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才有家——我的安家落户记

 

房东话语中暗含的讥讽,使我心潮难平。

 

 

文/小羊使者

 

 

蜗居南京,诸多不适

 

我们一家搬到南京已3年有余。刚来时,我们租了一个65平米的房子,房子除了墙壁稍微粉刷过之外,基本上算是毛坯房。两室一厅,客厅小得只能放下两张桌子。厨房也简陋得很,只有一个油渍斑斑的抽油烟机。厨房门也被劈了一块,凹陷下去,似乎已经历了许多风雨。

房子虽简陋,不过对于我们一家人,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母亲和妻子到了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开始了漫长的适应期。儿子小溪却很快以南京人自居了。

这房子,只隔了一条马路,便是我就职的学校。但它离妻子上班的地方,则有些远,骑电动车也要半个小时。妻子正处于工作的艰难转型期,工作中的不如意,使她的心情受许多影响,思乡之情常常泛滥。母亲忙于照顾我们的生活,对于我们选择的这个新环境也常有抱怨。

而我呢,那时一周几乎有三个晚上外出,要临近夜半才归家,母亲对于这点也颇有不满。妻子和母亲的不良情绪陆续传递给我,让我备感受挫。有时回到家,家人都已入睡多时,我环顾房子四壁,感觉狭小的房间竟变得如此空旷。

这样的生活,虽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日子在流逝中,也慢慢发生了许多变化。一家四口人,在彼此磨合中,有喜乐,也有忧愁。

 

仿佛海中,一叶小舟

 

在这个世界的冲击下,每个人都摇摇欲坠,身心疲累软弱,于是我们或向内或向外,寻求解决之道。然而,这不过是缓兵之计,惟有从天而降的恩典,能化解人心的顽疾,赐给我们爱的力量。

于我来说,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我熟悉的一切:教会、同学、朋友、生活场景,等等。但对于母亲、妻子和小溪而言,适应需要时间,更需要爱的关顾。

我常常被许多事务缠累,内心免不了焦躁,遇到一些事,有时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所幸我们有信仰。母亲、妻子在信仰上慢慢扎根,我们一起来寻求上帝,这都成为一家人日益相亲相爱的基础;还有弟兄姊妹对我们的爱。所有这一切,让我们最终在南京定居下来。

我们这个家,像大海中的一条小船,虽行驶缓慢,但未曾偏离轨迹,仍目标明确地向前进。

 

买房不顺,一波三折

 

2010年底,因为房租涨价问题,我们没能与房东达成一致,需要再次搬家。房东话语中暗含的讥讽,使我心潮难平。我和妻子商量,不如就此决断买房。得知我们的决定,许多人纷纷帮助我们。教会里一位姐姐知道后,几乎每天开车带我去看房子;我的一位姐姐,也要把他们准备还账的钱拿来;小姨家也允诺帮助,哥哥们也鼎力支持。

似乎一切都具备了,不料,因我两年前信用卡使用疏忽,导致贷款受阻,于是买房的事情前功尽弃。

那段时间,我经常奔波于外面,心情起伏跌宕。有一天,坐在学校的山坡上,冬日暖阳,清风微拂,四周很安静,我却颇感寂寥。在近乎埋怨的祷告中,上帝突然把这个校园放在我心里:我来这里已经一年半了,然而我来了走,走了来,似乎成了一个过客,我的使命和呼召呢?我的负担和异象呢?我在挂虑什么呢?如果家的根基不是爱,而只是一个房子,就像工作的根基不是呼召与使命,只剩下任务、压力,那一切有什么意义?

这个下午的祷告,改变了我的心,也转换了我的眼目聚焦之处:家需要在永恒不变的爱里来建造,而不是在一所会改变会破旧的房子里去经营。家可以代替房子,房子却代替不了家。

 

租来的房,同样温暖

 

于是,我们很快在另外一个小区找到一处房子,房子大了不少,尤其是客厅。而且,我们与一位弟兄家比邻而居,两家相互守望,为彼此增添了许多温暖情谊。此外,房子位置适中,我们开始接待更多的弟兄姊妹,客厅常常被用来作为聚餐之处。小溪也很快就喜欢上这个宽敞、带点阳光的客厅。他经常很费力地爬上沙发,然后喜滋滋地半躺半卧于其上,似乎享受得很。

起初搬来时,母亲有点失落,心情郁郁的,因为又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也许是要适应新环境之故,很长一段时间,她身体都不好,小病不断。不过,楼下住了一位阿姨,她常热情地和妈妈攀谈、打趣,这实在是求之不得的预备。姐姐们也常来。邻居弟兄的母亲常来串门,间或会送些好吃的。

这些交往,让我母亲舒心不少。教会里的姐妹们时常会来;每逢周末,孩子们会来家里一块儿学习英语和《史记》……整座房子渐渐被这些点点滴滴的快乐所充满,成了一个温暖、热闹的家。

妻子上班依然要骑很久的车,不过她和先前相比,也有所改变。她脸上开始有更多的笑容,也更加愿意表达,和母亲磨合得也越发柔和、圆润。

圣经上说:“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上帝的教会呢?”(《提摩太前书》3:5)在日常生活中,我愈发觉察到家庭的重要:在信仰之下,婚姻家庭永远在工作之先,是我们首要尽上本分的所在。

 

爱在哪里,家在哪里

 

好景不长。2011年底,房东准备卖房,我们不得不再次搬迁。好在上帝的预备充足,小区里正好有一套房要出租,我们便搬了进去。那天弟兄姊妹都来帮忙,浩浩荡荡运了四五趟。因为有大家帮忙,此次搬家不像前两次那般伤感,如同喜迁新居,即使妈妈和小溪,也没有情绪上的波动。

新居还是在二楼,三个房间,面积有100平米出头。我们虽然没有买房子,但是住的房子却是越来越大了,而且,我也得以有了一间书房,小书房朝北,虽常有油烟气味的侵袭,但很安静,为我和小溪提供了安心读书、工作的空间。

这一年里,母亲的情绪变得更温和——用“慈祥”来形容她很恰当。每周,家里都有客人来拜访,母亲很欢喜地做饭服事,从来没有发过怨言。她烧的菜也越来越好吃了。姊妹们都喜欢喊她“王妈妈”。她也很开心,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女儿”。

妻子仍旧是早出晚归。每天傍晚6点下班前,小溪会打电话给妈妈,表达对她的期盼。我也学着倾听她的牢骚,并常为她祷告。

祷告中的牵挂是最美的思念。一次坐在校车上,想起妻子那段时间加班加点,就给她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最后一句话写道:“因为感恩,所以喜乐。”不久,她给我回了长长的一条,最后一句话是:“因为爱,所以感恩;因为感恩,所以喜乐。”——这算是我们夫妻俩对我们一家的总结吧!

在这3年中,我一直在学习一个功课:用心、用爱来管理自己的家。基督为上帝的家舍了自己的性命,我也愿意效法他,学习用舍己的爱来爱这个家。虽然这过程有困难,但我更能体会到上帝恩典的能力。

又是一年的年底,买房的心刚萌动,房价就又飙升了。好在今年,我们不用搬家。即使又要搬,我们也不再焦虑,因为我们在哪里,家便在哪里。而房子,就像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样,我们有一个移动的住所。

正如经上所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参《哥林多前书》13:13)我们真正的家,是天上那更美更好的家。

 

 

 

作者现居南京。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