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要察验自己心里所为之欢呼和赞叹的究竟是什么。
文 / 晨牧
1
知道范尼云(Jean Vanier, 1928-2019),是因为读过不少灵修导师卢云的书。在书中,他反复提及如何深受范尼云的影响,放弃令人羡慕的耶鲁大学教职,在人生最后10年,加入服侍残障人士的行列。
2019年,在一个主内公众号上读到有关范尼云去世的文章,使我对范尼云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是加拿大一位显赫的高官之子。取得哲学博士后,却在1964年投身于服侍智障与精神疾病患者。之后,他在世界各地陆续创办了130个“方舟之家”、900个“信仰与光”群体。
身为著名的慈善机构创办人、全球人道主义者,2015年,范尼云获得有宗教界“诺贝尔奖”之称的邓普顿奖(Templeton Prize),以表彰他“对肯定生命的精神层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作者的笔下,我看见了一个“圣徒”,他不仅带给智障群体以福祉,也将灵修智慧带给了心灵饥渴的人。
听说,海地的信徒甚至把范尼云睡过的床改造成一座祭坛,供人瞻仰。
直到去年,在一个主内公众号上读到有关范尼云去世的一篇文章,文章写于范尼云去世后的几个月。从那篇文章里,我对范尼云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他是加拿大一位显赫的高官之子,取得哲学博士文凭后,却在1964年,投入服事智障与精神疾病患者。从那年开始,他在世界各地陆续创办了130个“方舟之家”、900个“信仰与光”群体。身为著名的慈善机构创办人、全球人道主义者,2015年,范尼云获得有宗教界“诺贝尔奖”之称的邓普顿奖,以表彰他“对肯定生命的精神层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作者的笔下,我看见了一个“圣徒”,一个不仅带给智障群体福祉的圣徒,也是将灵修智慧带给心灵饥渴的人。
听说海地的信徒,甚至把范尼云睡过的床改造成一个祭坛,供人瞻仰。
2
不料这几日,看到有关范尼云生前涉嫌性侵数名女性的文章,心里的感觉无以名状:震惊、愤怒、恶心,还有一种被欺骗和愚弄的伤心。说实在的,这是这段时间,我看到的最糟糕的消息。
本来自己不太容易受这类信息的影响,可范尼云的丑闻却让我无法释然。
各种想法在脑际回旋:他一开始就是披着羊皮的狼,还是后来受了试探而跌倒?他的一生都在演戏,还是其中一个片段出了岔子?他究竟有没有过悔改,还是至死都享受罪中之乐?他是否有过与上帝真切的交往,还是他所说的一切全是随口胡诌?
当我与一位姐妹交流时,她说:“我怎么没有太大感觉呢?只想说‘哦,又有另外一个’。”她对此没有太大反应,因为在心里,她从不曾把范尼云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听她这么一说,令我失望的不是范尼云和他在性上所犯的罪,而是我自己心里对他有过高的期待和不切实际的推崇。
安静下来,我问自己:“你真的关心范尼云吗?关心他曾经的生命状况吗?”
面对这个问题,我只能诚实地说:“不,我并不关心他,因为我根本不认识他。”那么,我关心的是什么呢?为什么称赞他的文章让我感动,而有关他堕落的文章却让我心神不宁、充满怒火呢?
