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小安
基督徒的信仰超越理性,却不违背理性。《彼得前书》3∶15教导我们∶“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因此,基督徒应该说出自己信奉耶稣的理由。这不仅能帮助慕道的朋友,而且能够坚固自己的信仰。基督徒信耶稣的理由,有个人和普世两个方面。个人是指信主的个人经历或个人见证,普世是指基督徒信主的真理基础。个人经历或个人见证是因人而异的,真理基础则是普世共同的。这两方面都很重要,结合起来更有力量。
本文要讨论的,是信仰的普世真理部分。我们信耶稣的理由有3个∶
1人都有永生的渴望,只有耶稣能赐人永生。
2人都要活得有意义,只有耶稣使我们的人生有永恒的意义。
3人都想做好人,只有耶稣使我们做新人。
一、人都有永生的渴望,只有耶稣能赐人永生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是∶动物只有求生的本能,人则有永生的渴望。
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有永生的渴望,是我发现自己担心母亲会死的时候。每当我想到有一天母亲会离我而去,我就非常恐惧。
长大了一点之後,我意识到自己也是会死的。我开始设想自己死了是什麽光景,我就更加恐惧。为了逃离这种恐惧,我竭力将这些想法压抑,不去触及。
人人都听说过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故事。秦始皇40岁就统一了中国,之後他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他听信方士徐福的话,相信东海之中的一个岛上,有长生不老之药。他出资给徐福出海寻找。徐福一去就是2年,回来後告诉秦始皇∶海上有大鱼,必须造大船,并且预备弓箭手才能出海。秦始皇就造了大船,预备数百名弓箭手,带上粮食、水和童男童女。徐福出海以後,一去不回(听说是去了日本)。秦始皇大怒,杀了不少方士,仍然找不到长生不老药,50岁就去世了。秦始皇以後,中国人没有停止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没有停止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然而寻找、追求了二千多年,徒劳无功。
并不只有秦始皇一个人渴望永生,更不是只有我一人害怕死亡,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永生的渴望。只要考察一下中国文化,就会意识到这一点。影响中国文化的流派主要有3家,就是儒、释、道,这3家都有对永恒的渴望。
儒、释、道对永生的渴望
儒家秉承的是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思想。儒家对永生的渴望,从4个方面显露出来∶
第一方面是渴望子孙後代的永远延续。所以,儒家有所谓“不孝有三、无後为大”。意思是∶最大的不孝,就是没有後代。
2011年11月18日《都市报》上,有一篇报导∶一个女子,因为一次意外流产,一侧的输卵管被切除,怀孕的机会从此减少一半,因而被迫离婚(她丈夫屈从母亲的压力)。可见儒家传统的力量有多大。
第二、三、四个方面是“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儒家因为不知人死後的去向,永生的渴望只能透过後代、功德、道德、名声、著作、思想等千古流传而满足。由此我们能明白曹操的名言∶不能留名千古,也要遗臭万年。
道家对永生的渴望,则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哲学的表达,一种是宗教的表达。哲学的表达,是所谓“生死齐一,归回自然”的思想,不看重个体的生死,追求个体与宇宙整体合一,从而达致永恒。
宗教的表达,就是追求长生不老。受道教的影响,中国人追求长生不老持续了近两千年,直到近代唯物主义思潮兴起,才逐渐式微。这种追求还促进了中国古代的炼金术和炼丹术的发展。
正宗佛教虽然不相信个体灵魂的永存,却相信轮回论和脱出轮回,以此折射出其对永恒的渴望。
三家理论的缺陷
虽然每个人都渴望永生,但无人能解决死亡难题。孔子一生教导人做人的道理,但他的教导中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对永生无知。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问他∶“敢问死?”孔子回答∶“未知生,焉知死?”但如果连人死後会如何都不知道,就怎能谈得上解决死亡的难题呢?
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屡遭失败,经过近两千年的努力,可以说被“证伪”了。道家哲学教导“生死齐一”的思想,本质上是一种自然主义的人生观,认为生与死都不过是自然现象,所以,劝导人以平常心来面对生死。这是将死亡合理化或自然化的作法,根本谈不上解决了死亡问题,当然也不能满足人对永生的渴望。
中国文化无法满足对永生的渴望,这为佛教在中国的流行铺平了道路。佛教对永生有一套说法,就是轮回论和脱出轮回。“轮回论”建立在“善恶报应”和“生死轮回”这两个前设之上。它似乎满足了人对永生的渴求,也在劝人向善避恶上有一些作用。然而轮回论牺牲了个人或自我的独特性和连续性,因此跟中国传统中对祖宗的崇拜是冲突的。
轮回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死亡问题,只是对人死後的去向提供了一种解说而已。这种解说既得不到证实(谁知道自己或别人的前身後世是什麽?),同时也包含了内在矛盾,因为“生死轮回”其实跟“善恶报应”不能协调∶虽然人知善恶,也行善恶,但一棵树、一条虫又如何分辨善恶呢?
