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宇宙的被造或被设计的特质主要有两个证据——“时空有始”和“宇宙微调”。
文/基甸
《诗篇》19篇是我最喜欢的圣经篇章之一,它以恢宏而优美的诗句开头:“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篇》19:1)
这可能是几千年前一位牧羊人——年轻的大卫,在完全没有光污染的以色列旷野的夜晚,观看满天的星斗,心被恩感,在圣灵的感动中写下的诗篇。
古代诗人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天文学、宇宙学知识,但我认为,现代科学的一些新发现,的确印证了“诸天”“穹苍”(古人对宇宙的称谓)背后有一位大有“手段”、智慧和荣耀的创造者、设计者。
现代天文学、宇宙学的一些新发现,佐证、支持一个观念: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的产生和存在并非偶然,宇宙和人类的生命背后,有一位智慧、理性的设计者、创造者。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宇宙的被造或被设计的特质主要有两个证据——“时空有始”和“宇宙微调”。
轰动性的新闻
2016年2月11日,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团队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来源于双黑洞融合的引力波,一时间,这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轰动新闻。其实,“科学家观测到引力波”成为头条新闻,这并不是第一次。2014年3月17日,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也曾经宣布利用BICEP2探测器在宇宙微波背景中观测到源自宇宙“大爆炸”(the Big Bang)的引力波。
当时,媒体的报道都侧重于引力波与大爆炸之间的关联,国内一些媒体称“天文学家已找到宇宙大爆炸的决定性证据”;PBS(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台)的标题是“引力波揭开宇宙起始的面纱”;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博客文章说:“(引力波的)新发现对于犹太教、基督教传统有显著的意义,它为基于圣经的信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虽然,在后来的验证中,2014年那次的发现并没有真正被证实(无法排除星际尘埃的可能),但引力波跟大爆炸确实关系密切,大爆炸留下的背景辐射是引力波的来源之一。(参基甸《引力波与大爆炸的关系》)
科学家们仍然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能观测到源自大爆炸的“原初”引力波。引力波的研究也将进一步为人类对大爆炸和宇宙起始的了解提供帮助。另外,引力波不是大爆炸理论唯一的证据,大爆炸理论早已得到其他的科学实证证据(如宇宙背景辐射)精确而广泛的支持。
时空本有起始
大爆炸理论指向宇宙的开端。它表明,宇宙并不像以前一些科学家认为的是“自有永有”,即“稳定态理论”(Steady State Theory),时空是有起始的。很多科学家都意识到,宇宙有开端,时空有起始,是非常有“神学意味”的事情。
圣经的第一句就是“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创世记》1:1)。如果时空没有开始,就谈不上“起初”,每一个有起始的事物都必然有其起因。宇宙既然有开始,那它必然有起因。从而,时空有始指向一位宇宙的设计者、创造者。(参基甸《为什么大爆炸指向宇宙有一位设计者?》)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加斯特罗(Robert Jastrow)有一句名言,常被人引用。他说:“对一个终生信靠理性力量的科学家来说,这个(指大爆炸的)故事像恶梦一般完结。他业已攀向无知之山;他即将征服最高山峰;当他翻越最后一块岩石,却遇见一群已经在那里坐候数世纪的神学家。”
圣经早在几千年前就认定的“时空有始”,得到了今天最新的天文学发现的有力支持。这不是“马后炮”,不是“宗教抱科学的大腿”,而是上帝的特殊启示(圣经)与上帝的普遍启示(科学发现)相和谐一致的佐证。
20世纪哲学大师傅卢(Antony Flew)从一个无神论“旗手”转变成一个有神论者,大爆炸(时空有始)的证据也是其转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参临风《20世纪无神论旗手傅卢是如何走向有神论的?》)
微调精妙之至
宇宙背后有一位设计者、创造者,其另一个现代科学的佐证是宇宙的“微调”(fine-tuning)。这是指,在宇宙当中,很多的物理常数要“恰恰好”,要在极其精妙的水平上达到平衡,我们所处的宇宙才能够存在,我们的生命才有可能存在。
物理学家梅纳(Ulf-G Meissner)说:“我们所生活在其中的宇宙是由一些特定的参数定义的,这些参数取得某些特定的值,使其似乎专为生命而定制,其中也可能包括地球上的生命。”
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戴维斯(Paul Davies)发现,如果宇宙中的强核力与电磁力的比例,增加或减少10的16次方分之一,星球就无法形成;如果电磁力常数与引力常数的比例,增加10的40次方分之一,大的星球就无法存在;减少10的40次方分之一,小的星球就无法存在,而宇宙的存在需要同时有大的星球和小的星球。
有人形容,10的40次方分之一相当于用一粒小子弹,去射中200亿光年以外的一枚硬币的几率。
根据物理学家、数学家彭若斯(Roger Penrose,霍金的同事)的计算,可以观察到的本宇宙,如果是全靠偶然随机产生,其出现的几率是10的n次方分之一,而n本身是10的123次方之巨!如图所示:
曾支持“稳定态理论”的物理学家霍伊尔(Fred Hoyle)表示,宇宙的微调使他的无神论信仰大大动摇。他说:“对这些事实基于常识的解释,表明有一个超级智慧干预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从这些事实所计算出来的数字,对我来说有压倒性的说服力,这个结论几乎是毫无疑问的。”
现代天文学对宇宙微调的揭示表明,整个宇宙似乎都是为了人类生存而被创造的。NASA天文学家欧基弗(John O’Keefe)说:“按照天文标准,我们是一群受宠过头、珍爱有余、呵护备至的受造物。如果宇宙不是受造精密得无以复加的话,我们压根儿就是子虚乌有的了。我认为,这些境遇表明宇宙是为了人类生存而被创造的。”
宇宙源于偶然?
