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爱让泪水变得甜蜜

是爱让泪水变得甜蜜–文/李欣林 点评/谈妮

12682893377686
英文 “I was born.”的直译是“我被出生了”,我觉得这说法更能表达∶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家庭、漂亮聪明或是丑陋愚笨。我时常感到沉重恐惧又无力改变。直到遇到耶稣, 只是抱著我、抱著我。

点评∶一般而言,有两种情形会令人感到生存的无奈∶飘忽的和强说愁的情绪,或是生活体验的结论。从本文看来,他过去对人生沉重、无奈与彷徨的感受,是十分真实的。有可能是因为在人生某个成长的阶段中,缺乏足够的爱、理解与支持,单打独斗的结果,影响了内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种不安全感通常会伴随著人的一生,如影随形。人也通常会本能地保护自己,遮盖或压抑这种感受。

不论男女,这种成长过程中的缺憾,也会使人内心的某个角落,始终存在著有一个脆弱幼嫩的孩子,孤单地蜷缩著,渴望有一双温暖有力的膀臂环抱,一个坚实稳定的肩膀可依靠。

那一阵清风

我11岁那年,父母离异,我跟随母亲一起生活。

点评∶现代独生子女不论父母或祖父母有多关爱,但普遍仍因缺乏兄弟姐妹而感到孤单。11岁,是开始要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此时不论男女,父亲角色的存在都日益重要;若说,青春期的孩子因正处在从孩童进入到成人的这个重大改变中,而好像在走钢索一般,那麽,父亲就是钢索下的那个保护网。有父亲的陪伴,会让孩子感到自信、安全和勇气。

单亲家庭不单单是少了一位父亲或母亲的陪伴,同时,剩下的这位往往因现实生活的压力,能给予孩子的关注和时间也更少了。这种不得已的欠缺,会使较多的孩子对人生的展望、自我的评价、关系的信任等,存著比较负面的态度。

08年高考的前夕,四川发生了8.0级地震,我家所在的德阳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地震将我们从高考的重压中短暂的解放,回到人类最基本的问题当中。在那个时候,每天都会亲历死亡、伤残、痛苦、眼泪。阴沉的天空,沉闷而泛著药味的空气,我们似乎都被什麽东西往下拖拽住著,透不过气来,也迈不开脚步。

大家的笑容全被吞噬掉了,灾民机械地等待救援物资,志愿者机械地重复自己的工作,虽然也会互相帮助,但是鲜少觉得温暖。

就在一个地方做完志愿者,又跑到另一个医院去做志愿者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圣经。当时,有几个从厦门大学赶来救援的研究生基督徒, 他们在医院门口摆了一个小摊,每天晚上为聚集的灾民或志愿者讲解圣经。我不能说他们举手投足间尽显上帝的光辉,或走路都带著一阵清风,但是毫无疑问他们是独特的∶平静而温暖。在他们身上,看不到那种随处可见的焦灼与无可奈何的消极情绪。

一连几晚,我都到医院跟他们交流,最後他们送了我一本圣经。在圣经的扉页上,我写下“是爱让泪水变得甜蜜,是爱给了这个世界希望,愿上帝爱我们,给每个人带去希望,阿们”。

上帝毫无保留又无所苛求的救赎种子,那一刻,就在我心中埋下了。

点评∶地震这种突然而来的大灾难,会激发人里面的善,使人们无私地彼此帮助,一起对抗共同的危机。但除非有特别的原因,救助者在满目疮痍的环境呆久了,再加上体力的透支,也可能会有创伤後压力症候群(PTSD)的现象出现。时间久了,也会出现相互埋怨的现象,更遑论喜乐、平安与希望了。

上帝是灵,基督徒走到哪里都有上帝的同在,即使是灾区,都有来自上帝的爱、理解和支持。这是为什麽作者会感受到基督徒身上特殊的气质,尤其是当名利都忽然间不那麽重要的时刻,往往更能觉察到这种因为生命内涵不同而带出的气质。

激情与悲伤

刚进大学的时候,我是一个非常激进的成功主义者,认为只有靠自己去达成梦想和目标,才能改变命运。我每天用名言警句激励自己;只睡4个小时;至少看一本借来却看不懂的书;名人的演讲必去┅┅那时,室友看我就是个机器人,每天风风火火,也不会说笑,谁都不放在眼里。

其实,我那个时候痛苦不堪,不清楚自己拼命追求的到底是什麽;陈安之说成功是快乐的,我却感受不到;有那麽多种“成功”的定义,哪种才是我想要的呢?是有钱,然後再让一群人知道我有钱,每天崇拜我?什麽才是想要的生活?如何平衡外界与自己内心的冲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走到最後,一回头发现自己走错了,该怎麽办?