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总之,死亡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无论你有多少财富,无论你有多少学识,无论你有多麽优越的地位,无论你取得多大的成功,你都一样地面对死亡。
当今科技一日千里,人类可以征服太空,进入原子、核子世界,但对死亡却跟远古时代一样,无能为力。尽管现代科技十分发达,医疗技术也有长足进步,人的平均寿命虽有提高,但仍不能解决死亡问题,更不要说永生了。
只有耶稣能够赐给人永生。《约翰福音》3∶16说∶“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耶稣不仅自己从死里复活,而且应许跟从他的人都要死里复活,进入永生。
这是我们信耶稣的第一个理由。
二、人都要活得有意义,只有耶稣使人生有永恒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当人不去想的时候,觉得一点没有问题。然而只要深入思想,就会发现人生虚空、无意义。
仍是水中捞月一场空
记得几十年前,中国大陆有过一次全国范围的“人生的意义”大讨论,却没有得出任何公认的结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著名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将人生的虚空十分深刻地描绘了出来。这篇小说的情节非常简单,大致分3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一个老渔民,运气不佳,常常捕不到鱼,因而穷愁潦倒。
第二部分描写这个老渔民一次独自出海捕鱼,终於钓到了一条大鱼。由於鱼太大,船太小,这条大鱼带著鱼钩,将老人的船一直带往浩渺无边的深海。经过二天二夜的拼搏,老人历尽千辛万苦,终於捕杀了这条长18英尺、重1,500多磅的大鱼。
第三部分,这个老渔民拖著捕获的大鱼返回,但一路上不断遭到鲨鱼的争夺。最後他精疲力竭,所捕获的大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子。
这个老渔民的经历,正是我们人生的写照∶开始的时候,我们往往苦於没有赚钱和成功的机会。等有了机会,又被工作或事业紧紧地拖著走。最後,创业成功了,又要为守业拼搏,直到用尽最後一丝气力。到头来,仍是“水中捞月一场空”,逃不过衰老、疾病和死亡的结局。
生活的忧虑越来越多
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是所谓“目标导向”的人。我们的目标往往很明确,我们也达到过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但成功并没有为我们带来生命的意义和满足。
在信主以前,我的人生哲学就是追求成功。我相信人生的意义就是成功∶成功,人生就有意义;不成功,人生就没有意义。我下农村插队落户,又进工厂。1977年恢复高考,我成为文革後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後,我留校任教,接著考上研究生。研究生刚毕业,就出国留学,攻读粒子物理博士学位┅┅
我虽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但心里总是得不到满足,反而觉得生活的忧虑越来越多,生活的担子越来越重,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
1989年底的事件,成为我人生的转捩点。我原打算学成回国,回到母校教书育人、做物理研究。这是一条既定的坦途,然而因此事件,我被迫在国外重谋出路。
我虽然获得了博士学位,却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所以心中没有一点成功的快乐,反而充满了失落感,以及对前途的忧虑。我觉得,虽然自己经过多年奋斗,获得了物理博士,但这个世界并不需要我。我在这个世界是个多馀的人,一点价值也没有!我深深感受到人生的虚空。
主观核对总和客观检验
有一位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说过一句名言∶“人生注定有两种痛苦∶一种是目标达不到的痛苦,另一种是达到了目标,却发现仍然不满足的痛苦。”
请问∶哪一种痛苦更严重呢?我过去认为,第一种痛苦最苦。後来,我意识到,其实後一种痛苦更严重。因为第一种痛苦还存有希望,第二种痛苦却使人绝望。
前面提过的孔子名言“未知生、焉知死”,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问题在於,如果我们不知死後的去向,又如何知道今生如何度过呢?对死後的无知,令无数人陷在一个生和死的断裂、矛盾中∶一方面,人人都渴望永生;另一方面,一生都在追求世上的事物,这些事物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全都失去意义。
我们许多人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如财富、名誉、地位、权势、享乐等,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转眼成空。由此看到,活著与有意义地活著,是根本不同的。许多人活著,但只有少数人有意义地活著。
这里存在两个检验∶一个主观核对总和一个客观检验。
主观检验是∶如果一个人有一个甘愿为之而死的人生目标,他就是有意义地活著,反之,就仅仅是活著。
