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赚与赔/周小安

 

 

 

文/周小安

 

 

 

耶稣在《马太福音》十六章廿六节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生命”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指生物生命,另一层指人生的意义。一般人都知道,人追求名利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得更加舒服、满意。因此,按理说,人不会有意地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名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却很容易由于世界的诱惑和捆绑而丧失理智,结果将名利置于生命之上。

1997年11月6日《世界日报》报导,哈佛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葛海雷在校园跳楼自杀。葛海雷27岁,来哈佛大学刚两个月。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据调查,他自杀的直接起因是由于功课压力大,且与指导教授的关系欠佳。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使他对自己的信心发生动摇。

我们也知道,97年上半年,加拿大UBC大学校园接连发生二起中国留学生自杀事件。一个留学生在实验室吞吃大量硫酸,另一个则在睡房里割断自己的动脉。

这一连串留学生自杀事件的起因虽然稍有不同,但都属于同一个性质,就是他们不能面对失败。他们的死亡不是由于事故,不是由于穷困,也不是由于迫害。他们自杀的原因属于生命的危机。大多数中国大学生的人生观都十分狭隘、功利。人生就是个人奋斗,追求成功。成败成为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唯一准绳。追求名利,追求成功成为人生最高的、甚至是唯一的目的。结果便本末倒置,让生命成为成功和名利的牺牲品。当感到失败的威胁逼近时,他们分别选择不同的途径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些留学生也许没有读过或者没有认真思考过耶稣提出的问题:“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了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结果他们都因为赚不到全世界,而赔上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何等的不值得呢!

生命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因为失败而自杀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一生忙忙碌碌,追逐眼前的名利,却顾不得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这样的人对基督的救恩往往不屑一顾,或者蜻蜓点水一下,便以不合理性或没有实效等理由,予以放弃。对于这种人,法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数理科学家帕斯卡尔曾作过如下评论:

“对于人,没有什么比他自己的状态更为重要的了,没有什么比永恒更能使他惊心动魄的了。因而,如果有人对丧失自己的生存,对沦于永恒悲惨的危险漠不关心,那就根本不是正常的……他们甚至耽心着最细微的小事,他们预料着这些小事,他们感觉着这些小事;就是这种人,日日夜夜都在愤怒和绝望中度过,唯恐丧失一个职位,或在想像着对他的荣誉有什么损害。而正是这同一个人明知自己临死就会丧失一切,却毫无不安,毫不动情。看到在一颗心而且就在同一个时间里,既对最微小的事情这样敏感,又对最重大的事情又那样麻木得出奇,这真是一件邪怪的事。……

“人性必定是有着一种奇特的颠倒,才会以处于那种状态为荣。居然会有任何人能处于那种状态,看来是无法置信的。然而经验却使我看到了这种人的数量是如此之多。若不是其中大部分人都在随波逐流,摹仿别人的话,这件事就更叫人不可思议了。”1

看来,任何时代都有大量为了赚取名利而宁愿赔上自己生命的人。这种人对小事的感觉敏锐,而对关乎永生的事却麻木,表现出一种奇怪的颠倒。为了唤醒人们的麻木,帕斯卡尔作了如下联想:

“让我们想像有一大群人披枷带锁,都被判了死刑。他们之中天天有一些人在其余人的眼前被处决。那些活下来的人就从他们同伴的景况里看到了自身的境况。他们充满悲痛而又毫无希望地面面相觑,都在等待着轮到自己。这就是人类境况的缩影。”2

写到这里,我想到最近一个月,我每周都到市癌症医院去探望一位晚期癌症病人。开始时,这位病人还表现出治愈的希望。有一次,我去探望她的时候,发现她的情绪特别沮丧。我问她什么事使她难过。她含着泪告诉我:医生已经通知她,她已经没有治愈的希望了。所以医生决定两周后,停止向她输送药物和营养液。这就是说,两周以后,她就只能等死了。这个消息对病人是何等沉重的打击。我听了心里也格外沉重,不免为她难过。然而,从某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同这个病人一样,等候着死亡的来临。这是一种何等严重的挑战!而我们大多数的人对此却显得无动于衷!这难道不是麻木吗?

一个了解自己的实际状态,又渴望寻求出路的人,必不会忽略基督的救恩。耶稣在《约翰福音》10:10中说:“我来了,是要叫羊(人)得生命,而且得的更丰盛。”

 

上帝是生命的根源,万物都是他造的。他把生命和光赐给人类,人却因犯罪而陷在黑暗和死亡中。他又“道成肉身”,把天上的生命带到世上来,使人获得新生命。这生命恢复、更新且满足原来创造中赐给人,却因犯罪而失落了的生命。

基督的救恩通过他的受难与复活得以成就。在今世,凡信他的人将获得从神而来,死亡不能触及的生命。在末世,凡信他的人都要从死里复活,进入永生。总之,基督救恩赐给人的生命既能够克服死亡,又能够克服人生意义的虚空。

如果竟然有人会无知地忽略这么重大的救恩,那是何等的愚昧,何等的可惜呢?

 

1,2帕斯卡尔,《思想录》,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作者来自中国大陆,在加拿大获理论物理学博士。现在加拿大维真学院中国研究部做研究工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