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节,给孩子最好的祝福

带领孩子跟随耶稣做主的门徒,到底是谁的责任?

 

文/董家骅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迁的时代,身为父母,我们对预备孩子如何面对未来的世界倍感压力。我们常常随波逐流,跟着他人的脚步——补英文、学算术、跳芭雷、加入球队……很多孩子在永无止境的补习中度过了纯真美好的岁月。

身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想象。但在为人父母的过程中,我们的想象一一被现实检验,于是难免会有挫折和怀疑。许多时候,我发现自己过于在意孩子是否按照我的想象去成长,而忘记了每个孩子其实都是上帝独特的创造。作为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把孩子塑造成我们心中的“完美子女”,而是要尊重上帝创造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陪伴他们发现和回应上帝的呼召。

在分工精细的现代社会,许多在传统社会属于父母的责任,渐渐地被各种机构外包。照顾孩子有保姆产业,教育孩子有教育产业……而这些也渗透、进入我们对孩子的信仰教育。带领孩子跟随耶稣做主的门徒,到底是谁的责任?根据圣经的教导,这首先是父母的责任,其次是教会整个成年群体的责任。

 

谁是孩子的门训者?

台湾和香港的许多研究都显示出,在现代华人社会中,亲子时间愈来愈少。美国富勒神学院专门负责青年事工的教授 Chap Clark提醒基督徒父母,孩子的信仰不能被外包给机构或教会中的辅导者和牧师,因为父母对孩子信仰的成长影响非常大。

Clark也提醒基督徒群体,孩子的教养不只是父母和家人的事,也是整个群体的事。圣经中摩西对以色列人说:“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命记》6:6-7)这段话不是只对孩子的父母说的,也是对整个以色列群体说的(参《申命记》5:1)。

基督徒父母是带领孩子做主的门徒的首要辅导者,而上帝也呼召整个教会的成年人(这当然包括负责儿童/青年事工的传道人和辅导者)成为父母带领孩子做主门徒的同行者。

 

我不能给我没有的

父母若要带领孩子做主的门徒,传承基督信仰给孩子,就需要意识到,我们不能给孩子我们所没有的。若上帝的福音没能让父母的生命最先得到更新并被持续塑造,做父母的又该如何邀请孩子来认识福音,经历福音更新的大能呢?

教养孩子爱上帝和信靠耶稣,首先不是关于用什么方法,而是关于我们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所爱的,直接反映在我们的生活选择上;孩子朝夕观察我们,渐渐地,就摸清楚我们爱的到底是什么。因此,在寻找一种教导孩子如何爱和信靠上帝的方式之前,我们需要先问自己,我们是否爱上帝并信靠他?身为父母,我所爱的事物反映在我的生活方式和选择标准上,而这些,都将进一步影响我的儿女。

 

脆弱性彰显权威性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随着孩子的年纪渐长,他们开始发展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始挑战父母的权柄。他们会质问父母:“为什么你们说的才算?”“你们凭什么这样规定?”

谈到父母的权柄时,我们一般习惯诉诸以下几个来源:一是血缘关系,比如“我是你爸,所以你要听我的话”;二是经验和常识,比如“等你满 18 岁就可以自己做决定了,但现在,你就得听我的话”,或者“你不懂这些,我是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三是对孩子的关爱,比如“因为我爱你,所以才管你”,或者“我辛苦赚钱养你,所以你应该要听我的话”之类;四是法律的规定,比如“根据法律,我有养育你的责任,所以你要听我的话”;五是养生能力,比如“你再不乖,就不给零用钱。等你能赚钱养自己,随便你要怎样就怎样。”

然而,父母的权威真的只是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天生的血亲关系、法律条文或经济能力吗?

权威到底是什么,又来自何处?权威,其实不是来自我们自身,而是来自真实(reality)。当父母教养的方式和管教的言语与真实愈贴近,就愈有权威性。当父母对孩子说:“不要碰火,因为火会烧伤你。”在这里,父母指出了一个常识,就是“火会烧伤那个碰火的人”。这句话的权威不是来自于“父母”这个身份,而是来自于它“符合真实的情况”。如果孩子不相信,非要把手放在火上,他们确实会被火烫伤,从而认识到父母所说的“不要碰火,火会烧伤你”这句话具有权威性。