周期性的悲伤,又让我觉得偌大的北京怎麽就容不下我?这样,我时而因激情而兴奋不已,觉得自己潜力无穷,万事皆有可能;时而又陷入悲伤当中,觉得无能为力、毫无意义。

直到有一天,我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林语堂的散文集,写的是林语堂对大自然的感悟。清风拂面,他舒心;树发新芽,他感动;鸟儿低鸣,他心中泛起涟漪。我才醒悟,原来还有这样的生活,生命有这麽多值得赞美的东西,单为追求成功而放弃,实在太不值得了。从此以後,我读书的目标从原来的成功学,转向散文、佛经、心理学。从克里希那穆提到《心经》,从禅宗到《老子》,从《论语》到佛洛德、马斯洛、肯威尔伯。

我不再激进到5点起来背英语,然後把目标到处贴,顺便鄙视别人没有梦想了。这些书让我受益非常多,可惜,我总觉得不满足,仿佛它们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点评∶作者想靠外在的成功来获得肯定,并有意无意地使自己更强大,以对抗或否定内心深处那个无助的孩子。由於缺乏爱,缺乏从爱来的肯定,情绪便总在自负与自卑、得意与沮丧中摆荡。

从名言警句,到人文心理,作者真正寻找的是一位生命导师,是灵魂的引路者。沉浸在知识中,能带给人们一些精神上的美感和满足,但却常无法真正满足灵魂深处的渴。

偶然与注定

大三,我偶然发现一个认识快一年的黑人朋友竟然是基督徒,特别开心。我问她能不能给我读读圣经,没想到她非常高兴地答应了,约好每个周二或周三晚上一起读圣经。

仿佛有一个世界向我打开了,美丽的景色接踵而至,让我应接不暇。那种荣耀,只要你看到一次,便终生难忘。那种从灵魂最深处生出来的平安与快乐是从未有过的,那种被强大的爱包围的感觉应该比海洛因还强,短则几天,长则一辈子。

那位黑人朋友的宿舍成了我的“避难所”,我任何秘密、不开心的事都可以跟她讲,而她总是能让任何冰冷的事变得温暖起来。每次交流完,接下来几天我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做事效率奇高,心情巨好。

我真的相信∶我“偶然”地从一个四川小城市,千里迢迢地来到北京读书;“偶然”地和一个来自南半球小国的女孩成为朋友;“偶然”地发现她是基督徒;又“偶然”地心血来潮要跟她读读圣经;然後“偶然”地看到上帝神奇的做工┅┅这一切“偶然”是“命中注定”!

点评∶人若在一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冷酷环境中成长,必然本能地会不相信周围的人。但事实上,人人都需要不带著功利目的、安全的爱。显然,黑人朋友的倾听,是一种简单的接纳,而不是“打分数”,这令他感到自己独特的价值,因此欢欣兴奋,充满干劲。
基督徒看这个世界与个人的存在,都是出於上帝至高爱的计画,而不是来自随机的命运或碰撞。但只有在上帝的启示中,我们才能真正透过心灵之眼,“看到”这种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这种出於计画,有意义的存在,也确实安慰了我们彷徨的心灵。

不同的握手

有位姊妹跟我讲过一个比喻,上帝和人握手,和人与人之间的握手是不一样的。上帝和人是相互握著手臂,人这边松开了,上帝的手却永远不会松开。

接下来几个月,激情慢慢淡了下来,我懒懒地去去教会,有时候也祷告一下。直到有一天,听说关系一直很好的张老师受洗成为了基督徒,在寝室和室友讨论了好半天,觉得张老师真是太幸福了,心灵找到了的寄托。那时,我们已经开始相信,有所信靠是比没有信靠幸福得多。

没想到,在耶稣受难日,我一个人在学校电梯里被困了1个多小时。就在电梯门刚被敲开一个缝时,收到张老师的短信,邀请我去一个音乐会。

在音乐会上,我认识了阿蝶哥和小鱼姐。阿蝶哥是“问答机”,什麽问题都能解决。小鱼姐写了一本自传,里面的故事让我感动异常,特别是他们俩谈恋爱的故事给了我非常多的鼓励。他们家每周都有聚会,我後来几乎每次都参加,每次和他们的交流都受益匪浅。张老师歌声动人,用她老师特有的方式悉心教导,给我们帮助。赞!

