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确定的时代,彷徨或追寻

文/编辑部

新冠疫情爆发至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可谓变数丛生,整个世界格局也产生巨变。疫情给全球带来的各种次生灾难——如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陡增,令许多人倍感焦灼、彷徨。各国的防疫政策虽然多有不同,但是在诸多次生灾难的影响下,很多人会经历负面情绪带来的阵痛。

2022年初,俄乌战争再一次让地球伤痕累累,许多乌克兰民众惨遭战争蹂躏,失去家园乃至生命。当幸存者以难民的身份逃离故土,风尘仆仆、提心吊胆之际,却意外地在欧洲经历爱和文明的拥抱,负伤的心或许会因此得到安慰,看见希望。

这些宏观的苦难,使我们深切感到帕斯卡尔所说——“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人的渺小,在于我们无力掌控很多突发事件,甚至无法让我们的一根头发变黑或变白(参《马太福音》5:36);而人之尊贵,在于我们被造物主赋予生命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可以免于今生的一切痛苦;恰恰相反,我们会经历苦难和挣扎,诚如C.S.路易斯在《痛苦的奥秘》一书中所说,“痛苦是上帝的扬声器,用来唤醒这个昏聩的世界。”

尽管我们无法改变大环境,但是可以学习如何让自己在这些处境中,成为一个真实、有爱、有情、有独立思考的个体。比如,是否对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是否当自己经历苦难时,依然不放弃仰望和追寻。

本期,盼望和您一起聊聊“有情人”。几位来自中国内地的作者,以真实的文字分享各自在生活、职场中经历的情绪的撕扯——有挣扎、疼痛;也有悲愤、沮丧。而信仰,给Ta们不一样的生命养分。

在这个表面是地球村、实则人与人的距离日益遥远的时代,人性却变得日益机械、冷漠,缺乏深层情感的体验和交融。我们何时能《摘下面具,活出真我》?来自台湾的精神分析师许德谦牧师,结合身边的实际个案带来新的洞见。香港浸会大学的骆颕佳博士接受本刊专访,分享他对与情感相关问题的全新解读,探讨《在这个非人性化的社会,我们的困境和出路》。内地80后青年牧者,分享他经历的语言软暴力对情绪的伤害,并提供应对之道。

在被焦虑裹挟的当下,作家范学德认为,“喜乐是一个庄严的决定,是一生之久的选择”。任教于高校的孙基立,以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为切入点,谈《通往幸福的道路》的可能性。

生命被造,是作为“有灵的活人”而存在(参《创世记》2:7),正视并拥抱自己的情感,是成为真实的自我的必由之路。未来,虽然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然而当我们确信这依然是天父世界,我们就可以在追寻的旅程中,邂逅不一样的精彩。

《“不确定的时代,彷徨或追寻”》 有 1 条评论

  1. […] ▸不确定的时代,彷徨或追寻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