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竹排,源源不断的爱 / 古墨

文 / 古墨

我的洪水记忆

我家门口有条河,名叫西及河,每到雨季河水总会暴涨,令人心慌。此外,每隔三五年都会遇到一次洪水泛滥。

有一年雨季的某个深夜,随着雨势越来越大,洪水冲毁独木桥,漫过篱笆,直逼家门。对那时的我来说,这样的大水从未见过,眼前的一幕既令我惊喜又深觉恐怖。

那时我还年幼,看到大水很兴奋,和同村的小伙伴一起在不深的水里玩耍。我们捡来许多石子,在水面上打水漂,我记得我扔了几次扔得很漂亮,石子在水面上跳跃了好多下。在涵洞处水流比较湍急的地方,一些塑料制品的垃圾物在无休止地彼此碰撞,这也能让我们看上半天。

对大人而言,洪水如猛兽,他们会担心房子会不会被淹没,田里的庄稼会不会减产。对我的父亲来说,在洪水面前,他还有一些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救人。

还是那次洪水,我记得父亲撑着自制的竹排,慢慢地移动。大水已经淹没了大半个村庄,在竹排上唯一的坐标是散部在大河边沿的几棵槐树。父亲要去救处在低洼处被洪水围困的邻居,其中有一位是父亲的干妈。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父亲先把年纪大的人救出来,再去救其他人。干奶奶看到父亲来救她,心头的疑虑和惊恐一扫而空。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欣喜的表情。

那一次,我亲眼看到几间连在一起的房屋轰然倒塌,那是我的脑海中关于洪水为数不多的画面之一。

爱是如何活出来

那时,我对于“家”有了新的认识。“家”不只意味着几间有形的房屋,更重要的是家中的人因爱而在一起。

被父亲用竹排救出来的邻居,会被安排在没有受灾的邻居或者亲戚家住宿,来到我家里的灾民尽管有了一些损失,但大家谈心的时候,却都不太在意。父亲所做的一切,给他们带去了很大的慰藉,他们更在乎的是,房子虽然倒了,但家还在。谈话中,当过老师的父亲,安慰地说:“只要家还在,房子可以重建;家若倒塌了,多大的房子只会显得空荡。”

父亲高高的个头,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臂膀,总给人一种力量充沛的感觉。洪水退去的时候,父亲还会带着我们在田间的沟渠里捉鱼。捉鱼的时光成了我童年难忘的记忆。长大后,我常会为这些童年的经历而感恩。虽然我生活在险恶的大河附近,但这块土地上住着有情有爱的百姓。人们熟悉苦难,但都选择相互帮助。所以关于洪水的记忆,总有一些美好的画面时常涌上心头。这也让我对父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想到父亲的爱,总令人感到欣慰。

有人说,孩子对爱的理解是从父母那里开始的。所以在20年后的今天,父亲曾经所做的,对我来说都很有意义。我常常回到那个地方,想起那时在洪水中撑着竹排去救人的父亲,每当想到这里,我便看到了爱是如何活出来的。

持续地给出爱

父亲晚年信主。信主后,他渐渐明白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的是上帝,也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有限。

我带父亲决志的那一刻,我觉得父亲应该会对自己被当作是罪人有一些抵触或者疑虑,因为父亲受人尊重,人们认为他是个热心肠,是个好人。但当我祷告说“罪人不只是外在的杀人放火,内心里面的邪恶念头都是罪的范畴”的时候,父亲跪在地上抹起了眼泪。那一刻,父亲认识到了人的罪与主对罪人的恩典。

人的爱即使可以给出很多,但总会有枯干的时候。耶稣邀请我们,从他那里取水喝,而且永远不渴,最终还会祝福别人。主用爱填满了我们,我们的爱才得以奔涌而出。这就是基督徒可以不断给出去的原因。使徒保罗写出了这种生命的转变:“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后书》5:17)

我们需要真正去经历这句经文,上帝的话会翻转我们的人生。当我们跟随基督的牵引,踏上这条信心之旅时,旧的一切都消失了,新的生命在走向天国的旅途中展现在我们面前。

选择相信并践行上帝所启示的爱的真理,不仅改变了我们,也使我们的生活发生改变。我们对人的爱和关心不再基于表现,不再把人的称赞放在第一位,而是带着在基督里新的身份去爱——我们是被上帝所爱的儿女。我们也以这样被爱的身份,选择去服事,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约翰告诉我们:“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约翰一书》4:18)。在旧约中,“慈爱(hesed)”这个词被使用了数百次。它意味着上帝永远信守盟约般的爱。正是从这种爱出发,我们才得以持续地给出爱。

这几年,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家乡的水灾少了,即便遇上水灾,竹排也被冲锋舟代替。但父亲的热心依然未减,因为他的爱被上帝更新了,他可以继续用实际行动彰显上帝的爱,为上帝在小地方做美好的见证。父亲感慨地说:“只有上帝的爱不会枯竭,我们都是从主那里领受的。”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用心灵行走     与生命对话

故事 | 观点 | 福音 | 青春 | 生活 | 文艺 | 基甸聊天

防失联,敬请关注:偶溪20

ID:O-stream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