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梨花园

 

 

 

文/杨贺

 

 

 

沙滩是洁白的,海如同玻璃般透明。艳丽的热带鱼在水中游来荡去。椰树和阳光的菲律宾,使我和丈夫充满着醉意,尽情地享用这尚未被人类污染的一方净土,赞美感谢着神美妙的作品。

我们背着旅行包,乘着一艘小船,穿过碧波的海面,驶入一个水巷。手持地图寻找着导游书上标明的德国人汉斯先生开的旅店,那是旅行计划中的一站。

远远地看到了一个水榭和满园的花朵,有若梨花仙境。船儿渐渐地近了,水榭上坐着的一位老人起身向我们迎来。我想,这便是主人了。他高兴地老远就喊着:“嘿,你们是怎样找到这里来的?”像是老朋友般地摇着我们的手。我仔细地打量着这位“梨花园主”:他的皮肤是当代欧洲人艳羡的古铜色,声音宏量,一双碧绿得如同海水的眼睛那样炯炯有神。

走进他的“小寨子”,一间间洁净的茅草屋,一株株茂盛的花草都充满着生活的情趣,美不胜收。那原来的枯木朽枝,也被他在疤痕处种上了兰草。渔网随意地挂着,在轻风中飘荡,很撩人的心意。巨大的贝壳上种满了鲜花。我简直看呆了。这里没有修整得齐整的草坪和水泥房屋,一切充满了杜鹃花般的野趣和乡意。

我问他,像这样离城市很远的一个小孤岛,你从哪里找来帮手盖这些茅草屋呢?他很有力地将臂膀弯曲,拍一拍说:“用自己的双手和肩膀。”这我并不怀疑,因为我知道德国人个个是盖房子的高手。战后的德国,很多人家都是一砖一瓦用自己的双手盖起来的。只是,他看上去至少70岁了,而他搬到这里来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而这样的一个规模……

他笑笑,知道我的不可思议,于是拿出照片给我们看这里以前的情形。他告诉我们:他今年72岁,当他来到这个岛上时,未有一棵大树,别人告诉他这里是个不可开垦的荒岛。而今满园的椰子和花果树木证明了他的辛勤。其中一张照片是一艘白色的帆船,我认得就是在水榭旁停泊的那一只。他告诉我,这只船是他亲手建造的。当他68岁时,曾驾着它做了环球旅行。这不禁又让我大吃一惊。这时我才注意到:炎热的气候,他却戴着一顶毡帽,这是在大海里风雨漂泊的印证。我着实感叹他生命的旺盛。他接着说,上帝创造了这美好的世界,他定要去世上看看。上帝给了我们这一生,要珍惜每一分钟的时光,还要虔诚地读圣经。知道怎样做一个人。他谈到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时事,毛泽东,邓小平。我惊讶他的才识以及对中国的了解和关心。

老人殷切地款待着我们--他素未谋面的远方客人,像对自己家里人一样聊着天。老人告诉我们,他也快进天堂了,“我不怕死,只是怕跌一跤不能动,反被别人伺候,给别人添麻烦。”是啊,他年逾古稀了。想到我爷爷也是在这个年岁过世的,我赶快安慰他说,他还这样健壮,别提死不死的事。他却非常坦然地笑笑,知道是我把死看得太可怕了,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他的父亲80岁时和他的妈妈来到这个小岛看望他,很喜欢这里温暖的气候。当他们离开小岛回家乡过圣诞节的时候说:“以后还要来。”可是他再也没有机会了。他形容他父亲去世时的情形时,脸上充满幸福:“那是一个美丽的死亡。”圣诞之夜,他父亲愉快地唱了圣歌,与家人道完“圣诞快乐”,亲吻了家中每一位亲人,自己安静平和地走进卧室,从此永远地睡了,就在平安夜被天父接走了,很美丽地划上了人生的句号。

汉斯先生的语调是那样的温和,似乎看到他父亲已经与上帝同在了。也许他知道自己将来也要去那天堂,故而期待着……可是,他怎么舍得下这美丽的“梨花园”,怎么舍得下他的妻儿呢?他的生活是如此的惬意、幸福,难道离世以后还会更好吗?

然而我明白,世间人人怕死,是怕那未知的黑暗、空寂。叔本华曾宣称:上帝已经死了!临终时却高声呐喊:“黑暗啊,黑暗,你要将我带到哪里去?”那声嘶力竭的声音充满着恐惧,充斥着人世间。他喊出了人们宁愿痛苦地活着,也不愿见到黑暗死亡的悲哀。然而,如果你知道,死了以后将进入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那是一片没有污染、洁净无埃的乐土,在那里没有痛苦忧伤、没有疾病死亡,只有快乐的颂赞和歌唱,那你怎会还惧怕死亡呢?圣经上说:“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世人更可怜。”耶稣说:“不要惧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那时不再有黑暗,因为主与我们同在。虽不是每一个人都曾在平安夜被上帝接走,但若是守着我们的信仰,我们便知道,即使是死亡不期而至,那死亡也是很美的。因为那一日,你便能看见神的荣光,与主永远同在了。

那天夜晚,我和丈夫拥坐在院子中,闻着花香,数算着天上的星星。由于天空没有污染,这里又接近赤道,满天的星星似乎伸手就可以摘到。我们尽情地体验着这世界的静谧,体验着神的恩典。

我们启程时,老人拿出两个大本子,厚厚的都是他的客人们的留言。世界各地的来客都曾感受过老人那热情好客、生命不息的快乐生活,都曾在这里享受过最美好的时光。一位香港朋友用中文写到:这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是啊,这里不仅有“梨花园”的美丽,更有老汉斯的热情和爱。而我,更在这里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想到过的死亡的美丽。

 

作者来自北京,现在德国法兰克福市,从事绘画艺术工作。本文由德国法兰克福华人基督教会刊物《信望爱》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