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四季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空,各有其不同的美妙。
文/施玮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这是唐代张敬忠写的著名的边塞词。那个时代,边塞很荒凉,许多人是因打仗或发配而去边塞,于是,“边塞”就寓意着颠沛流离、被驱逐或远离家乡的处境。
囚在自己的困境中
诗中写五原的春天一向都来得很迟,因为那个地方比较寒冷,不像中原,更不像江南,到了农历二月杨柳还没有伸出绿色的青枝。这光秃秃的柳条,让人想到垂杨,更想到村庄前折枝杨柳送自己的亲人。
每个人都有远离家乡的时候,有的时候是身体的远离,有的时候是心的远离。人为什么那么向往家乡呢?因为人都需要安全感,人都渴望有人挂念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处境也像这首《边词》所写的,春天迟迟地不来,寒冬的冰始终不化。在冰凉的日子里,我们望着心中那秃秃的柳丝,祈盼、渴望一阵春风让柳树都挂满绿丝,但并没有,我们的处境没有改变,我们心里的哀愁似乎也就没法改变,只能囚在自己的困境无法跳出来。
既便处境中有了一点改变,我们也会如诗人般感叹:“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边塞和长安同一季节不同的景象并置在一处,对比何等鲜明,含蓄地表达了张敬忠感受到边塞的寒苦,也让读诗的人不由地感叹我们心灵中的寒苦,悲怀我们处境中的寒苦。
一次,有个朋友来对我诉说她的悲苦,她整个人都陷在绝望中。她是一个寡妇,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她的丈夫过世后又嫁了一个丈夫,但这个丈夫常年都不在她身边。而且,她当时来找我谈的时候她丈夫外边已经有了别的女人,甚至她听说 那女人也怀了孩子。她对我说,她的人生好像一直都在寒冷中,好不容易看着春天将要来临,但春天又没有了。
我跟她说,你的大儿子已经快读大学了,春天就要来了,而且孩子很乖,并表示自己要去勤工俭学。但她说,是啊,好像有点希望了,但你想想看,我的妹妹以及我的同学生活的都很美,我并不比他们差,我的命运为什么比她们差。听她这么说,我实在是无言以对了,我们的苦难常常因着“上天不公平”而成倍地增加着。
因着信,品味当下
的确,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定一样, 人的处境也很难相似。如果我们常常想着长安的繁花似锦,我们就无法忍受边塞的苦寒。但当我去边塞时,我看见常年住在那里的居民他们很快乐,他们就是生活在那个地方,没有觉得二月垂杨该挂丝,他们享受着渐渐走近的春天,并不认为冰开得慢了,雪融得迟了。
在人生任何处境中,若是我们相信这处境是上帝天父给我们的,是量给我们的杯;我们也相信上帝天父爱我们,他让这个处境临到我们的时候,他就让我们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他让我们有勇气能够度过这段日子,他更让我们有智慧能够享受这段日子。那么,我们就有可能让心灵跳出苦境,来品味当下。
有孩子的人,他们可以享受儿孙满堂,享受孩子带给他们荣耀和快乐。没有孩子的人,他们可以享受没有孩子的轻松,全然地做自己的事情,在自己身上实现自己的梦想。生活富裕的人,他们可以享受用这些富裕的金钱来帮助别人,他们可以享受自己成功的快乐。生活贫困的人,可以享受在贫苦中他们每一点一滴的得着,都带来莫大的欢喜,他们可以享受夫妻彼此的安慰、彼此的共勉,可以享受那种质朴的坦诚。
在高位的人有高位的难处,但他也可以享受神让他有更多的机会来服侍更多的众人,施比受更为有福。在低位的人也可以享受哪怕是递出一杯水也能让一个人解渴,可以享受邻里之间那种温馨,可以享受无忧无虑的睡眠。
我想,在长安的不要看见花落而悲伤,在边塞的不因为冰开迟了而悲伤,这就是喜乐的人生。一个乐观的人和一个悲观的人看事物是截然不同的。同样是半杯水,有的人看到就会说:“哎,只剩半杯水了,喝一口就少一口。”而有的人却说:“哇!还有半杯水,那么多啊。”这就产生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悲苦或幸福的感受。
你的春色还来得那么迟吗?眼前所看见的垂杨还没有挂绿丝吗?你要知道,人生的四季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空,各有其不同的美妙。上帝让四季轮回,让植物生发、开花、花落,这一切都有他美善的旨意。
今天,当我们看着生命中的冰河一点点被融化时,我们所想到的又何必是“长安”呢,难道我们不能出到城外,不能离开对世俗之城的回望?难道我们不能在此刻,因着与耶稣的相遇而感到满足吗?
其实,人生的境界并没有真正的繁华与没落之分;人生的处境也没有真正的丰富与贫瘠之别。人心灵对丰富与贫瘠的感受,对昌盛与没落的感受,都在于我们身边是否有知道、欣赏、关爱我们的人,都在于生命的天空能否让我们自由飞翔。真正丰盛的人生就是能够展开翅膀自由飞翔的人生,无论是在边塞还是繁华之地,无论是在困苦之中还是在顺境之中。
这飞翔的天空就是造物主——上帝天父的怀抱,就是“爱”;而让人生飞翔的翅膀就是我们的“信”与“望”。
作者来自北京,作家,本刊主编。
原载于OC122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