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远
作为父母,特别是我们这些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需要面对不同文化的冲击,面对各种诱惑的引诱,哪能不日日夜夜为孩子的前程牵肠挂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
我们真是竭尽了全力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孩子还没出生,我们就给孩子听贝多芬、莫札特。孩子还不会说话,我们已在教他读儿歌背唐诗。孩子还不能区分大小,我们已在教他二加二等于四。孩子握笔的手还无力画一条直线,我们已送他去学画画。我们自己可以省吃俭用,对孩子的投资决不含糊。弹钢琴,拉提琴,跳舞,网球,我们除了工作挣钱之外,就是送孩子去这个班、那个班,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这哪里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简直就是在捏造龙凤。
面对社会上太多的诱惑,我们不知所措。我们总幻想有个魔法,让我们的孩子躲开社会上不断侵袭的毒品,酒精,疾病,灾难。于是我们总是设法把自己的孩子罩在我们为他们设制的真空罐里。我们禁止他们看电视,如此就可避免太多的性爱、暴力镜头;我们禁止他们上电脑网路,如此就可防止他们被不健康的东西网住;我们送他们去教会,如此让他们学些正直与道德。
然而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仍为我们的孩子忧心忡忡?少年期、青春期,本该是令人振奋的年龄,本该是令人欣慰的时机,为什么做父母的一谈青春少年就色变?于是我们就像“九斤老太”般把一切都归于这社会,实在是今不如昔,实在是一代不如一代。高科技错了,现代化错了,甚至民主自由也出了问题,我小时候……外面的一切都错了,我们的社会腐朽无救了。
只是我想问的是,在教育孩子这台戏中,我们呢,我们做父母的在哪里呢?为什么只听到我们的声音却不见我们的身影?我们送孩子去这个班那个队,然后我们就离开了。我们花大钱替孩子找这个提高班那个强化班,我们并不陪在他们身边。我们送孩子去教堂,我们自己却从不祈祷从不读经。我们看孩子的成绩单时眼睛瞪得那么大,然而对孩子在公共场合不顾别人大声喧哗却不闻不问,社会公德在那时似乎并不那么重要。无论何时何地何场合,我们总不会忘了炫耀自己的孩子参加了多少比赛,得了多少奖,然而当孩子当着许多的人面前嘲笑我们“我爸爸妈妈太笨了”,我们却报以一个骄傲的赞许--礼义谦顺在这社会似乎并不那么吃香。我们不让孩子看电视,可我们自己却是个沙发土豆,三级片、四级片、打斗片统统适宜。我们不让孩子上网路,可我们却兴致勃勃地在网上搜寻着那些标着儿童不宜的东西,越不能看的刺激越大,这不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态吗?
我们竭尽全力培育着我们的孩子,可我们却不肯拨出我们的时间陪陪孩子。我们实在太忙了,忙得哪有时间陪陪孩子说说话?曾不明白为什么小女儿对着一大堆的书,一大堆的作业,一大堆和同学的电话,一大堆爱看的录像,一大堆爱听的磁带,还在抱怨好无聊。直至有一天,小女儿问爸爸:“爸爸,能和我下一盘象棋吗,就一盘?”小儿子有一大堆的故事录音带,可每天晚上,他总是央求:“妈妈,可不可以给我讲个故事?”看着小女儿和爸爸下棋时满足的神情,听着小儿子每晚的称赞“妈妈讲的故事最好听”,才明白了,孩子并不在乎我们为他们投了多少财力,他们最在乎的是我们对他们的注意。他们需要的是我们做父母的给他们一点时间,一点完完全全属于他们的时间。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他们实在是需要我们陪着他们一起走的。
爸爸妈妈们,抽一点时间,和孩子说说话,听他们说说话,陪他们玩一点你早已不感兴趣的游戏。陪他们一起看个电视剧,共同读一本他们喜欢的书,谈谈时下最酷的帅哥美姐,更别忘了和他们一起去教堂,和他们一起祈祷。你就能体会到,孩子成长的每个时期都很有意思。
作者来自上海,现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工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