我时常嘲笑那些粉丝,高兴时把某个娱乐偶像捧上天,可是当对偶像的完美幻想坍塌之后,每个人都可以吐一口唾沫,喷几句怒气,没人会自省,然后转身寻找下一个可供幻想的偶像。
看起来,自己很理智,心中空无一物,只有主耶稣。真是这样吗?当我对范尼云性侵丑闻感到震惊和愤怒时,或多或少,我同样感受到某种失望。
3
基督徒公众人物,或者某些有名望的牧师出现性丑闻也有不少,并没有带给我很大影响,因为我并没有关注过他们,也没有对他们有过多的青睐。
可范尼云对我来说有点特殊,那是因为卢云。他的书我几乎全都读过,无论是书还是他的生命见证,都带给我很多启示和鼓励。而范尼云是影响卢云的前辈。卢云在日记《黎明路上》中,真实而详尽地记载了他在方舟之家的生活,范尼云就像那个大家庭的老父亲,是大家精神和心灵的依靠。
事实上,我关心的不是他。那人究竟如何,那是他和上帝之间的事,自己谨慎自守才是要紧。我也不是想要指责他,声讨他,更不是茫然地问:为什么他会犯罪?世人都犯了罪,是人都会犯罪,没必要对一个堕落的人再投下几粒石头。
我想我的怒气和失望,是来自那些对范尼云近乎完美、圣洁无瑕的宣传,正好适合我这种容易被美吸引的人。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一个明星偶像的诞生可以很迅速。一个偶像的背后,是几百个人的策划和宣传,粉丝们看到的也许只是表象,而那看不见的,一旦不小心被看见,很有可能让人大跌眼镜。
4
我认识一位九十几岁的老弟兄好几年,常常去他们家吃饭,听他的分享,请他为我祷告。在我看来,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属灵长辈。他几乎不谈他的过去,总是关心我们这些晚辈,非常持守真理。
直到近些年,我才在一本书上读到关于这位老弟兄的一段介绍,虽然不多,但仍足以让我感到惊喜。后来,我跟老弟兄提起这本书,并且鼓励老弟兄把他的经历著书立说,留与后人。
老弟兄笑着回答:“可是上帝并没有叫我这么做。”他不反对其他人把经历写下来,只是他没有从上帝那里得到指示。在他看来,人们期待看见一个“不一样的人”,甚至一个英雄。但他觉得要万分小心,不是为了满足人渴望崇拜人而写;若不是出于上帝的,都将归于无有。
作为基督徒,我们不追求世间的浮华,一心尊崇独一的上帝,在爱中顺服和服侍。这个决定和理想,往往又会推动我们不自觉地崇拜那些已经走在前面的圣徒。
然而,我们时常忘记:越是处在服侍最前线、最低微,付出最多、也最艰难的地方,就越会面对超乎常人的试探。而“在上帝我们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护自己不沾染世俗。”(《雅各书》1:27)我很惊奇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服侍的方向和警钟。
“不沾染世俗”,这谁能做到呢?就像范尼云的丑闻出来后,很多人便说,那一定是天主教禁欲教条惹的祸,要是范尼云结婚了,就不会惹出这些祸端了。然而,已婚的男人就不会犯淫乱之罪吗?也有人觉得这都是天主教体系的错,如果他们对管理体制加以改革,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但是,这样的问题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机构体制里。
该隐因为上帝看不中他献的供物而非常生气,上帝当即警告他:“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参《创世记》4:6-7)
鉴察人心的上帝,总是在我们心中有恶念时,立即提醒我们。面对罪的试探,只要愿意,总能听见上帝微小的声音,提醒我们“要制伏它”。
靠什么制伏呢?靠着胜过一切的耶稣基督!
5
所以,在罪面前,在恩典面前,没有一个人可以自夸,只能指着主夸口。“不沾染世俗”的确很难,主耶稣没有叫我们脱离这个世界,可是他应许救我们脱离那恶者。如果我们愿意克制自己,将自己隐藏在上帝里面,那就是既不把自己交于人,受人的崇拜;也不追随名人,将心交于他人。
如今,文字和所有视听媒体,为寻找偶像崇拜的人,制造一个又一个偶像,在某些时候又亲自将它摧毁。在这个为了争夺粉丝和追求流量的年代,作为书写者,我们要在上帝面前,恭敬谨慎,让指尖流出的文字,不成为堆砌偶像的工具,而是忠于上帝的呼召,“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参《马太福音》5:37)。而作为读者,同样要保守自己的心,总要察验自己心里所为之欢呼和赞叹的究竟是什么。
就连耶稣自己,也常常退居到旷野,整夜祷告,调整自己的目光聚焦于天父。在人希望他赶紧上耶路撒冷去彰显自己的时候,他不去;在人希望他吩咐火从天上降下烧灭仇敌时,他静默无言;在人希望他骑着高头大马,身穿王的铠甲时,他却骑着小驴驹入圣城。
耶稣不必为了赢得人心而英勇无畏,也不必为了赢得人心而装作谦卑。他来,不是要赢得人心,而是更换人心。他给予人的,超过人心的期望和想象。他来,是为拯救人心脱离罪恶的辖制,在真理中得自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