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反互搏:玩乐?你说YES我说NO!

撰文/编辑部

【编者按】

“玩乐”,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词呢?有的人认为玩乐是正面积极的,透过玩,我们能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和精彩;而有的人认为玩乐无异于玩物丧志,体现了“今朝有酒今朝醉”、“躺平万岁”的价值观……

具体听听下面两方阵营的“正反互搏”,你觉得你更倾向于支持哪一方呢?

正方A:支持玩乐

陈述:众所周知,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跃升和革新,都和玩乐背后蕴含的创新、突破精神息息相关。中国古代有燧人氏钻木取火,毕生发明了印刷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电和避雷针,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互联网,更是对人类生活产生无远弗届的影响……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天马行空的玩乐,没有玩乐所迸发出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基本不会有这些革命性的发明。当下的社会,无论是城市的各种建设,工业生产的各种用品、还是艺术作品等等,皆体现了一种真正的玩乐精神。

正如斯图尔特·布朗在《我们为什么要玩:玩是如何重塑大脑,激发想象力和改变自我的》一书中所说,“玩乐让我们并没有拘泥于死板的做事方式,反而会对一些意外发现和机会敞开心扉。我们愿意在玩乐中加入看似不相关的元素。玩乐本身可能就在‘正常’活动的范畴之外,其结果是我们会偶然发现一些新行为、想法、策略、运动或者存在方式。在玩耍的过程中,我们在用一种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并由此产生新见解。”因此,我们认为玩乐有正面积极的层面,甚至可被视为上帝的普遍恩典,就看我们怎么运用它。

具体理由如下:

1. 玩乐可以刺激我们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在玩乐中,我们学会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并学习与人交流的技能,从而提升了语言能力和沟通素质。

2. 许多玩乐都是一种人际互动。通过玩乐,我们与人交流,发展社会关系,提高社交能力。

3. 玩乐有助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玩耍时,胃肠激素的释放增加,可增加食欲,增强人体吸收,提高生长素水平。同时,参与许多玩乐,使大脑会受到相应的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

4. 玩乐能提升人的情绪管理能力。在现实世界中,人会有很多不能积压的情绪,玩乐是一种释放情绪的活动。通过玩耍,人们有效地宣泄情绪,这对于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非常重要。

5. 玩乐能促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游戏、玩具,人参与其中,想象力和创造力便会得到激发。

6. 玩乐是人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内容。通过人际互动,帮助我们发展出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7. 玩乐扩展我们的境界,塑造我们的品格,透过有意义的玩,人才不至于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反方B:反对玩乐

陈述:曾经,“低级快乐正在拖垮你”登上中国互联网的热搜,其原因是不少孩子沉溺于享乐和安逸的游戏、没有营养的短视频、盲目的追星中。这些低级快乐,就像“精神毒药”,长期沉迷其中,不仅会上瘾,还会一步一步毁掉孩子。

我们承认,适度玩乐对人有益。但我们常常难以平衡,而且,由于人追逐享乐的罪性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玩乐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包括其思考力、思维模式、思考的内容。比如当下许多孩子从小爱玩电子游戏,导致视力严重受损,个性偏执、自私、封闭,甚至模仿游戏中的欺骗或暴力行为。

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所说,“在娱乐的海洋中,我们就像是一群迷失方向的船只,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我们以为自己是娱乐的主宰,但实际上,我们已经成为娱乐的奴隶。”

我们观察到,娱乐化的互联网世界正逐渐消灭了阅读、思考以及写作的生活方式,人们将大量时间放在电子产品上,讨厌严肃的话题、理性的思考,并且注意力越来越短,缺乏耐心、思考力和专注力,最终导致社会和文化的衰退。

综上所述,无论是生活中的玩乐,还是互联网之下的娱乐化,如果提倡玩乐,会让人一步步成为私欲的奴隶。我们反对玩乐,具体理由如下:

1.如果不加约束和引导,玩乐会让人上瘾,最终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2.玩乐背后其实是享乐主义,因为人趋向于享乐:没有明确的目标,只追求当下的快乐和满足。推崇这种生活方式,会使人失去生活的方向和动力,不能实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3.玩乐往往将个人的快乐和满足置于首位,忽视对家庭、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种态度可能导致自私和冷漠,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4.玩乐只追求当下的快乐,忽视了未来的发展和可能的后果。这可能导致人们做出短视的决定,对个人造成负面影响。

5.玩乐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只是追求当下的快乐。这可能导致人们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容易受到各种诱惑的影响;

6.玩乐追求即时的满足感,可能削弱个人的自我控制力。这可能导致人们沉迷于短暂的快乐,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7.玩乐也会带来缺乏目标、自我中心、不负责任、空虚感等后果。

结语

关于玩乐对人的意义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争论,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作为基督徒,我们当如何看待玩乐呢?

很显然,传统上,基督信仰并不提倡玩乐,而更多强调的是责任、义务、顺服、服侍、委身、工作等生活态度。尤其是在当代娱乐主义的潮流下,玩乐似乎与消费主义、轻浮、享乐主义、自我中心相关。因此,教会对玩乐基本持负面的态度。例如在14 世纪初,法国神学家马特弗雷·厄尔芒戈(Matfre Ermengaud)写了一本《爱之祈祷书》(Le Breviari D’amor)。这本书旨在告诉人们如何抵御魔鬼的各种诱惑。马特弗雷认为游戏就是魔鬼的诱惑,还专门为之画了插画。

在这种文化下,很多基督徒认为,玩耍就是浪费时间,或者是很次要的休闲活动;也有人在玩乐时,充满了犯罪感;还有些基督徒说,自己根本不会玩,有了孩子,也不知如何陪孩子玩。

难道基督信仰只剩下严肃和责任了吗?基督信仰和有趣一点都不沾边吗?看待玩乐,只有这种负面的视角吗?

The God Who Plays(中文版暂未出版)这本书中,作者Brain Edgar认为,游戏(即Play)是与上帝建立关系的根本和终极形式。“好玩”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而且也应该是基督徒与上帝关系的核心,因为玩耍不仅是嬉戏,而且是工作和娱乐之间、严肃和乐趣之间的一种平衡,其本质在于与他人互动,以欢乐、愉悦和他人、神建立亲密的关系。

Brain显然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严肃而庄重的基督信仰观,他强调游戏和玩乐在灵性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游戏不仅仅是娱乐和消遣,更是一种深刻的灵性活动,能深化我们的灵性体验。当然,有人认为,过分强调游戏性,可能会淡化基督信仰的严肃性和神圣性。但无论如何,亲爱的读者,当基督信仰只剩下责任和重担,完全失去了喜乐与自由之时,这本书提供的关于玩乐的新的神学和灵性视角,显然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更新。

(本文首发《海外校园》167期https://ocfuyin.org/oc16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