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之殇–文/立言
又到母亲节了,我还记得2012年母亲节时,有一条新闻震动了母亲节的温情与温馨——一位母亲决定卖肾来成全儿子做“富二代”的梦想。
安徽卫视报导,在宁波打工的王女士接到儿子从广州打来的电话说“我想当富二代,我想有钱┅┅”,这位母亲几经考虑,最终决定卖掉自己的肾脏,为儿子筹钱。
据王女士介绍,她的儿子苹身一人在广州工作,收入不高。最近女友提出结婚,儿子顾虑经济原因未同意,於是女友提出分手。随後,儿子给母亲打了上面这个电话。
绝望的爱给绝望的你
在记者的镜头面前,王女士始终在流泪。红十字会拒绝了她卖肾筹钱的要求,她感到非常失望。当记者问她,卖肾不成将作何打算时,她的反应更加令人瞠目结舌∶“再不然我就用我的生命去给他做交换。”
“你觉得这样做值得吗?”记者的提问明显带著困惑。王女士毫不犹豫地说∶“值!我为他(儿子)感到骄傲!”
此条新闻甫一发表,即引起舆论哗然。
有人批评儿子,“都到了结婚的年纪,还在做啃老族”,“富人也是通过奋斗才有的今天,想当富二代,为什麽不争口气,让你的儿子做富二代?”
有人责备母亲,“糊涂、溺爱,这样做的结果是害了儿子”,“不说卖肾不成,就是卖得成,一个肾也不过数万元,离‘富二代’还差得远,等这些钱花光了,你身上还有多少器官能卖?”
也有人撰文说,中国的家庭伦理是畸形的,父母给孩子买房,指望将来孩子给父母养老,政府和社会没有给民众提供可靠的福利保障是根本原因。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道德、伦理和政府管理体制还差得很远。
看著镜头前泪流满面的王女士,听到她说为儿子感到骄傲,骄傲到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支撑他的梦想,笔者心情倍感沉重——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她却宁愿牺牲生命成全儿子,这份绝望的母爱推出了一个沉重的社会道德命题,冲击著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文明的底线。
投胎真是一个技术活
想成为富二代的,恐怕不仅仅是王女士的儿子。
网路流行语说,这是一个“拼爹的年代”。
处於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传统道德价值体系因激烈的社会竞争被弃之如敝履。在社会资源配置严重倾斜的今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处於社会金字塔底层的草民大众,面对竞争的压力,在底层挣扎的艰辛,以及被边缘化的种种情状,他们感到无助、怨怼和愤懑。
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仅凭个人奋斗从底层爬升,何其不易!想来王女士的儿子也是备尝奋斗的艰难与辛酸,才在无望中对自己的母亲发出“我想当富二代”的悲鸣。
如果他通过正常途径一步步奋斗,就能实现成为富人的梦想,又何需母亲欲卖肾以获取“血酬”?更何况,即使她成功卖肾,拿到手中的区区几万元钱对儿子的事业也不啻是沧海一粟!
在财富面前,贫弱者的生命是那样的软弱与苍白。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整个社会都在宣扬金钱至上和急功近利,这导致富人成为社会最受尊敬、最值得效法的偶像。
挥金如土、奢靡炫富的“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们,是当今活得最快意最潇洒的人,他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继承”父辈的优质资源。他们的“成功捷径”通过喧嚣、浮躁的媒体,刺激著大众的眼球,刺激著同龄人的神经,对社会文明底线造成强烈的冲击与反弹。无怪乎有网友发出“投胎真是一个技术活”的感叹。
可见,呈现病态的,不只是这份绝望的母爱,更是孕育这种“母爱”的土壤。
推摇篮的手推动世界
生命与金钱孰重?圣经认为,在上帝创造的天地万物中,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因为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的。中国古人也有类似的生命观,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就说∶“人受命於天,固超然异於群生。”
上帝珍惜人的生命,因为他看著这一切都是好的,并且将人安置在伊甸园里,让人看守上帝的创造。这就是圣经关於人类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基点。从这个基点出发,人类应该极力地去保护上帝所赐的生命,不能轻易毁坏,更不能随意剥夺自己和他人生存的权利。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推摇篮的手,也能推动世界。”母亲孕育了孩子的生命,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导至关重要。母亲面对贫穷、疾病和困苦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人生。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位正直、勤劳、善良、乐观的母亲,这样的家庭就是心灵成长的圣殿。
美国著名布道家慕迪出身贫寒,4岁丧父,母亲用自己的双手辛苦劳作,抚养9个孩子。慕迪很小就要靠擦皮鞋维持生活。母亲经常鼓励慕迪要自尊,要肯於吃苦、肯于奋进。
有一天,孩子们都睡了,感觉自己要崩溃了的母亲打开圣经,跪下来边哭泣边祷告∶“主啊,我怎能独自养育我的孩子们呢?”祷告许久,她睁开眼睛,泪水正好掉在这处经文上∶“你撇下孤儿,我必保全他们的命,你的寡妇可以依靠我。”(《耶利米书》49∶11)顿时,这位母亲大得安慰,她擦乾眼泪,靠著对上帝的信心抚养儿女。这位19世纪最伟大的布道家,就是在母亲泪水的滋润中逐渐长大。
圣经提醒我们∶“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麽益处呢?人还能拿什麽换生命呢?”(《马太福音》16∶26)又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书》6∶10)
金钱并不是罪恶,对金钱的贪欲才是罪恶。上帝把金钱和财富赐给我们,是让我们以管家的身份合理使用。
但世人往往被自己的欲望所淹没,视若不见,充耳不闻。更多的人则被人言蛊惑,被媒体“忽悠”,不但丧失了正确的判断力,而且还将错误的观念传播开来。最直接的,就是传给自己的儿女,将自己今生没有实现的富贵梦托付给下一代。殊不知,我们的前辈早就悟出∶“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但愿如王女士者和那些想成为富二代的儿女们能早日走出被误导、被“忽悠”的迷思;但愿推动摇篮的手,不要将我们民族的下一代推进贪欲的深渊!
作者来自北京,现居纽西兰,华文福音月报《晨星》主编。
本文选自《海外校园》118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