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岖青云路——留学甘苦谈

 

新到海外,许多人已在铺天盖地的现实生活中,初尝苦涩的滋味。如何苦中作乐?又如何苦尽甘来?本刊特请多位到过美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的中国留学生作一次老生长谈三部曲。

 

 

 

文/小 郑等

 

 

 

第一部曲:苦不堪言--在家千日好、出外时时难

 

有人说:“如果你爱一个人,让他出国,因为国外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让他出国,因为国外是地狱。”究竟出国留学是上了天堂呢?还是入了地狱?请听听过来人的现身说法:

  1. 找房子搬家:刚来时英语和广东话不好,打电话找房子,自己咕噜半天,别人也不明白。好不容易问到了地址,交通又不熟,看房子也是挑战。等到要搬家,看到四处堆满了纸箱,大包小包越搬越多,更是叫人苦不堪言。
  2. 交通不熟悉:很奇怪,这里的公车,有的日子不服务,有的日子服务的次数特别少。有一次约了人相见,出门等车一个小时也不来,一问才知道当天停开,只好取消约会。很多时候约好与人在一个地方见面,迟到一个多小时才能赶到,时间全浪费在问路和找路上了。
  3. 环境特陌生:初到异乡,不知邮局在哪里?找不到路边的邮筒。不明白如何操作投币洗衣机,几个月没敢去洗衣服。生了病不知道药房在哪里?也不知道看病要先约见家庭医生,有急诊才去医院。
  4. 饮食习惯异:西餐又贵又难吃,想自己做饭,可是刚来怕很快会搬家,也不想买太多锅碗瓢盆,所以硬着头皮吃西餐好几个月。
  5. 购物路茫茫:开学前要买很多学习用品,电脑、笔记本、书等等。可是没人告诉去哪里可以买到,在离家最近的超市转了很久也没找到这些东西。找人问了一个商店的名字,地址又弄错了,颇费周折。
  6. 申请手续繁:电话、电力与煤气的接通、银行开户、买车、注册、考驾照等的手续,要带什么证件,像在国内那样排队吗?对程序很陌生,又需要人指点。
  7. 规定极不同:许多地方的规定和制度,造成困扰。不明白当地的法律,不知道基本的权利与福利。例如加拿大的交通车票是只要同一方向,不论换、乘车都是一张票,与国内不同,初来者一定要有人说明才行。
  8. 语言有障碍:所有一切活动,都要用英语,所有文件、资料都是用英文写的,英文不成百事哀。新留学生即使在中国学过多年的英语,还是发现适应语言比其他方面更困难,更要花费时间。如果说的不好,办事生活都十分辛苦。与中国人常在一起,虽然舒服,但是英语进步会更慢。
  9. 心理压力大:没有朋友,整天闷在家中;交外国朋友,又怕受骗学坏。借钱存钱出国留学,衣食住行学费花的是美金,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人,压力格外大。与国内家人分离,思乡与惦记父母妻子是沉重的心理负担。
  10. 试探四面来:国外有许多好的地方,也有许多充满了诱惑试探的坏地方,如赌场、色情场所等。好坏自己选择,没有人管你。在国内受到保护的年轻人,在许多自由思想冲击下,往往就会迷失。

上述种种困难,几乎是每个新留学生都要面对的。虽然如此,只要坚定信心,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您可以在各地的教会与基督徒中间得着帮助。但您若能直接认识基督徒所信仰的上帝,凡事倚靠他,他会为您开路,使您得着丰富喜乐的人生。

 

 

第二部曲:苦中作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许多出国久的人,回顾当初来到异国番邦,勤俭克苦的经历,走了不少冤枉路。若能重新来过,该怎么走?

