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道路上的障碍

 

 

 

文/活泉

 

 

 

在北美的中国留学生与访问学者成千上万,许多人有机会接触基督徒,甚至有机会去教堂聆听牧师的讲道,但为什么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接受了基督的信仰,大部分人仍不愿意做一名基督徒呢?这里面固然有许多社会与历史造成的原因,也有文化传统不同的问题;但作为教会和基督徒来说,如何对待他们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这个故事是我们许多人共同经历过的,作为一件真人真事,也许会给我们某些启发。

王先生是美国密歇根州一所名牌大学的中国访问学者。他知识渊博,学贯中西,但对基督教信仰却是敬而远之,并表示绝不打算作一名基督徒。某日,我在王先生家作客,聊至个人信仰时,他和太太共同讲述他们亲身经历的遭遇。

‘在美国,我常遇到基督徒,总的来说,我对他们印象很好,他们助人为乐的的仁爱之心令我们感动。但我们虽然对基督教有兴趣,却并不了解其中的道理,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有一次,几位朋友来说当地教会从加拿大请了一位很有名气的华人牧师来布道,我们几家人便相约星期天一早共同驾车去教会。

当时大家都很兴奋,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我们觉得总算有机会见到一位华人牧师,他也许会帮助我们了解基督教的道理。

然而,当我们恭恭敬敬地坐在教堂里听这位牧师讲道时,他声嘶力竭的讲演却令我们十分失望。信上帝的人才能得救,才能被上帝所爱。果真是这样吗?难道这就是基督教?这就是我们寻求的真理?大部分中国学生听了此话后纷纷退走。是啊,上帝不爱我们,我们来找上帝干什么?一颗火热的心犹如被人浇了一瓢冷水,一下子凉下来了。牧师还在激昂地宣讲,我环顾左右,一起来的中国学生只剩我和太太两个人。

当时我太太似乎也不想再听下去,但我想既来之,则安之,听到最后看他到底还有什么要说。但我的脑子里却始终回响着刚才牧师的警告,只有信上帝才能得救,才能被上帝所爱。

又过了好一阵,布道似乎结束了。然后是读圣经、唱圣诗等等。我以为这就是今天全部的节目。忽然,又听这位牧师大声问道:“你们之中谁愿意抛弃自己的一切,为了主的事业到中国去服务?愿意的请站起来!”这时场内信徒有二、三个人站起来,但比起整个礼拜堂的空间,他们显得未免有点太少了。牧师见状,自己大概也觉得太不够面子,便又重覆着大声地问了几次,于是便又有几个人慢慢地站起来,但他们的面容却充满着勉强与迟疑。教堂内格外安静,人们只是默默地看着牧师,还有些人双目微闭,似乎是在祈祷。

我当时真后悔没早早退出,看到这尴尬的一幕,听着牧师催问,我对基督教的敬慕之心全消失了。这与国内常见的政治表态不是一样吗?另外,我真怀疑那些站起来的信徒,他们当真已经决定好了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去中国传教吗?这样说走就走可能吗?他们去中国什么地方?“服务”多久?不去是否就不忠于神呢?

后来我才知道,这位牧师每到一地总要提这样的问题,但站起来的表态者并不一定真的要去。牧师说完就走了,真要去,该如何办手续他是不管的。弄了半天,不过是说说而已,名符其实地“表态”。

这次经历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以后,我虽然也结交了许多基督徒朋友,也知道他们都是热心的教友;对于他们多次给我说的信仰问题也能理解。但那位华人牧师的话却似一颗钉子钉在我的心上。我看到的不是爱,而是会使人生畏而又熟悉的强迫,排斥异己。

现在,让我恢复当初对基督教的那纯朴的好感与兴趣是不可能了。从理智上,我承认绝大多数基督徒都是很好的人,但从感情上,却觉得他们有一种特别的自我优越感,似乎高我们这些“不得救的人”一头’。

王先生讲完这段经历,陷入了沉思。他的太太在一旁发出了痛苦与遗憾的叹息。

我听完王先生的话,只说了一句,“请你不必介意一次经历。基督教的道理并不能由一个牧师来代表。”但仅仅这样够吗?对于那些怀有纯朴热情与好奇心的中国学生、学者,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帮助他们认识基督之爱的真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