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摧残的青春还有机会吗?

高校中的性病、艾滋病等,更呈现井喷式增长。

文/博学

中国6月的高考,凝聚着无数考生和家长的汗水与期待,高考被视为许多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与此同时,一些与当下中国高校有关的信息正在成为热议的焦点,其中的关键词是:女大学生、卖淫、高校沦为妓院……

信息来自于中青报的调查,调查称:“武汉女大学生近10%卖淫,武大教授感慨高校成全国最大妓院。”

这些信息瞬间颠覆了大众的认知,从前那个理想灿烂、充满青春活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如今已经面目全非。

从下沉到沦落

大学生,本应是朝气蓬勃的群体,他们有理想,有信念,有坚持。但为什么会有一些学子竟自甘堕落呢?

当今的高校,是整个社会风气的缩影与写照。社会流行的价值观自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认知。比如,当今社会盛行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人们相信“笑贫不笑娼”,而大学生浸润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自然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熏染。

网络科技发展迅速,给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其弊端也在逐渐地显露出来。许多暗含色情讯息的社交软件,给生理和心理正值旺年的大学生提供了放纵与交友的机会。这类纵欲的结果,就是未婚妈妈群体日益增多,大学生堕胎也成为普遍现象;高校中的性病、艾滋病等,更呈现井喷式增长。这类对人的身心带来危害,对人的品格带来诱惑的网络平台,犹如一匹猛兽,日夜寻找可吞吃的人。

当前,中国高校也在经受着市场化运作的考验。大学本应以求真、求智、求实为导向,如今却沦为“一切向钱看”。近来频频曝光的高校教授性侵案、学术造假案,屡屡冲击着人们的良知底线。对此,著名政治学教授张鸣先生曾心痛地总结说:“衙门化、黑社会化、帮派化,就是现在的高校。”

有多少寒门子弟曾寄希望于“知识改变命运”;莘莘学子曾满怀期待入学,当大学教育逐渐变味,当知识也无法撑起轰然倒塌的大厦时,他们心底最后的坚守转瞬就荡然无存了。那情形,就像韩寒在《杯中窥人》中描写的那张白纸,一旦浸于水杯,就会一点点下沉,直至最后沦落。

于是,一些大学生就迈出了改变自己的第一步——与大环境认同。Ta们单单以金钱、享乐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而这种追求本身,正如提摩太·凯勒在《诸神的面具》中所指出的,“男性与女性两种以爱情作为偶像崇拜的不同形态都将走入死胡同”,也可以说,当我们将金钱、享乐等置于生命的首要位置时,都必将进入死地。

理性地看待性

高校卖淫现象或许属于个案,当下更为普遍的是大学生们在性观念方面的开放。婚前同居、一夜情、插足已婚者家庭等,在大学中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性的开放与混乱,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当事人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性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采取保护措施,一旦女方怀孕,人工流产对人体的杀伤力可谓巨大。此外,也会影响到学习和工作;将来进入婚姻后,由于曾经对于性的过度开放,势必影响到对婚姻的忠诚度。如今,许多中国家庭的解体,都是因为某一方或双方在性方面出了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评论将中国大学生的性开放,归咎于西方的性解放运动。诚然,这场发生于西方世界20世纪60至70年代的运动,对当代传统性观念和性道德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和颠覆,这影响至今仍在。然而,早在中国古代,就已发生过多次性解放潮流。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四川彭山出土的画像砖《桑林野合图》,即描绘了东汉时期流行的野合之风。而中国古代更为开放的乱性行为,更是比如今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此可见,性观念的开放并不仅限于西方国家,它深植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伺机而动。性爱,本身带有延续种族生命的功用,同时,它是一夫一妻在婚姻关系之内享受到的身心交融的欢愉,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因此具有神圣性。可是,当我们缺乏对上帝的信靠和敬畏,缺乏对彼此关系的维系和委身,仅仅为了满足生理欲望而放纵肉体的情欲时,必将带来可悲的后果。正如圣经的忠告:“你们要逃避淫行。人所犯的,无论什么罪,都在身子以外;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哥林多前书》6:18)

可以重新来过

日光之下,没有新事。今天的中国某些高校沦为“妓院”,其实毫不意外。它让我们更懂得人性的诡诈,也更看清楚每一个具体的生命,在一次次地放纵欲望之后,所呈现的源自灵魂深处的饥渴。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以给我们提供永远的抚慰。

历史上,有一位生命的救主,他曾经在众人面前,接纳了一位行淫时被捉拿的女子。当时,犹太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想试探耶稣,准备用石头打死这女子,以此显明自己的道德优越感。耶稣却在地上写字,并告诉他们:“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用石头打她。”那些人,就由老到少一个个出去了;而那位不被耶稣定罪的女子,在耶稣那里收获了人生中最为有力、温和的关爱,“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以后不要再犯罪了”(参《约翰福音》8:1-11)。

相信她接下来的人生,一定会有一场翻天覆地的改变和一个新的开始。一些解经家特别指出,圣经在这里描述人们按照“由老到少”的次序陆续出去,是因为年纪和阅历常会影响一个人自以为义的心态。

这个场景,凸显出人间并没有义人这个事实,更显明耶稣对罪人的怜悯和宽容。当耶稣在另一个地方,与撒玛利亚妇人谈道时,他含蓄地指出了她生命深处的饥渴并由此而产生的罪中生活,并告诉她生命的活水在哪里。在耶稣眼中,人所有的污点和黑暗,都能在他的光中被照亮;他一视同仁地面对所有不堪的人,给予每一个人重新再来的机会。

圣经中记述的这些在饥渴中被罪捆绑的人,其实也折射出我们每一个人的处境。事实上,我们日常所犯的罪,并不比那些卖淫的大学生少;我们表面上富足,其实可能比罪中的撒玛利亚妇人更饥渴。当上帝的光照进我们的生命时,我们会看见自己里面的残破和幽暗,而这种自我认知,会让我们产生重新寻求的渴望。

那些遇见耶稣并认出他的人,将彻底结束在这个世界漫无目的的流浪。无论曾经的青春受到何等摧残,有过怎样的蹉跎,这场相遇,都能把我们带向一场新的旅程。

刊于《海外校园》146期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被摧残的青春还有机会吗?”》 有 1 条评论

  1. […] ▸被摧残的青春还有机会吗?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