基督徒父母管教子女的权威,最终不是建立在我们讲话声量的大小上,而是在我们的言行举止是否与上帝启示的福音真理相近。这并不是说,父母不会犯错,要做出完美的形象。福音真理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罪人这一事实,每个人都因为“要自己作主”而逃避上帝,而我们能被称为上帝的儿女,不是因为我们努力服侍,而是因为信靠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

一个看似吊诡的教养原则是:当父母越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特别是在教养上伤害了孩子),在错误中学习依靠上帝的恩典时,孩子反而越能在父母如何面对失败和错误的榜样上认识福音,而父母管教的权威也在自我揭露的脆弱性中被建立起来。这权威,不是霸权,而是效法基督那舍己、温柔又坚定的榜样。

教养的权威也不是来自父母本身,而是来自上帝。当基督徒父母从这个角度看待自己对子女的权威(权柄)时,我们不再任意地把自己的意志施加在子女身上,而是谦卑在上帝创造的秩序中,一方面不断地认识上帝所造世界之真实,另一方面也帮助子女认识上帝的创造及其秩序。对基督徒的父母来说,我们对子女的权威其实是来自我们对创造主和对受造秩序的认识与顺服。

 

群体中的信仰传承

除了父母自己信仰的真实,教会群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非洲有句古谚——“教养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落的力量”,这句话再真实不过。

台湾教会过去几十年青年事工的趋势是把孩子带到教会,让专业的青年牧师、传道和辅导来教导孩子跟随耶稣;然而,我们需要一个典范转移,采取一种新的模式,父母的任务不只是带孩子来教会,更是要带领孩子跟随耶稣最重要的影响者,在教会群体的支持和陪伴下,和孩子一起成长。

身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自己需要参与到信仰的群体中,同时也需刻意为孩子建立一群愿意陪伴他的长辈围绕在身旁。我们可以用一些有创意的做法,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举例来说,父母平时可以观察孩子对教会中哪些长辈有好感,在孩子生日时邀请其中的一两位来家里吃饭,并邀请他们向孩子分享自己跟随耶稣的故事,送给孩子勉励的话。

当一个教会群体的父母持续这么做时,久而久之,在这个群体中成长的孩子就会与长辈建立起跨代的联结和情谊,并学习这些长辈跟随耶稣的榜样。

 

一切都是神的恩典

教养孩子敬畏和信靠上帝是基督徒父母的责任,但不应从结果推断父母是否失职。一方面父母需要尽到教养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要学习接纳自己的局限——父母不是上帝,也不是孩子的救主。

父母需要尽力教导孩子敬畏上帝,然而孩子的未来如何,并不完全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

我们喜欢相信:如果按照某种方式养育孩子,就一定会带来某种想要的结果。这种思维也很符合现代化工厂的运作方式:只要确保原料和流程正确,就会产生无瑕的产品;然而,孩子不是工厂中的产品,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不是厂房的生产机器。不论我们多么努力,也无法确保结果。因此,教养孩子,需要依靠上帝的恩典,我们每个人的得救,都是本乎上帝的恩典(参《以弗所书》2:5),而不是我们的行为。

我认识许多爱主的父母都曾经历孩子离开信仰的幽谷。有些孩子在流浪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到上帝面前,也有些孩子仍在流浪中。当孩子忠心跟随耶稣时,我们应当记得,这是出于上帝的恩典;而当孩子的信仰出状况时,我们也需记得,这未必都是父母的过错。因此,让我们停止用孩子的现状来论断他们的父母,而是透过祷告、陪伴和接纳,与这些父母一同走过这段不容易的路。

 

给孩子最好的祝福

父母往往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我们努力地供应孩子物质上的需要,提供给他们各样的教育机会,甚至想办法让他们拥有各式各样的生活体验。然而,作为父母,如果我们够诚实,就知道我们其实不知道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其实,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祝福,是帮助他们认识上帝和他创造这世界的真实,授权孩子自由地活在上帝创造的秩序中。

十几年前,在我离开台湾前往美国读神学的前一晚,晚餐后,我和父亲聊天,他突然拿出圣经,翻到《申命记》29章29节:“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上帝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父亲读完经文,对我说:“儿子,读神学很好,但要记得,我们不是上帝,不要以为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就是绝对的真理,读了神学就变得高傲自负。要在上帝面前保持单纯和谦卑的心。”

这句话至今深烙在我的内心,也帮助我看到,父母应善用权柄,不是试图建立自己的权威,而是引导孩子来到上帝的权威面前。

 

刊于《海外校园》146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