尽管,宇宙背后有一位设计者、创造者即“超级智慧”的观念,在现代天文学有“压倒性的说服力”的证据,今天仍有许多科学家坚持宇宙背后没有设计者、创造者这一自然主义无神论哲学。他们坚持相信,宇宙是通过偶然、无目的、没有设计的“纯自然”进化过程产生和进化而来的;他们从自然主义的前提和预设出发,对时空有始和宇宙微调提出自己的解释。
有一种消解时空有始的理论,认为宇宙可以自我维持、无限循环——一个宇宙坍塌了,另外一个宇宙又产生,往复轮回,这样就避免了起始的问题。《华尔街日报》一篇评论对此指出,如果大爆炸理论被现代科学所证实,那么“这种无限循环的宇宙理论就可以下课了”。
我看过一场关于“上帝与宇宙学”的电视辩论。加州理工大学物理教授卡罗尔不承认宇宙有起始,他用来反驳的证据,一是他和同事提出的一个建立在熵值理论上的宇宙模型——“双向双头时间箭头”模型,在其中“时间可以倒流”,让人感觉更像是科学幻想;二是多重宇宙(multiverse)理论,他相信,如果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以外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宇宙,我们的宇宙就可以不存在开端。
多重宇宙理论也被一些科学家用来解释宇宙微调。霍金在《大设计》一书中转述了他人认为宇宙微调是“有关目的和设计的压倒性证据”的看法,但他说,“多重宇宙的概念……使得太阳系的环境巧合变得寻常”,“可以解释自然定律的微调,而不需要一个为我们创造宇宙的仁慈的造物主”。
宇宙出于设计!
但是,为什么多重宇宙就不需要创造者了呢?这不过是把单一宇宙是否有创造者的问题推向极多的宇宙而已。而且,要打消宇宙微调极端精妙的特质,使宇宙微调那难以言喻的“巧合变得寻常”,所需的多重宇宙得有多少重呢?
卡罗尔说,“多重宇宙”是指10的500次方重。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宇宙有设计、有创造,那他就需要相信在我们能够感知的这个宇宙以外,还有10的500次方个其他宇宙。这是何等大的信心!这比相信“本宇宙有一位设计者、创造者”所需要的信心要大得多。而且,引力波和宇宙微调是确凿的、可观测的实证,而多重宇宙是无法观测和实证的纯理论、纯“概念”。
否认宇宙微调背后有超自然因素的另一个理论是所谓的“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简单地说,就是“宇宙必须与观测它的智慧生命相匹配”——如果宇宙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就不会有智慧生命,我们也就不会在这里谈论它了。
但“人择原理”其实是一种语义重复,并没有解释宇宙微调的原因;而且,“人择原理”有因果倒错的问题:人类智慧生命的存在是宇宙微调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
物理学家温伯格(Steven Weinberg)曾说:“宇宙越是看起来可以理解,就越是似乎没有意义。”如果你不相信宇宙后面有一位智慧、理性的设计者,那么宇宙的微调就确实很难有合理的解释。但如果你相信宇宙是由一位智慧、理性而超越的设计者所创造,那么,宇宙精美无比的设计不但合理,而且值得我们感恩。
信,仍需信心
尽管现代科学为宇宙有一位创造者、设计者的观念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相信上帝的基督徒可以用现代科学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虽然科学家都宣称,愿意秉持“一个好的实证证据可以抵得过千万个吹得天花乱坠的理论”的科学精神,但科学并非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是绝对客观和中立的。科学研究也是有“范式”的,每一位科学家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的哲学、信仰前设,而这一定会影响他对科学数据的解读。在今天的科学界,自然主义哲学似乎已经成为“主导范式”,变成科学家默认的“行规”。
而且,即使有人像霍伊尔或傅卢那样,承认现代科学支持宇宙有一位创造者、设计者的观念,反对基督教信仰的人仍然可以说“这位创造者/设计者也不一定就是你们基督徒相信的上帝”。
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对的。
基督徒所相信的上帝,不仅设计、创造了宇宙与大自然,他还掌管历史、施行救赎,他还是“道成肉身”“三位一体”的上帝。基督教信仰是一整套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但包括上帝的创造(“我们从哪里来”),还包括人的堕落、罪性、基督的救赎和世界的结局(“我们往哪里去”)。
相信上帝的存在,不只是承认上帝的普遍启示,还需要接受上帝的特殊启示,所以还是需要信心。相信宇宙有一位创造者、设计者,对深受无神论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只是迈向基督信仰的第一步,但这并非没有意义,因为它至少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基督教信仰与科学相冲突”的迷思,这是我们信主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作者现居美国,OC同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