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爆红网路的文化解读/立言

文/立言

 

一个无厘头的涂鸦,引来众多的围观和追捧,这无疑反映了草根大众的一种社会文化心态──颠覆历史传统价值和精英文化,崇尚个性与自我表现。这种心态借微博领域的高参与性与高互动性之势,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这场充满表现与分享欲望的网路狂欢。然而,透过“杜甫很忙”这一娱乐表像,在喧闹和嘈杂的背後,浮现出的是人文精神的迷失,这才是问题的真正所在。
杜甫最近很忙
2012年是中国“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
近日,“杜甫”一词出人意外地在网路上迅速爆红,高中语文课本里的“诗圣”画像不断被“再创作”。杜甫的“变身”或手执机关枪,或脚踏摩托车,或身穿篮球衣甚或怀抱美女,他陆续“扮演”了狙击手、送水工、肌肉男、短裙女郎,乃至高达战士、杰克船长等影视或动漫角色,这些涂鸦在微博上疯传,跟风者如潮,竟导致高二语文课本在市场上脱销,因此网友戏称“杜甫最近很忙”。
相应的,文化界对此的反应也“很忙”。
反对者说,这是典型的恶搞,是庸俗文化,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轻慢,是当今充溢浮世的拜物心态和人文精神的迷茫!成都杜甫草堂方面表示,一些恶搞杜甫的涂鸦很“不雅”,呼吁网友对杜甫以及传统文化保持尊重。赞成者则说,这是一种放松和娱乐,让大家都记起杜甫,是个好现象。也有人说,这是近年流行於亚洲欧美的“漫画减压风”,通过涂鸦来发 情趣。
据统计,同样被恶搞过的历史名人还有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李商隐等,只是没掀起如此大的波澜。
没有英雄的时代
此次被涂鸦的杜甫画像,是中国著名画家蒋兆和的经典作品,完成於1959年,著力表现的是杜甫的孤寂与傲骨。
“诗圣”杜甫作为中国文人传统道德的制高点之一,经过了千年岁月的大浪淘沙,他的忧国忧民、不媚权贵的精神,无论在艺术还是在道德文化的层面上,都令後人只能望其项背。他的名作“三吏”、“三别”,以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不朽的诗句,是当今这个浮泛著後现代迷惘、享乐、物质至上世代的绝好镜鉴。
杜甫因被恶搞、被涂鸦、被颠覆而在网路爆红,应该从文化与社会的根源上去探寻和解读,而不应当简单地否定,或一味地纵容甚至叫好。
这是一个否定英雄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
当今的80後、90後年轻人,精神上承接著父辈道德理想的幻灭,又被全社会的疯狂拜金与享乐主义所裹挟,被铺天盖地的物欲浊流所灭顶。沉重的历史包袱和道德压力,使他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具批判精神,以否定和颠覆传统为特徵。他们的压力与无望,只能通过恶搞、涂鸦,通过虚拟、隐身、无拘无束的网路和微博来宣 。
与此同时,他们又渴望寻求真理和拯救,渴望能够跳出时代文化的藩篱,在寻找英雄和反英雄之间挣扎──谁能说在杜甫那一个个“华丽变身”的调侃中,不是寄托著他们对英雄定义的新的解读呢?
传统文化的缺失
“不要迷信哥,哥只是个传说”──不可否认,长久以来对传统道德文化的说教已经被这一代国人所厌弃。人与自然界动物的区别就在於他有灵性,有灵性的追求,有所谓的“心灵的黑洞”,这是任何物质都无法填补的。80後、90後年轻人渴求的那种超越现实、走出迷惘的精神能源,也正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所缺失的。
在圣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西元前8世纪,以色列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但社会开始两级分化,富人权贵骄奢淫逸,倚势欺 贫弱,城乡对立、贫富悬殊、道德沦丧。上帝呼召先知阿摩司出来,呼吁以色列民悔改∶“耶和华向以色列家如此说∶‘你们要寻求我,就必存活。’”;“人饥饿非因无饼,乾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阿摩司书》5∶4;8∶11)
