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儿子不惑之年

 

 

 

 

文/方仁念

 

 

 

(一)

 

儿子,在你四十岁生日那天,孙子抓住爷爷比身高,然后对你高呼:“爸爸,我比爷爷高了!”这惊呼像是一只魔手,按动了电影机的开关,胶片顿时倒到二十年之前。

那年你正好二十岁,刚大学毕业。在你准备来美国读研究生之前,我们全家在师大校园里摄影留念。暑期中被骄阳烤灼的校园,一片寂静,只有夏蝉不时鼓噪着。这个几年前还到处拿着网兜爬树捕蝉的小子,不知不觉长得比爸还高,嘴唇上边已长出绒毛般的小胡子。

我催促着快拍、多拍,因为清楚地意识到:儿子肩膀旁的位置,很快就会属于另一位女人。我需要多留下一些这位少年的身影,在他远航之后能不时拿出来,填补那想念的空虚。

 

 

(二)

 

孙子、孙女常对你小时候玩什么游戏、有什么玩具,十分感兴趣。使他们惊叹并难以置信的是,你的孩童时代几乎没有什么玩具。除了周岁以内人家送的摇铃、不倒翁之外,仅有的是一把木制的机关枪和一副棋子。这是每月工资都不够用的父母,唯一买得起的。你成天提着枪,指挥弟弟和小朋友们做打仗游戏,玩累了就下棋,也挺快活的。

但当他们问起:你是否曾感到自己的孩童生活贫乏枯燥时,你的回答却是:“不,是甜蜜丰富的。”接着你讲起怎样和爸爸一起做捕蝉的网兜,他又怎样陪着你们这群小朋友走遍校园,干这个每年夏天都玩不厌的行当。

你还津津乐道地讲起,全家人怎样拿了小板凳,赶去看露天电影。大操场上那种兴奋、期待的热乎劲儿,比电影本身留给你的印象更深。直至今日,你带着孩子走进那只有十几位顾客的电影院,还往往觉得看电影不该是现在这个味儿。

那个时代普通的教职员工都住在集体宿舍,一个房间住着一家人。一打开门,走廊里全是奔跑着的孩子,根本不愁找不到小朋友玩。所以现在当我看到小孙女,对着一地的玩具紧皱着眉头,死缠着她妈妈开车送她去同学家玩时,我倒真感到她比你小时候可怜。

人的自然属性是离不开群居生活的。你们过去不缺乏集体生活,缺乏的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你们的子女则从小就在极端尊重个性的环境里长大,都很有主见,很独立又能干。但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长大了若是缺少智慧,也可能成为撞破南墙不回头的强牛,不知道怎么跟人合作拉套。

 

 

(三)

 

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继位,神问他愿求什么。所罗门不求财,不求仇人的性命,也不求长寿,只求神赐他智慧。

智慧是什么?对那些旷世奇才,我不敢妄言,因为据说他们大多与常人不好相交。但依我想,对一般人来说,智慧意味着创造力,为人处世的能力,以及应变的能力。简言之,智慧也就是创造力、处世术与应变术。

对于“智慧”中包括创造力,人们都会认同,无需多说。我想谈的是处世术和应变术。

在我们教育下一代的时候,假如要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你会说什么呢?有人说抓住财产,有人说抓住权力,有人则说抓住生命。

基督徒则向往永恒的生命。而永恒生命的核心是爱,爱神和爱人。因此人生最重要的,是在爱中建立美好的关系。

前“奇异”(GE)公司的一位总裁,在他执掌的时代,“奇异”由全美国电器公司排名十几提升到第二名。这是一位出名的优秀企业人才,很有智慧。他谈经营理念的时候,就十分强调:不能眼里只有白领管理人员,要关爱广大的职工,关心他们的收入、医疗保险、子女教育,使他们不受失业的威胁,并深深感到,企业办得好跟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

像这样的企业,普通人的创造力都得以发挥,必然成功。所谓“家和万事兴”,这话绝对有道理。一个家、一个企业是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一生能人脉畅通,以慈爱和诚实待人,以爱交流,吃得起亏,这人就一定生活得喜乐、健康、幸福。

反之,校园枪击案中的卢刚就是个典型。他总以为自己优秀异常,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让嫉妒、纷争、仇恨占满心头,结果走上仇杀的道路。不仅毁灭了自己,还殃及其他无辜、善良的生命。

 

 

(四)

 

人生既如驾船航行,就不难明白什么叫瞬息万变,即忽而颠簸在风口浪尖,突然又跌入谷底湍流。只有具备应变能力的智慧,人方能安然度险,重新出发。

儿子,你是第一代移民,口袋中只装了很少美元,就闯到这个国家来念书,并想实现美国梦,心里确实有吃苦的打算。你曾骑着单车、拎着外卖盒,在曼哈顿穿街走巷;你也曾在小旅社接待客人、打扫卫生,你遭过抢、也挨过揍……这些我回想起来都心惊肉跳。

感谢上帝,你安然度过了这些危险,而且藉着苦难,磨练了坚韧的性格和应变的能力。因此当2000年泡沫经济逐渐破碎,你们这些高科技股票的持有者,资产实数后的“零”纷纷飞走时,你没有趴在那儿沮丧、发呆,而是飞快地站起来,越过太平洋到彼岸抢占商机,改换生产减少污染的建筑材料。经过几年奋战,公司站住并发展了。

因为孙儿们不适应大陆的学校,你不得不做“插翅的海龟”,频繁辛苦地来回飞行,以兼顾家庭和事业。我虽然不喜欢你这种暂时不得不采用的生活方式,却赞赏你不怕变换环境,经常向自己发起新挑战的精神。

但你的子女从小被捧在手心里,做父母的很少违拗他们的心愿。英语已成为他们的母语,没有语言这一层枷锁,自觉就是这块土地的主人,前途无可限量。当他们一旦碰上理应如此、却不遂心愿时,他们能承受得了挫折,能智慧地应付变换的环境吗?从他们不愿试着去上大陆的学校,我就有点儿担心。

我最近读了一本好书:《谁搬走了我的乳酪?》(“Who moved my Cheese?”)。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听说美国很多大企业的领导人都很推崇,连小孙女也知道它。书中哈哈和犹疑两只老鼠,在迷宫的乳酪消失时,面临困境:“一切的一切,当你拥有得那么理所当然的时候,决定‘改变拥有’,需要极大的勇气。”

面对环境的改变,这两只老鼠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哈哈认识到:“如果你不改变自己,你就会被淘汰。”结果它改变了自己,成功地找到了新的乳酪。

旧约《创世记》中的约瑟,亦是在屡次失去原有地位的困境中,靠着上帝,有勇气和智慧应变,并理顺了他跟周遭的人的关系,度过了所有的困境。

你已达不惑之年,你的儿子过不多时也要独立起航了。来美国二十年的时光,飞一般就过去了。当你回忆已逝的岁月时,愿你不忘航行路上,上帝洒下的恩典,也别忘记训练下一代的职责──这就是我们,你的父母,在你不惑之年,对你的嘱咐。

 

 

作者来自上海,现住美国新泽西州,曾在若歌大学任教。着有《海外校园》丛书中的小说《与子偕行》与新出版的散文集《十架下的春天》等书。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