  1. 身心健康最重要:出门在外求学压力极大,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最重要。健康垮了,什么都做不了。所以要注重自己的饮食正常、生活平衡及心理健康。许多人吃方便面营养不良得了忧郁症,开夜车通宵不眠白天精神恍惚,考试报告研究苦读到头发变白或是变秃头,与人相处不适应到整天神经兮兮等现象,都得留心。
  2. 人际关系不可缺:国外一般学校公司对成绩的评估衡量,除了在课业及工作上的能力与成果之外,非常重视人际关系、领导协调与沟通的技巧。中国学生往往只埋头苦读做事,不重视与人的往来,在无形中就吃亏了。
  3. 点头傻笑不马虎:虽然在出国前就听了许多口语录音带,到美国后还是觉得美国人讲话又快又含糊。在普通社交场合听不懂时点头傻笑就能蒙过去了,但到关键时刻则不敢马虎。特别是教授布置作业和讲考试范围的时候,就逮住教授或美国同学,把听到的转用自己的英文复述一遍,然后问:“Is that right?”直到得到肯定的回答时才放心离去。
  4. 良师益友帮助大:初到海外的留学生,大多对异乡文化存有陌生感,以至于对异文化及语言排斥,对长期在海外生活十分不利。要接纳自己的陌生感,并积极地结交当地的同学,进而迅速地学习当地的语言。尽可能建立一个互助学习伙伴,彼此学习对方语言,消除陌生感,迅速地进入异乡文化。
  5. 邪门外道要小心:经由同学、朋友介绍基督教福音后,对这个信仰很是向往。校园里经常有许多教会、组织等举办的活动,我若有时间一律参加。但后来才发现,校园里也常有一些怪异的宗教组织,很热情地拉你去他们的Party。我碰到过一次,他们不愿告诉我聚会的具体地点,并坚持一定要来接你,不让你自己开车前往。识别此类宗教组织很重要,最有效的办法是绝不一人行动,心中感到有疑惑时,就不要参加。
  6. 交通规则当遵守:在国外最容易违反的是交通法规。在国内的行人和骑脚踏车的人不会被罚,在美国则不然。曾有同学在没有行人线的地方,横穿马路而被警察逮住。骑脚踏车的要遵守跟机动车一样的规则,红灯要停,Stop Sign也要完全停下再开。违者课以同样的罚金,并影响驾驶纪录。
  7. 接受帮助亦助人:人在需要时要晓得寻求帮助,一般学校及政府机关中都设有提供服务的单位,通常中国同学会及各地的华人教会也愿意帮助新来的学生。而此种帮助多为救急性的,也需要人参与投入其服务,使服务范围可以更为扩大。很可惜在中国学生中,有的不知道找人帮助,有的不愿意找人帮助,也有的不肯去帮助别人。其实得到与付出帮助的经验,是我们出国留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份。
  8. 租房住家头痛多:找住房是最头痛的事情,向同学、朋友查询信息是第一条路。第二条路是在附近的社区巡视,见有For Rent或For Lease(招租)的招牌就去敲门或记下电话号码。第三条路是在学校布告栏及社区报刊上找租房信息。其他方式包括上网及去房地产管理公司查询,都是可行的途径。租房不宜离学校太远,上课费时多也失去与同学联系机会。租房时要打听管理公司好坏,亦应仔细看合约,以免受骗或搬出时被不合理地扣押金。
  9. 生病求医谈保险:通常学校会要求学生买最基本的学生医疗保险,保费较低者自付额就比较高。一般保险是保生病住院的高额开销,事实上国外许多公立及教会医院中,都设有社会服务部门,帮助照顾低收入的民众。至于牙科眼科的诊疗,假牙眼镜的配制,往往是基本保险不包括的。国内的医疗费用远远低廉过国外,所以尽量在出国前或回国探亲时解决。
  10. 买车可得耐心挑:在北美汽车是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没有车要请人接送或自搭公车,都十分麻烦。但是拥有自己的车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新留学生大都先购买二手车,是根据当地报纸等媒介中的信息,而且多半买的匆忙,往往出现很多问题。在此建议买车不要急,最好要有懂车的人提供意见,合适的好车要有耐心比较才可选到。如果可能的话,尽可能选较新较好的车,价格当时也许较高,但是考虑其安全性高,节省耗油,修理费用少,到最后折旧后还有价值,可能还比较划得来。

 

 

第三部曲:苦尽甘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沙漏--一个留学生的见证

 

 

 

陈波口述/蔡越采访

 

 

 

你问我在美国的留学生活难不难?叫我怎么回答你呢?

我在美国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语言问题。我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加州大学读硕士。我的TOEFL考了六百多分,GRE考了两千一百分,照理说不算低了。可是一进课堂,尤其是头几堂课,几乎听不懂教授在讲什么。-是因为我像很多理工科学生一样,阅读能力强,听和说的能力差;二是教授们本身也常常带口音,不是带外国口音,就是发美国东、南、中部口音。

我本来是很沮丧的,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要是教授都带口音,那就刚好证明即使是口语能力不强的人,也能够在学术上有建树,而且照样进入美国主流社会。从此我振作起来,努力参加各种课堂讨论。虽然我的口音仍然比较重,但是我态度积极,又能用学术上的水准弥补语言上的缺陷。我发现我的教授和同学并没有人嘲笑或轻视我。相反地,他们认为我是一个外国人,有口音是很正常的,虽然我的头一两次的课堂发言,他们没有完全听懂。但两三次后,他们了解了我的口音“体系”,就很容易听懂了。