那次音乐会也让我彻彻底底地爱上了赞美诗,并把听到的歌从网上下载下来每天听。还有饭店的老板Bing的生活态度也给了我不小的震撼,Bing原来是学设计,後来做广告做到了全中国广告前50人的成绩,非常成功。但他将自己放得很低,再成功都没有成功的架子,他追求的是生活最原本的滋味∶爱好,亲情,关心,祝福等。

点评∶青春,不愁激情,但常缺乏坚持;作者有许多行动仿佛是出於理性的判断,但实际上受驱使的,是内在的冲动。从他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每一个新方向,都是非常努力和勤勉地全力投入,但我们也可以说,他充满了青春的躁动;他欣赏别人珍视家庭、亲情,但在他勇敢、不受限制地追求人生的过程中,完全没有提到家人。教会真正吸引他的,不是真理的答辩,而是温暖的人际关系。

天上的父亲

我曾花了很长的时间读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想发现我成长过程到底缺失了什麽。虽然口头上从来不承认,但我知道我心里其实一直为父母的离异耿耿於怀,埋怨父亲没有在该关怀我的时候关怀我,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我和很多我认为有“力量”的同学聊过“父亲的关怀应该是什麽样子?”我想知道是怎样的生活背景,给了他们这样的力量?
但是,我越了解越觉得没有希望,因为成长过程是不可逆的,而极可能我要带著这样的不完整去度过一生。所以我也只好自我安慰∶“没有遗憾的生命才是真的遗憾”,“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种不完整构成了不同的部分”。

直到遇到那本一眼相中的书——《我心狂野》。後来小鱼姐把这本书做为礼物送给了我。《我心狂野》是一本描述一个男孩成长的发展心理学通俗读物。作者是基督徒,也是心理谘询师。他从一个特别独特的角度来解读圣经,讲男人是生於荒芜,也要回到荒芜严酷的环境中去,进而演绎出男人的本性是冒险,然後讲男人成长过程中,哪个阶段应该受到怎样的刺激和引导,才有助於男人成长为一个有力的、勇敢的、有担当的的男人。

书中有一个理念让我兴奋不已,就是当你成为一个基督徒时,你会在耶稣里获得新的生命,上帝是亲自教导你的父亲。哇,天下还有哪一个父亲能比得上上帝呢?能重新活过一个健康的、真正像男人一样的生命,有上帝这位慈祥又不失严肃的父亲,还突然多了好多弟兄姊妹,不再是独生子女了,大家相亲相爱,真是太划得来了!

上帝真好,当我还在门外徘徊,正在犹豫要不要叩门的时候,上帝已经主动打开门迎接我,抚摸我,他的爱,像阳光一样,温柔温暖地包围著我,并给我完全的自由。

点评∶心理学是经过观察、收集资料後整理发展出来的各种理论,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人性或人生,但却无法揭示人性或人生的全部及本质。生命基本的问题,必须通过灵性来解决。

人在天性上,无法完全接受自己的丑陋,那会令我们感到难堪,感到羞耻,感到自己没有价值,甚至无法立足。心理学在这方面,能帮我们找到一些出路,让我们明白原来自己只是一个受害者,使我们的丑陋合理化。

但事实是,即使是完全没受过伤害的成长过程,也无法使我们成为一个完美的、不带罪性的人。罪性在适当的机会,会在我们心里产生嫉妒、愤恨、自私、自怜┅┅并免不了会伤害他人。只有在上帝的光与爱中,能让我们看得清,并敢於正视自己的丑陋而不致绝望。

像是一盏灯

我知道很多弟兄姊妹信主是从认罪忏悔开始,我是学经济的,是从计算投入产出比开始的。信主前,我的世界观是不清晰的,爱情观是摇摆的,价值观是散乱的,标准是不统一的;而信主之後,我一下子得到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完整的爱情观,完整的价值观,而且,天啊,他们还是在同一个系统里相辅相成。

在过去,所有的事情都靠我自己,而信主後就突然多了一群兄弟姐妹,而且遍布世界各地,去哪玩都能遇到“熟人”了。不信主的价值观很容易被环境同化,很可能慢慢变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而信主後至少有一本圣经摆在那儿,有一根准绳可以比量。

如此,只需一次投入,生产力就这麽高,要好好考虑一下。

主牵著我走的过程,像是拿著解剖刀解剖自己,他像是一盏灯,一点一点照亮我心中的阴暗角落,让我看到自己是多麽残缺,破败!

一开始,我还觉得自己挺像个义人的,後来才明白主真的是来招“罪人”的,而我就是那个“罪人”!这个过程有撕心裂肺的痛苦,有捶胸顿足的无奈,有拿把日本武士刀切腹以换取原谅的冲动。但与以前自我反省不太一样的是,这次有了希望,我清楚的知道,我是往前走的,而这给了我以往没有的安宁,知道它来自那个至高无上的存在。

作者现居北京。

本文选自《海外校园》117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