客观检验是∶如果一个人能回答这3个问题∶人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人活在世上究竟是为什麽?他就是有意义的活著;反之,他就仅仅是活著而已。
这些人生的基本问题得不到解答时,人生的意义就始终是空虚的。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人生如一片云雾,转眼消散;人生如流水,一去不返回;人生如花开花落,来去匆匆。古人对人生有多少感叹,今人也一样。
只有耶稣带给人生永恒的意义。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只有耶稣使人与创造主──父神,与上帝和好。从此我们知道人是从上帝而来,是上帝按照他的形象创造的杰作;也知道我们将来要往哪里去,就是与天父和主耶稣永远同住。我们今天在世上度过的每一天,都是为永恒预备。我们今天在世上活著的意义,就是为主而活,为荣耀上帝而活,为完成上帝在我们身上的旨意而活。
这是我们信耶稣的第二个理由。
三、人都想做好人,只有耶稣使我们做新人
每个人都想做好人,中国人更是如此。因为受孔孟的影响,中国人历来重视怎样做人。但是,几千年来,真正的圣贤、君子却并不多见,现实生活中多是懦弱的人、圆滑的人、复杂的人、矛盾的人。
人比较容易看清楚别人的恶,对自己的恶却视而不见,对人的邪恶本性更缺乏深刻认识。根据圣经,人有罪性,人因堕落而有天然的犯罪倾向。
人也有良心。正如孟子所言,人都有恻隐之心,看到小孩子掉到水里,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抢救;看到弱小或穷乏的人,就会情不自禁地动怜悯之心。但是,当人受到极大的试探和引诱的时候,如在色情、财富或权势的引诱下,或与他人发生根本利益的冲突时,人的罪性就会暴露无遗。
例如,在正常情况下,人都愿意说诚实话,做正人君子。但是,在面对极大的色情、财富或权势的引诱时,人还能正直、诚实到底吗?
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古代人努力做好人,主要表现在道德和宗教这两方面。人修身养性是好的,但是,对於克服罪性却用处有限,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不能解决罪性的问题。在犯罪的人当中,不乏有道德、修养之士。
中国的传统宗教,则是要人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提升境界,本质上是对自我完善的追求。这样的宗教,并不能解决罪和罪性的问题。道理很简单∶就像人无法拉著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拉离地面一样,人也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克服内心的罪性。
现代人努力做好人,主要表现在“变革社会制度”、“繁荣经济”和“普及、提高教育”这些方面。但历史证明,变革社会制度既不能解决社会罪恶,也不能解决个人罪恶。
20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人们曾经相信,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只要推翻了私有制,实行了公有制,就能逐渐减少和消灭人间的罪恶。然而,事实证明,公有制并不能提高人的劳动积极性,反而使劳动积极性下降,使生产力降低。这是什麽原因呢?原因就在於人的罪性、人的私心。
而且,公有制仍然离不开领导和权力。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按理说是人民的公仆,然而实际刚刚相反。这是什麽原因呢?原因就在於领导者也是罪人,也有罪性,因此也会犯罪、以权谋私。绝对的权力,必导致绝对的腐化。
还有人相信,只要发展经济、提高教育水准,就能解决罪恶问题。但是,我们看到全世界经济最发达、教育最先进的国家,也是离婚率最高、毒品销量最高、青少年犯罪率最高的国家。
当人类进入21世纪,无论东方、西方,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上都有那麽多不公、剥削、欺诈、陷害、冤屈、贫穷、疾病、谋杀、强暴、虐待、毒品、以权谋私、知法犯法┅┅
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人无法自救,只有耶稣能把我们从罪恶中拯救出来。《约翰福音》3∶17说,“因为上帝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耶稣应许每一个信他的人,罪得赦免,并且被宝血洁净──我们罪的问题就此解决。无论一个人犯过什麽不可饶恕的罪,上帝都赦免。并且,他被耶稣的宝血洁净。罪疚感和羞耻感不再继续缠累他,罪的刑罚和诅咒也远离他。他从罪的重担下解放出来,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开始全新的生活。
《哥林多後书》5∶17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耶稣应许一切信他的人,不仅罪得赦免、脱离罪的权势、脱离死亡的恐惧、有复活的盼望,而且,他更赐我们一个新生命,能够在地上活出荣神益人的生活,并且将来进入永远的荣耀。
只有耶稣使我们成为新人,这是我们相信耶稣是唯一救主的第三个理由。
作者现于加拿大温哥华牧会。
本文选自《海外校园》115期
(图片来自网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