我在美国的第二个难题是想家,想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外加姑叔姨舅。那时还不知道可以在各个代销店里买电话卡,往国内打一分钟只要一毛钱。我用的是长途电话公司,五毛多钱一分钟,不敢多打,两星期才打一次。也不敢多说,只能告诉父母,我在美国过的“特好”,还有“老美”照顾我呢。

这是真话,这几个“老美”是附近教会派到我们学校“蹲点”的。我去学校报到的头一天,就有一个美国人用中文问我,是不是大陆来的。我说是,从此就成了受照顾的对象。那几个美国人每周带我们几个大陆学生去超市买菜,教我们开车,给我们提供各种有用的消息,还带我们外出郊游和烧烤。

既然每个周末和假期都有地方可去,有活动可参加,我慢慢也就不那么想家了。当然,他们也很希望我和他们讨论信仰问题,可是,我觉得信仰问题对我来说不急,可以等有空儿的时候再考虑。我是从来就相信有神的,但这个神是不是基督教的上帝,我没研究过信仰,也不觉得跟我有什么关系。其实不仅是对信仰,就是对其它的理想、主义、体制我都觉得无所谓--我们这一代人,又有谁对这东西在意呢?记得1991年我还在上中学的时候,政治课测验卷中有一道问题:“你愿意选择哪一条道路?”可选择的三个答案是“(A)走社会主义道路,(B)走资本主义道路,(C)哪条能致富就走哪道”。结果几乎是全班同学都选了(C),“哪条能致富就走哪道”。气得政治课老师大骂我们“无耻”。

所以每次这几位美国朋友要和我讨论信仰,我都能回避就回避。逼急了,就说:“I don’t care”(“我不在乎。”)他们一直想找出我信不了的原因,常常问我,心中是不是有什么疑难问题没有解决。可他们问来问去都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我本来没有什么梗在心头的问题,我只是没那个感觉。

我硕士毕业后开始读博士,暑假的时候回国相亲,娶了一个学工程的女孩子,算是解决了我在美国生活的另一个问题。她一到美国,就从内心接受了基督信仰。每当我们之间发生了争执,她就到教会和姐妹会寻求支持和安慰。这个姐妹会,是教会内女士的组织,我觉得其作用有一点儿像国内的“妇联”。但不同的是,姐妹会并不偏帮女士,也听我的申诉。比如我太太刚来美国时常常和我闹离婚,说她嫁给我是因为不了解我,我们的婚姻纯粹是个“误会”。姐妹会的人就用圣经里的话劝她,告诉她婚姻是神圣的。教会的牧师也来给我们上婚姻辅导课,要我们学习“彼此相爱,彼此尊重,互相迁就”。我们听进去了,真有用。

去年年初,那个当年在报到处问我“是不是大陆人”的美国人,我最要好的美国朋友,决定去中国教书传福音。临走前他问我,愿不愿意受洗。我还真为难了。我不忍心让他失望了这么多年后,还要再失望一次。又想到我太太虽然决了志,为了等我却一直没有受洗,“你不受洗我就不受洗,我不受洗就不快乐。我不快乐你能快乐么?”她还这么“威胁”我。我终于和她一起受了洗。于是,按照教会中的朋友们的说法,我的“人生最大的难题”--信仰问题,也算是解决了。

我从此开始了每个星期天做礼拜,每个星期五晚上去团契的“基督徒生活”。虽然我的太太一直还是很伤心,认为我是迫于压力受洗,信得“不清楚”,但我倒是觉得自己有很大的变化。我过去对信仰基本无所谓,对圣经内容采取“三不政策”--不反驳、不讨论、不思考。用我太太的话是“懒死了”。现在既然已当了基督徒,就不能采取这样不严谨的态度了。我开始比较认真地听牧师讲道、看圣经和参考书,也和大家讨论问题。

去年年底,我开始寄简历、找工作。有一个在外州的科技大同学问我,现在经济不景气,会不会找不到工作?我脱口而出:“上帝管我的明天。”话音未落,我突然意识到,不知是从哪一天、哪一个时刻起,我已经真的信了上帝了!

我现在已在西岸一家高科技公司找到了工作,我从来不后悔来了美国,因为这里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虽然为了适应我也吃了一些苦,可是那些苦,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捱得过去的,捱过去后,就是一片新天地。回想这五年的留学生活,就像我太太摆在橱房里的沙漏,虽然有艰难的瓶颈,可只要你坚持着滴下去,时间一到,设计者设计的美妙音乐就会为你响起。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