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冷漠成为一种习惯……

u=2104171757,4131940728&fm=23&gp=0

一颗被上帝恩典之火点燃的心灵,怎么还会持续地冷漠呢?

 

 

文/惠苇

 

 

若是用某些词汇来描述当下社会或教会的情形,“冷漠”一词当属高频。

 

 

冷漠在盛行

 

笔者所在的教会是改革宗教会,一些人对改革宗基督徒的印象是 “神学多过了爱心”,意思是说,讲起教义来,我们都能头头是道,但在具体的生活中,却常常显得冷漠、无热情。

想来,冷漠并不只是改革宗教会存有的问题,也不仅是年轻人当中存在的问题。回顾世界史,自近代以来个人主义高涨,因后现代思潮影响所及,流行的更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以满足自我享乐为中心的生活,成为许多人的写照。

冷漠,换个说法,在西方叫做“尊重私人空间”,在日本就是“宅”文化。有弟兄留学东瀛,回来说,日本很好,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冷漠让人受不了。在中国,也差不多,中国人喜欢热闹,但人之间的冷漠还是越发严重。

除了时代思潮的影响之外,中国人逼仄而高压的生存环境,让大多数人为了生存而挣扎,根本无暇他顾。另外,当今的社会信息泛滥,以至于我们对身边人的小病小痛,似乎就显得无关紧要了。而在信任感缺失的时代,我们对于他人的疾苦,不能感同身受,冷漠也就习以为常了。

个人意识的增强,必定带来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冷漠,甚至仇恨。冷漠并不是中性的,冷漠就是无爱。回到信仰看,冷漠是与耶稣所教导的“爱人如己”相违背的。一颗被上帝恩典之火点燃的心灵,怎么还会持续地冷漠呢?

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冷漠的本质

 

圣经中,法利赛人问耶稣:“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耶稣的回答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紧接着,耶稣又说,“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参《马太福音》22:34-40)

这里似乎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法利赛人问的是“哪一条”,耶稣的回答却是两条,到底怎么回事?唯一的解释就是,我们觉得是两条,其实就是一条,耶稣的回答其实是说,爱上帝的人必定爱人,爱人的人也必定爱上帝,爱上帝的根基是爱人,而我们也必定常常透过爱人而爱上帝。圣经上也说:“人若说,‘我爱上帝’,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上帝。爱上帝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上帝所受的命令。”(《约翰一书》4:20-21)

从圣经看,其实,一个人对人冷漠,对人提不起热情,本质上是对上帝冷漠,对上帝提不起热情。在这里,圣经对我们构成一个强大的压力,那就是,爱上帝的,必定爱弟兄姊妹。这不是一个可选项,这是一个必选项。也许我们可以因一时的软弱而冷淡,但长久的冷漠,必定反映出一个人真实的生命状态,若非悖逆,便是逃避了。

 

 

清教徒真相

 

圣经中讲的爱,是非常现实、具体的;而对我们而言,这样的爱,其实常常是最难的。我们总是习惯于口头上的“爱”,却忽略了行动上的爱。有的人爱上帝,以至于要避世隐居、独自与上帝相遇,正如历史上的修道主义。

从新教的教导来看,修道主义之所以有偏差,就是一个远离世界的人,想要用逃避尘世诱惑与试探的方式达到圣洁,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问题,主要不在于这个世界,而更在于我们自身,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本名叫《入世的清教徒》的书,是真正敬虔的清教徒的生命写照。

遗憾的是,清教徒的形象被后来的学者多多少少误读了,他们并非刻板冷漠,恰恰相反,追溯教会历史,今天的基督徒都要感佩清教徒对于上帝的热切追寻与至高敬畏,以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对这个世界投入极大的热情。因着他们对人灵魂的热忱,成就了信仰大复兴的时代;他们对工作的热忱,推动了最早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萌发与繁荣;他们对文艺的热忱,成就了流传至今的诸多的文艺杰作。被世人视为冷漠的清教徒,恰恰是有强烈宗教情感的一群人。

 

 

世界VS教会

 

而今,在这个专顾自己的社会,冷漠已司空见惯。
然而,这个世界的冷漠,若是被比喻为那席卷而来的洪水,教会就是那救我们脱离这洪水的方舟。

世界强调的是个体,教会强调的是肢体;世界强调的是自我成功,教会强调的是彼此成全;世界流行自顾自,教会教导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世界追求的幸福是无拘无束,教会教导的幸福是约中蒙爱;世界告诉你生活在别处,教会告诉你真正的生活是扎根本地,是陪伴身边的人一起成长。

基督徒看重群体,但仍不失个性,甚至更有个性。本质上,脱离教会便不称其为基督徒,教会是圣徒彼此水乳交融的生命共同体。教会的存在,是世界的希望。这并不是理论,非委身教会者,不可言说其中的妙处。

事实上,因着始祖的犯罪和逃离,罪进入了世界。基督徒也只是蒙恩的罪人,和更多人一样,我们本质上都是一样自私、冷漠的人,我们却被上帝的爱触摸,从此学会了去爱别人。一个被上帝之爱融化的心灵,必定能从自己身上,折射出这爱的光辉。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人间,遭受的何止是冷漠!他遭遇的是无情地残酷与杀戮,但他仍可不以恶报恶,仍旧选择去爱和宽恕——那是他为了他的子民必须付出的代价。

 

 

作者来自南京。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