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同种理解难——从跨文化交际看同胞沟通

 
 
 
 
文/李臻怡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日常或公务交往中所遇见的问题,并寻求个中原因及解决方式。随着对文化及文化载体认知的深入与扩大,最广义的跨文化交际为只要有两个人,甚至同一个人产生了不同想法,便能产生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有两条定理,与同胞沟通关系密切:
定理一:文化距离(Cultural distance)越小(不是越大),误解隔阂越容易产生;
定理二:文化理解(Cultural understanding)越多,误解隔阂越容易消除。
先说定理一。文化距离是指不同文化间亲疏远近不同,比如美国和越南两个文化间的距离一般大于中国和越南文化之间距。有意思的是,经过多种交叉研究,发现了与人们普遍印象不同的定理一。人们通常认为,文化距离越远,越难交流,那么误会就越多。其实不然,正如笔者所在的芬兰,中芬文化间距大,反而使得交际双方小心翼翼,寻求正确沟通。相反,芬兰人和瑞典人,老邻居了,也都爱游泳、垂钓、桑拿浴,彼此“深”交好几个世纪,在瑞典有芬兰族的聚居地,在芬兰,瑞典语是第二法定语言,有瑞典姓氏却不擅瑞典语的芬兰人也为数不少。研究结果却发现,他们之间反而很容易产生误解,原因就是各自以为相知甚深相距甚近,不会有什么误会,却忽视了毕竟分属两种文化。
同文同种的华人社会,如今有了许多分支文化。不仅地域上有大陆南北差异、大陆港台三地差异、与海外华人的差异,在年龄上也有老华侨与新移民、海外第二第三代的差异。然而这一切,都经常被相貌相近、文字相同现象遮盖。不仅华人自己认为,彼此不会有太多误解,就连老外也问:“你们不都是Chinese(中国人)吗?还不明白彼此?”
正因为如此,华人社会的误解隔阂怕比“华外”交往中还要多。笔者昔日同学,现在多数在合资公司工作,每次聚会,少不了的节目就是谈谈与老板的交往。最常常听到与港台老板合不来的故事。有的说宁可在老外手下干也不想再有华人老板了。定理一看来真是屡试不爽。
解决这种尴尬的方法是定理二。文化理解,指的是彼此尊重、了解和同情。这个方法说说容易做到难。因为每个人都有着自我防御的心理机制,一定程度的抵触可以免去心灵受伤。这种抵触时常像条件反射一样,不由自主地产生。
同文同种使定理二做起来难上加难。圣经也记载了耶稣“老乡”厌弃他的事。耶稣在老家拿撒勒,被视作不过是个木匠的儿子,怎么可能是神呢?拿撒勒的老百姓因此不信他,厌弃他。耶稣感叹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马太福音》13:57)言下之意拿撒勒老乡们啊,是你们的不尊重、不了解,不同情我,导致了你我之间的误解隔阂。
在定理二中,尊重是一个前提,不尊重对方,反抬高自己,就不可能了解事实。了解是主要手段。大凡误会,常因缺乏了解而致,有时前因后果了解清楚了,该说的话讲明白了,误会也就消除了。
同情是另一个主要手段。因为有的事讲清楚了,也不容易缓解误会,加上误会多有宿怨在,原因也常不止一个,很难彼此了解。这时,唯有同情,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如果我是他(她),自个儿会怎么做。
台湾、香港和澳门,与大陆都分离了很长时间,导致两岸三地人民价值观上、生活方式上、言语行为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诚然同文同种同源,但已如大树的枝杈,各有不同了。在强调联系与共性的同时,也不妨多看些区别与个性。就如与老外交往一样,多点慎重和理解,误会就会少一点,容易消除一点。
再举一个我们最近的一项研究为例(全文刊登在SIETAR INTERNATIONAL JOURNAL, 1999, VOL1)。我们同时录制了北京、香港和芬兰的各一家高科技公司的经理的演讲,三位经理都是当地人,从业三年以上。然后我们将录像带在三地间交换,请当地人对三地经理演讲的方方面面作出评论。结果发现北京人和芬兰人在言语行为和行业作风上很像,彼此也互相欣赏。香港人因为语速过快,好用缩略语和中英文夹杂,手势繁多,不被看好。然后我们再参考各种资料,寻找原因。从而发现,不是香港人不会演讲,而是他们认为讲得快一点是专业娴熟的表现,动作多一点也是引人注意的方法。而这两点,在芬兰人和北京人看来,显得不沉稳不老练。试想如果一群北京人在台下听香港人的演讲,结果会怎样呢?反过来,香港人也不喜欢北京人和芬兰人慢条斯理一板一眼的风格,他们觉得那是拿腔拿调故作深沉。三地一比,京港虽属同文同种,差距竟比欧亚洲际的更大,不能不让我们认真考虑同胞间的沟通,更让我们感到相互理解的必要。否则大家都觉得自己尽力在做,却到头来吃力不讨好。
研究跨文化交际四年多了,信主读经也快四年了,其实耶稣已经将真理概括给我们了。耶稣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约翰福音》13:34),保罗也说,如果没有爱,即便他有大能力,也是不完全的(《哥林多前书》十三章)。爱不因文化距离远近而不同,爱更是虚己、尊重他人、真诚地去理解同情他人。
神把他的道传到地极,多少传道人不知道跨了多少文化为此与他人交往。一本《使徒行传》记载了很多这方面的故事,而唯有神的爱是他们一直高举的,也是一直使用的。唯有此,别人才能看到神。这些年研究跨文化交际,为此也写了不少文章,讲了不少课,特别是为中外人士和华人同胞间的交往出谋划策。其实我想告诉他的只有一个字“爱”,一个神“耶稣基督”和一本书“圣经”。唯有此,跨文化交际才能无障碍,而这些也是普世华人,亿万同胞达到真正沟通的唯一途径。
 
作者来自苏州,现在芬兰攻读传播学专业。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