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远志明,徐家薇(整理)
中国人自”五四”以来,便尊崇科学和理性。整个现代文明也都是靠科学和理性发展出来的,它们确实为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福利。但我认为科学与信仰是不冲突的。在大陆读哲学的时候,其实我已经相信在冥冥之中,在宇宙万象之后,有一个人们看不到的本质,那就是神,也就是万物藉以运转的道。什么叫做道?道包含着所谓”规律”,我和一些哲学朋友曾经开玩笑说: “什么叫规律?规律就是上帝的表征,因为上帝就是自有永有的。人一定要遵从这个规律,人不遵从它,就受惩罚,这就是上帝的作为。”
虽然我们有这个思想,但我们却抗拒接受基督教,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在国内我们根本不可能接触基督教,不知道真象是什么。第二,我们所受的教育,产生科学和信仰的矛盾。即使今天,在大陆仍有一个绝对的理念,那就是,无论什么东西,如果不是建立在科学和理性上的,它就是靠不住的,是绝不能相信的。这种观念在我接触基督教后,才逐渐打破了。
在信仰的追求中,我意识到,人需要的不仅是理性,还有灵性;人人都会有灵性的饥渴。一个完整的人理当是丰富的而不是单薄的。一个只靠理性、逻辑而生活的人,得不到丰盛的生命。我觉得理性是用来应付这个世俗世界的,比如如何赚钱、如何取得学位、如何掌握人类知识、如何开采资源等等。但是关于如何真诚的爱人、如何面对良知、如何获得内心的平安喜乐、如何了解人生真正的意义这类问题,的确只有在灵命的深处才能探索出来。一个人赚得了钱财,得到了名望,并不等于他心灵的安宁幸福。灵性的贫乏与饥渴,绝不是身外之物可以填补的。
我意识到,把一切可靠性都建立在理性上的理念是不对的。其实每一个人的身上,有理性的部分,也有灵性的部分,然而要把灵性焕发出来,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相信神。因为人的灵性,是神赋予的,神造人的时候,将祂的灵放在人的心中。人的灵性就像一滴水,它来自大海,如果不归回大海,就会干涸,就会消失。人的一生就是这样转眼过去,如果把它放回大海里,它就与海合一得到永生了,永远不会再干涸了。这正是耶稣所说: “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
我很崇敬爱因斯坦那句话: “我终生从事科学研究,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科学不过是儿戏。”爱因斯坦还说,凡是严肃的科学家,面对宇宙如此的奥秘与和谐,不可能不想到上帝。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越是深入研究宇宙的奥秘,越是承认自己的渺小,自己的无知。反而我们这些一知半解的人会说: “上帝是什么?信上帝不符合科学”,用科学来否定信仰,否定上帝,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历史性的大悲剧。科学是什么?科学不过是人类智慧将已经存在的自然规则发现描述出来而已。关于这规则是为什么和根据什么创立出来,人类恐怕永远不可企及。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他不能理解超乎自身理解力以外的事务。我们常说: “人的常识是最可靠的,如不吃就饿,不睡就困,干活多就累,这是常识。人总是要死的,这也是常识,这些常识是最可靠的”。但是常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它一旦成为常识,就绝对排斥它以外的任何东西,凡是不符合它的,它就不承认;然而在它以外,确实还有很多东西, 它压根儿包含不了!其实人的知识(包括常识)是不断在改变的。一百 年前的知识今天来看许多是不对的,同样的,今天的知识,以后来看又是落伍的。这么说,我们怎能把今天的科学和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呢?您若愿意藉着信仰这条路来探讨人生的真谛,您一定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作者原在北京人民大学攻读哲学,曾与苏晓康等合撰《河殇》电视节目稿。八九年至巴黎、美国,任访问学者。现于密州Jackson进修神学。本刊上期(创刊号)曾刊登他92年9月的演讲稿《失了大地,得了天空》,本文是他该次演讲的另一部份。今年3月12–14日本刊将在洛杉矶举办远志明演讲会,欢迎参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