上帝依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并赋予人类以尊严、自由和平等,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相通。然而,自从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偷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人类便有了罪性,靠人的良知和道德不可能战胜自己的罪性和欲望。因此,人的行为需要社会契约、权力制衡和法制体系来约束,这是上帝赋予人的社会属性。
在人的精神层面上,上帝作为全能的主宰和绝对的正义,在人心中是超越一切的权威。当人的良知直接与之相通时,人就获得了独立评判人世间一切事物的勇气、力量和准则,这时,人才具有超越性。人性本来极容易受到权势的压迫、潮流的裹挟、名利的诱惑和智慧的煽动,惟有当人从上帝那里获得一种超越感时,他才能时时保有一颗坦然清醒的心。
宣泄压抑的出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罕有的瑰宝,上下五千年影响所及,形成了一个以中原大地为圆心,散射到整个东亚地区的“大中华文化圈”,是亿万华夏子孙的骄傲与精神皈依。但不可否认,中华文化也有其自身的弱点与缺陷。
在传统文化中占主体地位的儒学,强调人类的良知,崇尚社会道德,推崇圣人、清官治国。圣人一出,海晏河清,是人们的美好理想。但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却没能形成牵制专制权威的制衡力量。
从秦皇汉武到今日共和,当时都被看作太平盛世,可惜背後都有斑斑劣迹。历朝历代,走马灯似的圣人、清官们摆布草民於股掌之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为了家天下的江山一统,厚黑、权谋、酷吏、酷刑、特务、文字狱、宫廷政变乃至武力讨伐┅┅其暴戾与血腥,也是世所罕见,以至於“五四”以降的知识精英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斥之为“吃人的历史”。
几千年的文化压迫,使国人失去了对永恒正义和绝对公义的普遍信心,失去了超越於一切个人、集团及其理念之上的个人信仰,因而失去了独立评判它们的能力、勇气和根据。
及至当代,以自由意志为标榜,以颠覆知识和文化自
命的80後、90後年轻人,不再甘愿俯伏在圣人脚下亦步亦趋,他们打碎了旧有的精神偶像,同时也失去了心灵的寄托与出路。
没有上帝的话语和权威,就没有评判前人、今人的理性依据,无法超越自身在社会、历史、文化上的局限,从而陷入人文精神的迷宫。因此可以说,对传统文化的反叛、恶搞,不过是他们借网路宣 压抑与苦闷,为自己的创造力找到的一个出口而已。
心灵的真正回归
那麽,网路世界能填补人内心的空洞吗?
答案不言自明——物质的繁荣无法弥补精神的缺失,一个不尊重自身文化传统的世代,在恶搞和否定之後,若不转向真理,必然没有出路。
我们还有什麽文化遗产能留给後代子孙?难道真的就只有恶搞涂鸦和手机短信?月圆月亏,潮起潮落,每一代人都要面对同样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类社会的真理在哪里?我们的精神家园又在哪里?
1900多年前,在撒玛利亚的一口井边,耶稣基督对一位前来汲水的妇人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翰福音》4∶13-14)
当我们回到创造者天父上帝的怀抱,认识了这位元宇宙万物的主宰时,人与天才能达到真正的合一、和谐,我们才算找到真正的精神家园,才会发现我们有个家,有个爱我们的父亲,他供应我们阳光、空气、雨水、土地——这世上无价却又须臾不可离开的资源。
我们不再是浪子,不再迷惘、反叛,我们成了倍受珍爱、如父亲“眼中的瞳仁”一样的宠儿。因著上帝的爱,我们打开了属灵的眼睛,有了充分的自信、自知和自律,有了超越社会现实的智慧和能力┅┅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听了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的呼召,我们的生命才会因此涌出活水,直到永生。
作者来自北京。现居纽西兰,华文福音月报《晨星》主编。
本文选自《海外校园》116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4689

《 “杜甫爆红网路的文化解读/立言” 》 有 5 条评论

  1. 胡诤 的头像

    30年前就已经有这种现象,只不过那时还没有网络,所以没有共鸣

  2. 沙滩头教会__国语聚会 的头像
    沙滩头教会__国语聚会

    写的相当不错。

  3. […] ▸杜甫爆红网路的文化解读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