叔隔三差五动手互殴,母亲和婶婶谩骂不止。每到放学回家,看到父母气得饭也不做,骂声与哭声混在一起,我的心痛苦极了。
冲突的顶峰发生在一位同姓近亲老人去世,留下一处宅基地,他没有后代,去世前未安排遗嘱。母亲和婶婶都默认这处宅基地是属于自己的。两相争夺,母亲争不过年轻的婶子,心情落入谷底,陷入了长期的郁郁寡欢(或许是抑郁)。我常常看到母亲要么是在流泪,要么像祥林嫂那样到处找人诉苦。
那时的我天然地以为一定是自家占理,母亲被欺负了。加之,母亲常常给我灌输叔叔家的不是。我的判断必然是有失公允的:我把所有的错归咎于婶子,看她是所有问题的罪魁祸首。
于是,在一次放学后,年幼的我在自己家对着叔叔家怒吼,哭着谩骂,对象当然指向婶子。婶子并没有还击——或许她看我太小了吧。
常年的冲突给我带来的伤害是可见的。四年级时,我常吃完饭就呕吐。后来发现患了急性乙肝。疾病更加深了我对婶子的苦毒与仇恨。
静默不等于平静
父亲花了几年时间,终于与叔叔在生意上完成切割。母亲眼睁睁看着婶子办妥了对宅基地的继承,心不甘但也无力再去抗争。两家没有了利益交集,没了往来,纷争暂告一段落。只是怨恨始终搁置在那里,关系进入冰冻阶段。路上碰着了,父母和叔婶互不搭理,我当然也得照做。要么故意低头无视对方,要么给对方摆臭脸。那种煎熬尴尬的场面,一年又一年不停上演着。这种冷战甚至影响到我和叔叔家两个孩子的关系。我们之间也成了地表最近的陌生人。
读高中时,我两三周才回一次家。每逢回家,我都有一种冲动,想去叔叔家坐坐。一个原因是,我小时候去的次数太多了,那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另一个原因是,叔叔家的孩子上小学了,我太想和他们一起玩了。然而,感情一直被理性绑架着——我们是仇人,怎么能互相串门呢?
在我即将读大学时,这种尴尬摆在了桌面上。父亲宴请了他的朋友和远房亲戚,唯独没有给隔壁的叔叔婶婶发请帖。我想,父亲可能一边在喝酒,一边在心里叹息,把痛苦藏在心里。叔叔和婶婶听着隔壁推杯换盏,除了苦毒在加深,恐怕心里也不好受。
修复始于谦卑低头
2007年在我读大三这年,上帝怜悯,我成了两个家庭第一位信耶稣的人。大约一年后,母亲也归信了主耶稣。进入基督的大家庭,我兴奋地发现,虽然我曾是个苦毒的罪人,借着耶稣的恩典,也凭着信心,我已经被神赦免,与神完全和好了。
我意识到,既然如此,是不是也该与人和好了呢?我能感受到,父亲和母亲对叔叔婶婶的怨恨犹在。但圣灵在我心里的工作越来越强烈。我发现,在那些纷争中,不仅叔叔和婶子有问题,我的父母,包括我自己,都暴露了各人的自私、怒气、骄傲、贪心、自以为义。我无法改变叔叔和婶子,也无法劝动父母,但我当在主面前承认自己的罪,向神悔改。毕竟,我骂过人,苦毒过,仇恨过,以恶报恶过。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又到了一年的寒假,我再次回到老家。这回,我突破了父母的阻挠,突破了“两家是仇人”的理性枷锁,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带着礼物到叔叔家做客。
叔叔不在家,我向婶子表达了想念。婶子先是显得拘谨,不知所措,赶紧寻找叔叔“救场”。婶子端来一杯好茶,问了问我的学业和未来工作情况。我看到她脸上出现久违的笑容。我没有从她脸上读到一丝怨恨,甚至得出一个推论:她盼望这一刻已经好久了!
叔叔本来就是热心人,一见到我坚决留我吃饭。那时,我也释怀了,跟叔叔说:“你知道吗?我常常怀念小时候你带我打拳,骑摩托带我去洗澡!”叔叔也笑了,他无法用言语表达。同样,我能从他多了皱纹的眉宇间读到释怀——或许他也盼这一刻好几年了。
此后每年回家探亲,我常会去叔叔家坐坐。去的次数越多,关系也就变得更自然。
令我想不到的是,近几年,父母和叔叔婶子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但开始见面打招呼,遇到紧急事情会请对方帮忙,并且在一些家族事务上愿意坐下来好好商量。
既然母亲也信了主,我也在尝试帮助母亲走出曾经的黑暗,用福音的视角审视过去的得与失,用神的爱驱逐心里的苦毒与怨恨。母亲原本不识字,因着基督,她学会了阅读圣经。最近,她在读《以弗所书》,盼望她在与神和好、与人和好方面也能经历神丰富的恩典。
让基督的爱持续激励自己
信主17年了,我仍在许多人际关系上挣扎,包括与同工的关系、与岳母的关系、与之前同事的关系等,常有力不能胜的时候。但是,与叔叔婶子家和好这件事,让我看见了福音的大能。它一直鼓励着我看向基督,让神的话约束自己的心。正如钟马田所说:要教导你的心,不要容肉体对自己说话。
彼得对他的读者说,“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得前书》4:8)。这句话原本是劝告教会里的弟兄姐妹,我想用在不信的朋友家人身上也是合适的。这爱从哪里来呢?一个罪人怎么肯愿意心甘情愿地给另一个罪人台阶下呢?使我们放下身子低下头寻求与人和好的动力,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保罗说:“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哥林多后书》5:14-15)既然基督已经替我们死,我们的“老我”也与他一同死去了。这样,那些牢笼我们的思想枷锁,辖制我们的苦毒怨恨,也就无权在我们生命中作主了。既然主耶稣成了我们生命的新主人,就让这位新主人不断修复并重建我们受伤的人际关系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